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保守主义,就是为了防止出现暴力ge命,社会各阶层必须做出必要的甚至是最大的让步和妥协,以解决已经出现或是将会出现的社会问题和危机。”

---屠龙博士

五四运动一百年,胡适为何提倡“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

胡适先生像

回首百年再看胡适,就在近百年前,他提出了著名的论点“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这在当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的这个论点被官方给批判了,说他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走狗”和“两面派”。

刚好一百年前,五四运动爆发了,在那之后,有三种社会思潮相互搏击,一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因循守旧的保皇思想(在那时基本已经是非常微弱了,但依然还存在着并影响着一大群人),一种是以胡适为代表的西方民主共和思想,另外一种则是刚刚由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传入的马列主义,后两种主义在以后的近三十年里有着激烈的交锋,这种交锋也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当时众所周知的政治军事斗争。

其实胡适在当年,是一个折衷主义者,他既讨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也不赞同马列主义的暴力革命,他提倡的是类似英美的两党共和,轮流执政的思想,因此他两头不讨好,国名党视他为“民主激进分子”,马列主义者则视他为“资产阶级保守派”,结果后来他的思想学说在海峡两岸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批判!

其实马列主义者批判他为“资产阶级保守派”是非常恰当的,他提倡的“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就是资产阶级保守主义的最好的诠释!

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各种社会问题,面对社会问题有三种方法:

1:鸵鸟政策,把头埋在沙堆里,不想看见,或是看见了,也要假装没看见,同时通过各种暴力手段也要让其他的人看不见,这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最好的例子法王路易十五时期那句著名的话语--“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其实这句话的原创者是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

2:改良或是改革,温和的变化不大的叫做改良,变化大点的或是激进的叫做改革,其主旨就是在维系现有秩序的情况下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无论是采用落后的手段还是先进的政策,都可以叫做改良或是改革。

3:更激进的暴力革命,其根本观点就是:改良和改革已经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必须将现有秩序摧毁,然后再重新按照我们的构想建立一崭新的构架完全不同的新秩序,才能解决现有的社会问题。

(*现有秩序不等同于现有社会体制,许多的变革就是在秩序井然的情况下改变了社会体制)

鸵鸟政策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改良改革或是革命,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社会成本来考虑,如果能温和地改良或改革就能解决现有社会问题,那成本是最小的也是最可取的;暴力革命,成本是最大的,而且是一场巨大的赌博,一旦输了,不仅美好的愿望是一种奢望,就连退回到原处的秩序都困难重重--这不是针对革命者,而是说社会体制本身!人类历史的好几次暴力革命,都证明了这种风险是巨大的,甚至是得不偿失的。

革命几乎不可避免的意味着暴力与流血,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采用暴力革命的手段。

在这里您也许会问:既然这么说,鸵鸟政策才应该是保守主义,胡适提倡温和的改革,那他就不应该归于“资产阶级保守派”,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误解了,资产阶级(或是资本主义)保守派,其实他们就是第二类人,提倡通过温和的改良或是改革来解决社会问题,只是很多时候被我们称为了“资产阶级改革派”而已,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资本主义的保守主义就等同于改良和改革主义。这和我们常说的“封建主义保守派”和“封建主义改革派”是有很大不同的。

五四运动一百年,胡适为何提倡“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

英国大宪章

谈到资产阶级保守主义,估计我们会马上联想到一个词:英国。没错,一直以来,英国就是资产阶级保守主义的典型代表,甚至许多时候,“英国”这个词就等同于“资产阶级保守主义”!

其实这个被我们称为“保守主义”的英国,事实上可是一点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食古不化和因循守旧。

英国对人类社会贡献最大的,莫过于他的宪政体系和法律体系。

公元13世纪前二十年,就在中国最黑暗最血腥的宋末元初的时代,也是西方野蛮黑暗的中世纪时代,英国出现了对人类世界影响极其深远的“大宪章运动”,这次运动可以说对人类社会从古代走向现代,从野蛮走向文明,指明确切的方向,也树立了标准的范例,后来人类社会出现了别的截然不同的范例,那基本都是反面教材--典型的就是中国!

简要地说一下大宪章运动(详细情况到时博士我用一篇文章专门讲解):

话说1066年(也就是中国北宋建国100年左右),法国的诺曼公爵渡过英吉利海峡入侵英国,最终占领了英国并当上了英国国王(也就是威廉一世,这点和中国极大不同,在欧洲历史上,外国人当本国国王是常见的事情,这事情引起的争议比中国选择那个皇子当皇帝都要小),从此后英国国王不仅管理着不列颠岛,也同样管理着法国的诺曼底等其他的大片土地,等传到英国国王约翰王(1199一1216在位)的时候,法国国王不干了,法国国王想,你既然是英国国王了,那就不应该再拥有法国的土地了(这是博士我按照中国人的思维瞎猜的),于是就武装夺取了英国国王在法国的大片土地,英王约翰当然不干了,在英国贵族的怂恿下就和法国开战了(1214年),打仗需要钱啊,(其实打仗是其中原因之一,早在五年前的1209年,约翰王和教皇发生冲突,被教皇开除教籍,这在当时的欧洲,这种惩罚是致命的,你要是被教皇开除教籍了,你就是异教徒了,别说当国王了,就是做平民百姓都很困难,于是约翰王为了讨好教皇以便自己能坐稳国王的位置,答应每年进贡教皇许多钱)于是约翰王就找各种借口加重盘剥百姓和贵族,结果百姓和贵族就不干了,联合起来反对约翰王,迫使约翰王于1215年签订了《大宪章》,但约翰王马上又反悔了,于是英国内战爆发,贵族率领平民反对约翰王的暴政,结果在1216年10月18日,约翰王在内战正酣时病死,九岁的亨利三世即位,皇室人员希望年幼的新王会为贵族所接受,就以国王的名义再次发布大宪章,于是大宪章最终被英国社会各阶层所接受,也成了后续英国实际上的宪法文件之一。(英国是个案例法国家,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我们说的所谓的"宪法")

大宪章有61条,限于篇幅这里谈谈其主要内容

1:保障封建贵族和教会的特权及骑士、市民的某些利益,限制王权。

2: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不得征收额外税金;保障贵族和骑士的采邑继承权;

3:承认教会自由不受侵犯;归还原侵占的领主土地、抵押物和契据;

4:尊重领主法庭的管辖权,国王官吏不任意受理诉讼,对任何自由人非经合法判决,不得逮捕、监禁、没收财产或放逐出境;

5:规定由领主推举25人员负责监督宪章的实施,如果发现国王有违反大宪章的行为,社会各阶层可联合起来用武力逼国王就范。

《大宪章》的内容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划时代的,他也是借鉴了古罗马民权法里面的很多东西,但是在一个国家的层面广泛地加以推行,并以此来限制国王的权力,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具有开创性的,上面说的第4点就是司法独立和保障人权的原型,而第5点则是后来国会(议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大宪章其实不仅仅是针对国王的,同时也是约束各阶层的统治者的,这为后来的现代社会的宪政体系奠定了基础。

大宪章确立之后,由于统治者的权力受到了约束,平民(市民)的权益有了保障,因此英国基本上很少出现所谓的暴君了,其实暴君在西欧历史上都很少见,或者他们的暴君和我们历史上的暴君比较,那简直不值一提。后来虽然英国出现了克伦威尔领导的资产阶级暴力革命,但是1869年的《权利法案》,就是对大宪章的补充和升华,从此后整个英国都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而几乎没出现过什么大的暴力革命。

在欧洲大陆(也包括后续其他地区的其他各种革命主义者)看来,英国是典型的保守主义,因为他们害怕革命,但是我们经常忘记一个基本事实:

“英国的保守主义,就是为了防止出现暴力ge命,社会各阶层必须做出必要的甚至是最大的让步和妥协,以解决已经出现或是将会出现的社会问题和危机。”

胡适的“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是这种保守主义的最好的解释,如果当下的和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和危机都能妥善地加以解决,那社会怎么可能还会出现暴力ge命呢?

于是,为了防止出现暴力ge命,在中世纪欧洲大陆都在暴力排犹的时候,英国也只是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措施,让犹太人携带其家产逃离出英国到其他可以容身的地方,而非剥夺犹太人的财产直接驱赶他们。也正是为了防止出现暴力ge命,他们也很早(几乎也是最早的)承认工会组织并保障和提升工人的基本权益,同时也让资本家尽可能地做出最大的让步和妥协。最后,也正是为了防止出现暴力ge命,英国出现了近代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国会议会代议制度--这也是人类现代宪政制度核心价值所在。

后来欧美各国的社会体系,都或多或少的参考和借鉴了英国的做法。

试问在英国这种与时俱进的保守主义下面,还有什么原因会爆发暴力ge命?这正是英国保守主义的魅力所在!

五四运动一百年,胡适为何提倡“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

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

在西欧,最喜欢谈主义的,却是中央集权最严重(相对于西欧来说)的法国。

法国堪称西欧版的中国,当然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法国的中央集权不可能像当时的中国那么恐怖和血腥,但是在西欧,他是独一份!从法国路易十三开始起,就不断地巩固和加强王权,甚至专断独行到出现路易十五那句经典名言“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其实看看中国历史的历代帝王有几个不是这样说这样做的?不这样做的,屈指可数,那都是我们现在称颂的明君!

法国早期的巩固和加强王权,是有其进步意义的,因为加强中央集权,才有可能在社会变革方面大有作为---类似当年中国的商鞅变法。法国路易十三他们在加强中央集权后,采用强力手段取消国内各种关卡,推行自由贸易,同时用强力手段保护私人财产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这都为促进法国的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是在现在许多国家,通过政府的强力手段来推行各种改革促进社会发展,都是很有必要的,亚洲的四小龙,以及现阶段的我国,就是很好的例证(虽然也会带来很多的问题,但是其在经济方面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法国社会大发展之后,他在人类近现代社会的启蒙运动中,担任了主角,产生了卢梭,孟德斯鸠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他们激进且极有天赋,诞生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法律至上”“社会契约”等种种对现代人类社会影响极其深远的各种思想学说,以及各种主义,这也直接或是间接地影响了法国的文学艺术,比如在法国最早出现了现实主义文学和绘画,也最早的出现了印象主义绘画等等。

法国的这些思想和主义,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意义毋庸置疑,但是这种激进的思想一旦落实到社会行动中,尤其是引发暴力革命的时候,其对本国社会的作用,却是一场惊天豪赌,如果成功,就是一个新世界,如果失败,那就连回到最初状态都不可能了--即使是回到了最初的状态,也是损失惨重!

这个论题,要从法国大ge命说起!

法国大ge命的爆发,比起当年英国的宪章运动晚了500多年,比英国的光荣ge命也晚了一个世纪,但这次ge命远比英国的那两次要血腥,其最后对本国的作用,也远不及英国那两次。

法国大ge命爆发前期,法国确实是遇到了类似当年英国但是比当年英国更严重的问题,国王因为各种原因要加税---这是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社会各阶层几乎都有不同的意见,市民工商阶层要求各种基本权利,贵族阶层提出自己的政治诉求等等,于是三级会议召开--这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召开三级会议,可以说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是非常有诚意的,他并不是采用鸵鸟政策一意孤行,或是独断专行试图用武力解决,相反,他也意识到了社会的各种问题,以及他那么做可能引发的后果,于是,他决定召开三级会议。

三级会议,就相当于当时法国的全体国民会议,而在当时的法国,是有类似英国议会国会这样的代议机构的,但这种机构通常人数不多,影响和传达范围,都远不及三级会议那么广。而且这次三级会议,距离上次三级会议的召开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当时真可谓是百年会议,这足见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想解决问题的诚意,而且这种诚意也是很真实的,在三级会议上面,各阶层都提出了各种改革的建议和意见,路易十六虽然不是全部赞同,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看法,虽然分歧很大,争吵也很激烈,但是如果能正常开展下去,如果各方再稍微做出让步和妥协,是有期望能达成某种类似英国大宪章和权利法案那样的协议的。

但是,就在谁都没有想到的时候,突然间,ge命爆发了!

现在的各种资料都很难为这次ge命的爆发找出具体的原因,但这确实爆发了,我们的书上说是因为路易十六扣押了大量的持不同政见者在巴士底狱,可资料显示,当人们冲进巴士底狱后发现只有几个确确实实的精神病人和盗窃犯,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持不同政见者,紧接着,国王王后也被莫名其妙地逮捕了,紧接着莫名其妙地被处死了。

一切都很莫名其妙,处死国王,总要有个罪名和相关证据吧,结果是似是而非的所谓个人生活奢靡,乱花钱之类的,即使是这些,也远构不成死刑,仔细想想,就连一个想家税都要召开全体国民大会而不是采用武力的国王,他能有多奢侈和荒唐??

结果他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被处死了!

莫名其妙地处死国王王后,其他各国国君肯定不干了,因为他们都是亲戚之类的,于是各国出兵干涉--更确切的说,是报仇!于是法国陷入战争中,一片混乱!

不久之后,一个让我们非常熟悉的杀人狂出现了,他就是大名鼎鼎兼臭名昭著的罗伯斯庇尔---他的革命手段很简单:疯狂杀人,多多益善!

他杀人的理由也非常简单:你出身不好,该杀! 你反对我的杀人政策,该杀--著名的化学家拉瓦锡就因为这个被杀了,罗伯斯庇尔的许多战友也因此被杀被杀了! 你以前得罪过我,或是抢了我的女朋友,该杀! 发展到后来,只要我认为你可能是反革命,或者我怀疑你可能会通敌,该杀!

这个时候,西欧历史上终于诞生了一个可以和中国历代嗜血成性杀人如麻的暴君相媲美的人了,而且还是以ge命的名义!!---“ge命,多少罪恶借汝之名以行”!

中法历史何其相似,一百多年以后,中国的文ge不也类似吗? 法国不愧称得上“西欧版的中国”!

罗伯斯庇尔的到施逆行,最终把他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如果他不死,那更多的人就没法活,据说这是他的碑文!

再后来拿破仑上台称帝,四处侵略扩张,被废黜流放,复辟,后来又被废黜流放,最后,大ge命结束的时候。法国还是出现了一个国王(也可以叫做皇帝)。

似乎走得太远了,就容易忘记出发的目的,ge命了几十年,似乎他们也忘记了当初为啥而革命!等最后ge命结束一看:饶了大半圈,流了那么多血,死了那么多人,还是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没错,法国ge命结束之后,他们又回到了ge命前路易十六当国王的秩序下,法国的ge命,其实就是实现了一个大循环,与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何其类似!

法国用ge命的方式豪赌了一场,不但没有赢得一个新世界,反而输得底裤都没了!

许多许多时候,激进的ge命的同义词,就是“折腾”!而且还是流着人血堆积着无数尸体的折腾!

不是这些主义不好,而是这些主义要真正的影响人类发挥其伟大作用,其实施和推行的方式,必须慎之又慎!

美国在建国的过程中吸取了法国的许多思想,尤其是三权分立的思想,但是美国那帮国父们却采用了类似英国的保守主义缓慢加以实施,才使得美国才是三权分立主义最杰出的实践者。

说起美国,除了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这两场逼不得已不得不打的内战,他与英国简直同出一辙,是个典型的保守主义者!

五四运动一百年,胡适为何提倡“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

悲情变法家--王安石

相比之下,中国封建社会的保守主义,就是典型的鸵鸟政策(思想)加上“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做法!

中国自从商鞅变法成功以后直到清朝灭完,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成功的变法,改良是有的,小范围的改革也是有的,但是大规模的变革,从没有成功过,即使是在宋朝和清朝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下,变法也从没有成功过!

就如同博士我在论述秦始皇的文章中说的那样,绝对权力体系的建立,将中国拖入了一个彻底的死循环,在这种死循环中,情况只能不断恶化,任何的根本性的变革,几乎都是不可能的!

说来也奇怪,同样是文明古国,为何我们的文化里面就一直没有西方的那种民权思想和相关的法律体系和社会制度,古希腊一见入我们的视野里面,就有城邦制和公民大会这种最原始的民主民权政体,即使后来发展到大一统的罗马帝国时代也依然保持着---古罗马法律里面有民权法来保障国民(确切说罗马帝国的市民)的基本权益,并设置了保民官来监督政府和官员不会违反民权法。 而我们只有犯罪法,没有民权法,古罗马则是两种都有。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姓的地位相对于国君统治者,还稍稍谈得上一点尊严和人格,而秦始皇大一统之后,中国的普通民众就彻底地沦为了统治者的奴隶和牲畜。

没有了对基本民权的保障和对当权者权力的限制,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历史和社会体制不可能出现英国那样的改良和改革,绝对权力肆无忌惮无孔不入,导致整个社会都被捆绑在皇帝个人的意志上,权力越收越紧,迫害越来越大,恐怖也越来越深,最后当整个社会无法承受的时候,就会以战乱和王朝倒闭作为最终的宣泄途径--这期间无数的杀戮和嗜血成性,就是这种长期压抑和恐怖的尽情释放。而这种释放一旦完成后,绝对权力又会再新的王朝逐步组建完成,绝对权力一组建完成,就又会进入下一个循环!

我们的整个历史和社会就是如此的循环往复,没有进步,只有更恶心和血腥!

这就是中国历史的死局,用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几乎是无药可解,虽然我们有民贵君轻的理想主义,但这种理想主义也只是想想而已,有的时候你想一想被人知道了,都可能掉脑袋!

清朝末期,这个格局被打破了,但是这种被打破的方式,却是我们不愿意提及的,甚至我们认为是一种耻辱--这就是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种国耻,但是如果从长期来看,这也是一种幸运,只是这种幸运是以一种耻辱的方式进行的,因为西方文明通过战争的方式进入,打破了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里面最核心的东西--绝对权力,并将近现代文明传给我们,使得我们逐渐能走出传统的历史文化怪圈,认识了世界,学习了新的知识,也逐渐开启了民智,懂得了什么民族,什么是国家,什么是真正的政府,以及什么叫做“中国人的中国”和“我们的中国”--我记得中学时候学过一首诗歌,最后一句就是“我们的中国”!而在这之前,整个国家都是皇帝的私产,百姓都是皇帝的奴隶和牲畜,很难想象,如果不是鸦片战争为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我们现在将是怎样一个状况??

许多杠精经常和我说起,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论述,即使没有鸦片战争西方的介入,中国也会自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根据我对社会学的理解和研究,我觉得这点是非常值得商榷的,甚至是值得否定的,如果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这点上可行,那为什么我们在宋明时期封建社会那么发达,却一直没有发展出真正的资本主义和科学精神?而西欧在当时那么落后的情况下,却发展出了资本主义和科学精神??按照老马的理论我们不是更应比西方早才对啊!

问题出在哪里?

个人认为,诞生近代的资本主义必需有三个基本条件: 重商主义,民权主义 ,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这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只要任何一个不满足,都不可能诞生资本主义。另外一个和马克思齐名的思想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则认为,是基督教的新教思想催生了资本主义--其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就是这个结论的表述,但这也值得商榷,但另外一个大哲学家黑格尔在其《法哲学原理》里面,把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作为法律的核心基础,可见保护私有财产多么重要!

而上面的三个基本条件,传统中国一条都没有,这样的社会即使发展几万年甚至到地球毁灭,都几乎不可能自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否则为啥我们的历史循环了两千年,几乎没一点进步还越来越血腥?

回到原题,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明的横向切入带给了我们新的曙光,才导致后来出现了五四运动进一步拓展和升华,这个时期的中国,是具备了当时英国那样的社会基础条件来施行温和的社会改革的,所以那个时候胡适才提出“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的主张,毕竟,Geming的风险和代价都太大!

从后来的发展可以看出,胡适的用心良苦!

假如……

可是历史没有假如!

忍不住,一声长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