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豆腐皮]:将腐皮泡软,加秋油中、醋、虾米拌之,宜于夏日。蒋侍郎家入海参用,颇妙。加紫菜、虾肉作汤,亦相宜。或用蘑菇、笋煨清汤,亦佳 。以烂为度。芜湖敬修和尚,将腐皮卷筒切段,油中微炙,入蘑菇煨烂,极佳。不可加鸡汤。

淸 袁枚《随园食单》水族杂素单

豆腐皮是豆制品的一种。有意思的是豆腐皮这个名词,在全国各地的有些混乱,对豆腐皮认定也不甚一致,其大概有如下两种:一是在豆浆煮沸之后表面形成天然油膜“挑”起来晾干成的豆腐皮,也叫“油皮”、“腐竹”、“豆腐衣”、“豆笋”。二是豆花压制成的豆腐皮,比豆腐片厚且干,东北叫干豆腐,也叫千张、百叶,此豆腐皮与豆腐干近似但较薄,和油皮比则明显较厚,稍干,有时还要加盐味,口味与豆腐有区别。二者虽都叫“豆腐皮”,但形状、成分、口味、菜肴做法均有较大差别。斋菜中有素鸡和素鸭,素鸡就是千张卷成,而素鸭则是油皮卷成。今咱说的豆腐皮就是的油皮。

《随息居饮食谱》云:豆腐一名菽乳,甘凉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处处能造,贫富攸宜……以青黄大豆清泉细磨生榨取浆,入锅点成后,软而活者胜,其浆煮熟未点者为腐浆,清肺补胃,润燥化痰。浆面凝结之衣,揭起晾干为腐皮,充饥入馔,最宜老人。点成不压,则尤软,为腐花,亦曰腐脑。榨干所造者有千层,亦名百页,有腐干,皆为常肴,可荤可素……由腐干而再造为腐乳,陈久愈佳,最宜病人,其用皂矾者名青腐乳,亦曰臭腐乳,疳膨黄病便泻者宜之。曰“浆凝结,揭起晒干的腐皮充饥入馔,最显老人。”

这回明白了吧,豆腐皮是在点豆腐之前,浆面凝结之衣,揭起晾干为腐皮,千张是用腐脑榨干成薄皮者,亦名百页。”豆腐皮又叫豆油皮、油皮,性平味甘,有清热润肺、止咳消痰、养胃、解毒、止汗等功效。豆腐皮营养丰富,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高,据现代科学测定,还有铁、钙、钼等人体所必需的18种微量元素。

油皮和千张都是常见的豆制品,可想而见全国应该还有更多的名称称呼这两种让人喜爱的豆制品。在安徽湖北等地方“油皮”和 “千张“都是常见的豆制品,”油皮”就是当地的豆腐皮。有趣的是在中国北方一些”千张“被称为豆腐皮的地区,当地其实并不吃“油皮”,仅吃“千张”。而在东北,他们吃的“干豆腐”就是千张。而在南方福建等地,他们吃的”豆腐皮“其实是包括了”油皮“和”腐竹“两种豆制品。

豆腐皮是用豆类制品,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都制作,北方的油皮厚,南方的油皮薄,以浙江东坞山豆腐皮最佳。东坞山是富阳的一个山村,又叫受降镇,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占据杭州,长新乡宋殿村是侵华日军在杭州地区的据点之一,宋殿村周围碉堡林立,战壕纵横,军犬成群。数以千计的人被日本侵略军杀害,并抛尸于村南千人坑。民国34年(1945)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富阳县长新乡宋殿村,被指定为接受侵犯浙江地区日军投降的洽降地点。侵浙江和福建的日军在富阳签呈投降书。

1945年9月4日下午,中方代表接受侵浙日军代表的投降仪式,由日方代表向中方受降长官立正脱帽鞠躬,呈缴证明书,并呈上日军驻地表、官兵花名册和武器清单册等,并将装盛投降书和各种文件的木盒双手敬呈中方代表。接着由中方代表向日军代表发出命令,要日军按中方指定的专门路线、地奌和时间集结和撤退,并保证我前往接防的第三战区前进指挥所人员的安全。为了纪念这一有历史性事件,民国34年(1945)长新乡改名为受降乡,受降因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东坞山作豆腐皮历史悠久,明朝时豆腐皮曾经作为贡品送南京和北京朝廷为皇宫享用,康熙乾隆两帝多次下江南,每到杭州,都要点与豆腐皮相关的名菜。据清光绪《富阳县志》记载:“明时,东坞山豆腐皮列为贡品。”数百年来,这一传统特产盛传不衰。建国后有所发展,改革开放后产量大幅度增加,不仅行销于上海、北京、江苏等省市,还出口日本等国。

在杭州东坞山豆腐皮叫泗乡油皮,因东坞山属富阳上泗,杭城管这里叫乡下,故有泗乡之说,有时包装袋上“杭州名产”、“富阳特产”和“泗乡”品牌,其实都是东坞山豆腐皮。东坞山因水质好、制作技艺精湛,所产豆腐皮薄如蝉翼,油润光亮,软而韧,落水不糊,清香味美,柔滑可口,每公斤足有240张。有“金衣”之称,“金衣”豆腐皮的手艺作为流传千年的存在,已经被列为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坞山几乎家家都会做豆腐皮,是家传手艺,磨好的豆腐浆略放,起了一层皮时,用一根圆圆的竹棒和一只筷子捞起飘在缸上的豆腐皮,边起豆腐皮边吹气,一张豆腐皮要吹三口气,第一口就是在刚面上见风起皮,第二口就是用筷子捞起时见风成皮,第三口就是挂在架子上风吹着老化,然后推到箱子里烘烤去水份。三口气不是嘴巴吹的,而是在运动中见风的。每个动作都是连贯,一气呵成,缸里捞起的豆腐皮好像一面战场上的旗帜,迎风招扬。挂在架子上已经略干的豆腐皮,颜色从乳黄色逐渐变成了金黄色。

东坞山的豆腐皮是制作各种素食名菜的高档原料,深受杭城各大寺院和高档饭店欢迎。东坞山的豆腐皮主要是销往九庵十三寺,东坞山村本身就有广德寺、宝福寺和东坞庙等,附近还有龙坞龙门坎的金莲寺、龙门寺、蛟龙庙,还有著名的“崇白集光”四大名寺,也就是长埭村的崇觉寺,上城埭何家村的光明寺,中村金家岭的白岩寺和集福寺,远一点的还有留下古镇的永兴寺,老东岳的东岳庙和法华寺,云栖寺、灵隐寺和三天竺的庙宇也是东坞山泗乡豆腐皮的主要消费地。

以豆腐皮入菜用途很广,素鸡、素鹅、素肠:素火腿皆以此制做,以豆腐皮为主料,加以笋、香菇、木耳、豆腐干切丝卷后炸之叫素卷。用以包虾肉叫抓铃。用蘑菇、笋炒之叫皮笋,还有皮儿荤素都是抗州风味菜,干炸响铃更是杭州三十六名菜之一,是到杭州的必吃的名菜佳肴。

干炸响铃制法,肉末中加少许盐、味精、鸡精,再打入鸡蛋拌匀,加入少许淀粉和香油,搅匀制成肉糊。将豆腐皮摊开,其半边抹入适量的肉糊,卷成筒形,切段备用。一定要把开口封牢,以免炸时入油,而影响口感。锅烧热,倒入食用油烧至四成热,放入豆腐皮肉卷,用漏勺不断翻动,小火炸2分钟至黄亮松脆。在炸响铃时,最好逐个下锅,用漏勺不断翻搅,以防互相粘在一起。将炸好的豆腐皮肉卷捞出沥油装盘。待食用时,佐以甜面酱、葱丝和味椒盐即可。此菜色泽金黄、香酥松脆,吃在嘴里伴有悦耳响声,别具一格。

北方豆腐皮比浙江东坞山的厚,南北方油皮制做菜肴不同,清真菜炸卷浆果,炸松肉都用此油皮制做,牛肉馅用花椒水打馅加入土豆泥,用葱姜香油盐五香粉调味,少放是酱油,以前只用酱油,现酱油品种多,现用生抽找味道,老抽找颜色,馅调好后,铺上油豆皮抹上面糊,放肉馅抹平在盖上油皮,冻一下万成宽窄一样的条,油烧好了,六七成下锅。炸定型炸熟,捞出重油,炸成色金红外焦里嫩时捞出。您别看北方油皮厚,好像质量不如南方油皮,但做炸卷果,炸松肉等菜非北方油皮不可。

豆腐皮是豆浆煮沸之后表面形成天然油膜“挑”起来晾干成,同时还可出“腐竹”、“豆笋”等,腐竹是大豆磨浆烧煮后,从锅中挑皮、捋直,卷成杆状,经过烘干而制成的。腐竹以颜色浅麦黄,有光泽,蜂窝均匀,折之易断,外形整齐的质佳。腐竹是豆制品的高档食品,该产品营养价值之高,被人们广称为“素中之荤”,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现还流行鲜腐竹、鲜腐皮,用浓豆浆,倒入平底锅中,加热时注意不要煮沸,锅中豆浆的表层就产生一层皮膜,用竹签等工具恰当地捞出并使之慢慢地干燥,但也有在未干燥时就加以烹调食用的。此膜捞出后锅中会再次产生皮膜,继续捞出,这样如此反复,豆浆的浓度会逐渐稀薄,要适当地给予补充。用鲜腐皮做菜,可拌菜,炒菜也行,用蒜泥沾着吃也行,白糖沾着吃也行。

随园食单有用豆腐皮做的菜,而且还不是一个,这就是袁枚的随园菜明着有326道,但实际上有389道,因为有的菜虽明面上写的是一道,实际上则是多款,随园菜豆腐皮就是如此,明面是豆腐皮一个,实则有醋拌豆腐皮、蒋侍郎腐皮烧海参、腐皮虾肉紫菜汤、蘑菇鲜笋腐皮汤、芜湖敬修和尚腐皮卷五道菜。

醋拌豆腐皮是用干豆腐皮,将腐皮泡软切丝,沥于水分,加上好酱油、醋,和泡软的虾米拌之,此菜柔软而有咬劲,宜于夏日下酒。蒋侍郎家烧海参,用腐皮打成结入锅中炸透,与海参一起用鸡汤烧,味道颇妙,这方法与北方的蚂螂海参,蚂螂肉片相似。还可用豆腐皮加紫菜、虾肉作汤,或者用蘑菇、笋煨清汤,加入炸豆腐节皮亦佳 。在芜湖敬修大和尚,将腐皮卷成筒,切成段,入油中微炙,然后和蘑菇一起煨烂,味道极佳。但做此菜不可加鸡汤,用素汤制做吃纯素。

文章原创,头条首发,部分照片,摘自网络,

特此鸣谢,若有侵权,敬请告之,马上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