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出船塢的戴高樂號

根據法國媒體10月20號報道稱,法國國防部長表示,“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將於明年初在印度洋上巡航。在今年的8月底“戴高樂”號已完成大修升級,並離開土倫軍港展開海試。不過,目前海試狀況並不順利。可能還得再回船塢進行故障定位。總之,這艘法國唯一的航母,剛爬出船塢,就要到我們周邊來刷存在感了。這讓我們現役的“遼寧”艦以及艦上的殲-15艦載機,有機會“邂逅”法國的核動力航母和上面的“陣風-M”戰鬥機。

殲-15攜帶鷹擊-83K反艦導彈

要說遼寧艦VS戴高樂號,我們先來談談中國唯一一艘在役航母遼寧艦相對於法國戴高樂號的優勢,其主要集中於幾點:首先是航母本身的反艦能力。可以說,海軍自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反艦作戰就是其永恆的主題。在此之前,遼寧艦已經進行過多次艦載機反艦訓練。其搭載的殲-15艦載機的反艦配置往往是在機翼根部掛點掛載兩枚鷹擊-83K反艦導彈。但與之對比,戴高樂的艦載機陣風-M僅僅試驗過在機腹掛點掛載1枚飛魚反艦導彈。在遼寧艦與戴高樂號艦載戰鬥機規模和放飛能力相差不大的前提下,遼寧艦的反艦作戰能力要高出戴高樂號許多。

陣風-M艦載機

這也引出了殲-15艦載機與陣風-M艦載機的最大區別:殲-15是重型戰鬥機而陣風-M是中型戰鬥機。一般而言,從中型戰鬥機到重型戰鬥機,發動機推力的增長要高於爲此而付出的重量和氣動上的代價。這就導致了重型機相對於中型機的推重比優勢和航程載荷比優勢。具體而言,殲-15的兩臺AL-31F發動機海平面靜推力約爲25噸,其前點正常起飛重量約27.5噸,海平面靜推比約爲0.91;而陣風-M發動機推力約爲15.4噸,制空作戰正常起飛重量約爲19.6噸,海平面靜推比僅0.78。可以說,殲-15的機體性能相較於陣風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準備彈射

當然,上述結論僅僅考慮了兩種機型的機體性能。至於兩種飛機的航電水平,就目前而言還是陣風-M略勝一籌:目前批量列裝的殲-15艦載機沒有裝備無源相控陣雷達,陣風-M目前已經將之前的Thales RBE2無源相控陣雷達升級爲了Thales RBE2 AA有源相控陣雷達。這使得其至少在雷達方面領先了殲-15一代。好在,有傳言稱,已經生產出原型機並進行過大量彈射試驗的,彈射型殲-15戰鬥機已經換裝了新型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如果消息屬實,這可以極大地提升殲-15戰鬥機的作戰能力。

戴高樂甲板限制了艦載機作戰

遼寧艦相對於戴高樂號的另一個優勢是“大”。這個“大”不只體現在航母的噸位上,更體現在航母的飛行甲板面積上。正如我們一直所說的,甲板面積是衡量航母戰鬥力的最關鍵因素之一,因爲這直接與艦載機的調度和操作相關。具體而言,戴高樂號的飛行甲板長261.5米,寬64.36米。過小的甲板不僅限制了其能夠操作飛機的最大尺寸,同時也影響了戴高樂號的加班調度——其前彈射器起飛點深入斜角甲板內部,使得戴高樂號根本無法在回收飛機的同時保持隨時有飛機能夠彈射升空。

遼寧艦大有大的好處

在這一點上,遼寧艦就顯得從容的多——即使遼寧艦操作的殲-15艦載機“佔地面積”要比陣風-M大得多。遼寧艦飛行甲板尺寸約爲:長304.5米,寬75米。巨大的飛行甲板使遼寧艦的兩個前起飛點均在斜角甲板之外。這使得遼寧艦在使用斜角甲板回收飛機時,能隨時保持兩架殲-15戰鬥機待飛。此外,遼寧艦寬闊的甲板還能夠支持“回收區”與“待飛區”同時存在。這意味着,除了兩架在起飛點上隨時待命的殲-15以外,遼寧艦飛行甲板右前方還能再停放數架準備起飛的殲-15戰鬥機。

在艦載機決定戰鬥力的航母上,法軍的差距還是略微明顯了點。雖然法軍有彈射器,但是不能同時起降戰機成了弊端,這也給了殲-15更高效的出勤率,這個差距目前法軍根本無力追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