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像家長想象的那麼優秀應不應該被批評?

孩子得犯了多大的錯誤才能讓家長把車停在高架上、開着示廓燈批評孩子?

4月17日晚10時左右,上海盧浦大橋發生一起跳橋事故。

據調查,跳橋者爲17歲在校高二男生,經120確認當場死亡。其母講述,當她駕駛到盧浦大橋時,與兒子因在校同學矛盾發生口角,車中發生訓斥和口角,其子突然跑出車門跳下大橋,女子追逐不及,悲劇發生。

孩子做錯了事,該不該批評?

這時候答案總是非黑即白。

這時候的父母就和外國人一樣,非黑即白,只有兩種答案。

曾仕強先生曾講過一個例子。

如果問一個西方人:“明天那個會議你要不要參加?”他只可能有兩個回答,一個是要,一個是不要,而且說要的,就真的去了,說不要的,就不去。

中國人不會這樣。

問一箇中國人:“明天那個會議你要不要參加?”他不會講會,也不會講不會,他會說,到時候再說。

我們永遠有第三種選擇,而這種做法是最安全的。大家不要因此以爲中國人奸詐、狡猾,其實不是。我們說到時候再說,就是在告訴對方:“你當着這麼多人的面問我,我實在不方便說,如果你想知道我要不要去,可以私底下問我,我一定很誠實地告訴你。”我們要會聽這些沒有明言的話,要不然就糟糕了。今天我們越來越難溝通,就是因爲大家在這方面的默契已經快要沒有了。

中國人最高明的一點,就是把二看成三。

西方人把二看成二,我們會把二看成三。

中國人的思維是易經思維,想事情永遠會拐彎。西方人的腦袋當中,有一條直線,中國人的腦袋當中是一條“S”型的曲線,我們想問題是會拐彎的。

但是這也事有前提的,是處理別人的事,當你處理自己的事,處理家庭的事,總是沒有耐心。

比如上文中的母親,如果是別人家的孩子和同學吵架打架了,面對孩子怒不可遏的母親,她一定可以心平氣和地勸解:孩子嘛,難免有磕磕絆絆,教育一下就好了嘛,一旦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時候呢?怒不可遏,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們面對別人不講道理的父母的時候,面對他們無法忍受的子女,那是可以各種勸解,即使是蘇大強那種的,也有人在微博上勸解蘇明玉:那是你爸媽呀,有什麼不能忍的呢,忍一忍就過去了。但是一旦落在自己身上,早就暴走了,摔桌子砸板凳,那都是常事。

我們好像天然對自己家人沒有了理性情緒,可以隨意發泄。

這是不對的。

我們把最理性的行爲給了外人,而把自己最不理性的一面給了自己的家人,我們把所有的耐心給了毫不講道理的外人,卻把我們所有的情緒都發泄給了自己家人。

這是不公平的。

我們應該用我們在社會上練就的那一套理性來對待家人,那麼我們將會發現,原來也不是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

就是剛纔說的那套,把二看成三。

孩子有錯,要不要批評?

答案無非是批評或者不批評兩種,那麼是不是有第三種呢?

有的,在合適的時候批評。

比如回到家,喫完飯,一起談談心,溝通一下,把這件事和兒子分析一下,大家都好接受,心平氣和,兒子也知道以後如何處理了,何必在大馬路上停車教育孩子呢?

學會“看情況”,非常重要。

看情況,不是撒謊,中國人絕對不撒謊,但是常常不講實在話,這也是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實講,有了這個智慧,會受益匪淺。如果是存心欺騙,那是得不到好結果的。我們不說實在話,出發點是希望對方不要生氣,是爲了尊重對方,要把這個跟撒謊分開來。

舉個例子,就是先生陪太太逛街的事情。

男女有別,男人不買西裝,就不會去試穿,女人就不一樣了,不買也要試穿。所以,太太試完這一套,試那一套,每穿好一套,從更衣室出來,就問先生:“好不好看?”

如果你是先生,你怎麼回答?你說好看,她很不高興:“好看?看到標價兩百塊,趕快說好看,剛纔那件兩千塊錢的,爲什麼不說好看?捨不得就是捨不得,說什麼好看!”

如果你說不好看,太太更不高興:“不好看?那誰穿好看?你剛纔看到誰穿着好看?”

跟中國人講話是天底下最困難的事情。在這種事情上我從來不會跟我太太發生不愉快。我太太一試穿出來,問我:“你看好不好看?”我的答案只有一個:“你看呢?”

然後,我什麼事都沒有。

我這絕不是鬼鬼祟祟,絕不是圓滑,而是我做個案研究所得到的結論。我經常在百貨公司的門口,看見年輕的夫婦在吵架。先生說:“以後不要問我了,我說好看的你偏不買,我說不好看的你偏要買,那你問我幹什麼?”太太說:“你覺得好看,那你就買去穿啊,衣服買來是我穿的,當然我決定了,什麼時候輪到你決定了?”先生說:“那你已經打定主意了,幹嗎還問我呢?”答案出來了——太太說:“我是怕你無聊才問你的,沒想到你真的一大堆意見,你太沒有修養了。”

從現在開始,作爲一箇中國人,要養成任何問題只講三個答案。

第一個,很難講。

中國人一開口就說很難講,因爲在中國社會,沒有一件事情是好講的。真的把中國社會的事情弄清楚了的人,就知道沒有一件事情是好講的。就算是合法的事情,也會有不能做的時候,因爲時不對,做什麼都是錯。但不合法的事情,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就地合法,不合法馬上就變合法了。

既然事情很難講,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太簡單了,看你怎麼講,這是我們的第二個答案。

大家會發現,我們不是意見不相同,只是立場不同而已。只要立場不同,所講的話就不一樣。比如說你問一個軍人,打仗好不好,他不敢說不好,他一定會說,戰爭是神聖的,因爲這是他的責任,他的立場。現在很多人講話,就是因爲偏離了立場,纔會不妥當。

第三個答案就更輕鬆了,隨便你講。

大家慢慢會發現,中國人都是“隨便說”,因爲陰會變陽,陽會變陰,yes會變no,no會變yes,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中國人贊成就是不贊成,不贊成就是贊成。中國人經常在開會的時候會說我贊成,等到會後看到會議的決議案,就火大了:“這樣的事情我怎麼會贊成?”就是因爲他們將決議案改了。中國人經常會更改決議案。反正開會是開會,記錄歸記錄,最後的決議案老闆還可以改掉,這都是事實,再加上我們的文字是活的,所以會讓別人覺得我們總是變來變去的。

這樣大家才知道,中國人先說Yes,然後纔可以說No,不能一開始就說no,否則人緣會很差。西方人說No就是No,說Yes就是Yes。中國人說“可以,不過……”用一個“不過”,馬上就把“可以”變成“不可以”了。說“沒有問題,但是……”,“但是”就把“沒有問題”變成“有問題”了。中國人是天底下最好的外交家,從來不說No。反正隨時都可以改過來,那麼着急幹什麼呢?

所以,我想請大家瞭解的是,我們要在複雜的情況下學會“看情況”,尤其是對待自己家人,不要太實在,總會有第三種答案,要學會“看情況”,心裏想的和嘴上說的可以有個時間差,心裏想的可以有原則,但是嘴上說的可以有所調整,說法可以調整、說的態度語氣可以調整、說的時間可以調整。

這一切,都是要“看情況”。

如有啓發,歡迎轉發

自2019年1月1日起,景辰(iJingChen)開啓日更模式,文章有償閱讀。價格爲1元-256元/篇,收費只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付費全憑自願,不做強求。所有讀者的讚賞付費,景辰會通過壹基金兒童關懷與發展項目或者支付寶的成美慈善基金會等,在每月月底時候將上月讚賞捐贈給貧困山區的孩子們,資助他們讀書,屆時會公佈捐款發票,向各位讀者彙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期待各位的善心和參與,讚賞評論點贊轉發都是善心,感謝您的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