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合中新網、中新社報道,泰元門爲天壇圜丘東天門,位於圜丘壇內壇牆東南側,距圜丘約500米,爲綠琉璃瓦歇山頂、磚座三孔拱券建築,大門朝東一側上方有石額,鐫刻滿漢文字“泰元門”。天壇機械廠區域復原向遊客開放後,向北打通了從廣利門到神樂署的參觀步道,向東打通了從廣利門到泰元門的路線,遊客沿着步道可以感受壇牆尺度,體驗內壇格局,對天壇有完整的認知解讀。

【訊】經過搬遷騰退和爲期3個月大修,北京天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9月24日正式宣告完工。自此,天壇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從閒置不用到變成民居

綜合中新網、中新社報道,泰元門爲天壇圜丘東天門,位於圜丘壇內壇牆東南側,距圜丘約500米,爲綠琉璃瓦歇山頂、磚座三孔拱券建築,大門朝東一側上方有石額,鐫刻滿漢文字“泰元門”。

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圜丘壇建成時設有四座天門,即泰元門、昭亨門、廣利門和成貞門,分別位於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四個壇門中間一字“元、亨、利、貞”取自《周易》中乾卦的卦辭,其意象徵大自然春夏秋冬週而復始、天地萬物生生不息。

古人從春夏秋冬的四季更迭中體會天體的運動變化,並通過壇廟建築和祭祀表達順應天時和感恩祈福這種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當時,泰元門外建有崇雩壇,皇帝行經泰元門祭天祈雨。

到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廢除雩祀,泰元門從此閒置不用。進入民國以後,天壇壇域屢遭侵蝕佔用,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泰元門封閉改造成爲民居。

由於泰元門長年不具備修繕條件,施工前琉璃瓦釉面風化脫落,瓦件、脊獸件破損缺失較嚴重。

泰元門東坡瓦面上長有粗大的樹木,造成瓦面破損十分嚴重,樹木根系深入壇門建築主體,威脅建築結構安全。泰元門古建外牆三面被鄰建遮擋,西側可見部位牆面表皮脫落嚴重。

而泰元門三個券洞曾有三家住戶。券洞內砌築隔牆,設有吊頂。壇門券洞內原地面被水泥地面覆蓋,券洞兩側被磚牆封堵,門扇被包砌在牆體內,門扇糟朽嚴重,門釘全部缺損。

泰元門復原修繕完工 天壇內壇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修舊如故 圜丘壇重現昔日格局

隨着北京市中軸線整體申遺工作的啓動,2018年泰元門住戶搬遷騰退和文物保護修繕工作也被納入中軸線申遺綜合整治重點任務。

在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東城區委區政府大力支持下,天壇公園2018年8月順利完成住園內戶騰退簽約,2019年6月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啓動。

爲真實、完整地保存歷史原貌和建築特色,天壇公園堅持的修繕原則是:在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前提下,以建築現有傳統做法爲主要的修復手法,儘可能多地保留現有的建築材料,按原規制、原材料、原工藝做法進行施工,做到“修舊如故”。

天壇公園介紹,施工人員首先清理地面覆蓋,據實修補臺明各部。對風化酥鹼嚴重牆面進行剔補,對開裂、脫落嚴重外牆面清理後重做上身靠骨灰。同時對屋面揭瓦修繕,清除屋面樹木,全面清理屋面泥灰背層內樹木及雜草根系,重做泥灰背。

此外,還添配琉璃瓦件,補配缺失脊獸件,修整檐口琉璃椽望、檁件、琉璃斗拱等構件。最後,修整大門、補配根部糟朽嚴重門板及串帶,補配門釘,重做地仗油飾。

鑑於泰元門彩畫的保護價值突出、彩畫工藝的特殊性,本次施工對彩畫進行現狀保護,待後期進行專項彩畫研究,以確保此處重要的彩畫遺存得到科學合理保護。

隨着天壇周邊天壇南里、西里拆遷快速推進,爲天壇廣利門和南內壇牆保護修繕提供了有利條件。

廣利門迤南至昭亨門、昭亨門迤東119米處的內壇牆修繕合計704.4米,至此天壇內壇“環壇步道”全部貫通。

泰元門修繕完成後,圜丘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天門——泰元門、昭亨門、廣利門和成貞門恢復古貌,圜丘壇重現昔日格局。

天壇仍有大面積壇域被佔

天壇南面壇牆轉角是直角,北面壇牆轉角爲圓弧狀,象徵“天圓地方”,體現着古人的宇宙觀。

天壇機械廠區域復原向遊客開放後,向北打通了從廣利門到神樂署的參觀步道,向東打通了從廣利門到泰元門的路線,遊客沿着步道可以感受壇牆尺度,體驗內壇格局,對天壇有完整的認知解讀。

由於歷史原因,天壇仍有大面積壇域被佔。目前天壇被佔區域主要集中於三南(西南、南、東南)外壇。

被佔區域分佈有大量的遺址遺蹟,包括神樂署、犧牲所、石牌樓、鐘樓、輿路等。這些遺址遺蹟是天壇作爲最高等級祭祀壇廟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是研究古代壇廟祭祀禮儀的重要歷史素材和物證。

天壇公園表示,外佔單位騰退拆除後,相關遺址將在現場考古後,根據遺址和歷史資料的完整程度,決定修復還是保護。具備修復條件,可以申請修復論證,如果修復條件不成熟,則可能開展遺址保護。

北京中軸線申遺已確定天壇等14處遺產點

北京中軸線申遺目前確定了天安門、永定門、先農壇、天壇等14處遺產點,力爭在2030年基本達到申遺要求,確保到2035年內實現申遺目標。

北京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峯說,中軸線申遺不僅僅是爲了多一處世界文化遺產,而是以中軸線申遺作爲統領,實施北京明清老城的整體保護。到2020年,北京東西城區將有近百處文物實現騰退,大部分有望恢復歷史原貌後向社會開放。

舒小峯表示,中軸線申遺不僅是文物保護,更是綜合整治。隨着申遺不斷推進,除了一些不合理使用的單位和居民騰退出文物保護單位,對文物進行修繕以外,整個中軸線周圍的環境也將得到有效改善和保護。

按照申遺時的承諾,2030年前,天壇將總體恢復其完整性。(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