摘要:民間用“和尚頭”小麥麪粉做“長壽麪”,燒製的“燒鍋子”是甘肅中西部地區人民喜愛的食品。“和尚頭”是生長甘肅中西部的一種無芒iaom傳統小麥良種。

很多人都知道茅臺是酒中的極品,但不知道小麥中的極品是何品種,其實小麥中的極品是生長在旱沙地的“和尚頭”小麥,“和尚頭”面風也是麪粉中的王子!

綠色、健康、勁道、是喫貨的最佳的選擇。

“和尚頭”是生長甘肅中西部的一種無芒iaom傳統小麥良種。“和尚頭”的麪粉,因雪白精細,柔韌筋條大,下鍋不爛,喫起來味香耐嚼而在中西部地區聞名遐邇。因沒有麥芒,像和尚的頭沒有頭髮一樣,故名和尚頭。其特點是耐旱、抗澇、無污染,內含人體所需的蛋白質等多種營養成份,做出的麪食麪筋高、口感好。“和尚頭”耐旱、抗病、無污染,內含人體所需的蛋白質等多種營養成分,麪筋高、口感好。相傳明、清時期曾作爲貢品,供皇室家族享用,在西北地區享有較高的聲譽。

“扯在手裏千條線,下在鍋裏團團轉,撈在碗裏蓮花瓣,喫進嘴裏嚼不斷”,這就是對“和尚頭”抻面的讚歌。

和尚頭小麥

相傳明、清時期曾作爲貢品,供皇室家族享用,在西北地區享有較高的聲譽。民間用“和尚頭”小麥麪粉做“長壽麪”,燒製的“燒鍋子”是甘肅中西部地區人民喜愛的食品。居史料記載“元末,饑荒嚴重,人民死亡流離,土地大部荒蕪,無人耕種。”“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至二十三年(1389年),甘肅莊浪衛等地出現荒地墾壁,粟麥有獲,米價日減,每石至500文的景象。”

“和尚頭”小麥是當地人民羣衆在糧食作物栽培生產過程中,經過長期選擇培育而成的優良品種。它具有耐旱、耐寒;苗硬、透砂土力強、不窩芽和口緊,不掉籽粒等特點。“和尚頭”小麥具備極強的抗旱、耐瘠薄、耐鹽鹼性能。在土壤含水僅有5%~10%的極乾旱土壤上,也能開花結實,土壤含鹽量不超過0.3%時,生長正常。這些特性,完全適應秦王川裏乾旱少雨,多風沙,乍寒乍熱的氣候和土質條件。由於“和尚頭”在種植中,基本不施化肥、農藥,所以無污染,是地地道道的無公害綠色食品。

據省農科院、甘農大測定,“和尚頭”小麥千粒重35克,麪粉白度74.81%,偏黃度15.9%,粗蛋白含量16.02%。黑石鄉的白坡、大橫、石青等地的“和尚頭”粗蛋白含量18.54%,賴氨酸含量0.54%,乾麪筋含量13.9%,溼麪筋37.05%,沉澱質29.8%。與其它品種小麥相比,粗蛋白高出2~4個百分點,賴氨酸高出0.1~0.2個百分點,麪筋含量高出4~5個百分點。“和尚頭”屬硬質小麥,咬斷麥粒,茬口呈玻璃質狀,硬度達14.9,也高於其他小麥。“和尚頭”小麥粉質較細、砂,含纖維少,容易消化吸收,口感好,是做拉條子、饅頭的最佳原料。20世紀70年代,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先生陪同柬埔寨賓努親王到蘭州郊區訪問,村民用“和尚頭”面製做製做的漿水長面招待,受到郭沫若、賓努的高度讚譽。

過生日時,家裏的人就會爲壽星準備一碗長壽麪,炒一鍋香氣撲鼻的臊子,將下好的長面撈進溫開水的盆內淘一下,撈進碗內,澆上兩勺臊子湯,一碗色香味俱佳的長壽麪就做好了。

和尚頭面做的長面久煮不爛,喫進口中勁道彈牙,喫一口面,喝一口湯,口溢香津,齒留醇美,十分舒坦。

隨着水利事業的迅速發展,“和尚頭”小麥和古老的旱田壓砂技術已經漸漸成爲老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了,和尚頭面也愈發珍貴了。和尚頭面粉和麪條馬上就要在壟奢匯平臺上線了,請關注我們。

特產幫,是一個特色產品與綠色健康食品的專賣網站與特產知識分享平臺。

你想成爲一個健康快樂的喫貨,請關注我們特產幫主 ,瞭解最新消息與動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