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事、魏徵的詞、歐陽詢的字,天價名帖出版再現國寶原貌

根據上海圖書館藏國家一級文物仿真精印的宋拓《九成宮醴泉銘》珍藏本,新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今天下午在上海圖書館舉行的新書首發座談會上,多名學者齊聚該書出版的價值和意義。從選紙到調色打樣,從題箋設計到函套工藝,經歷多次調整,國寶原帖風貌原汁原味再現。

唐太宗的事、魏徵的詞、歐陽詢的字,天價名帖出版再現國寶原貌

九成宮原名仁壽宮,是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的離宮,後由唐太宗李世民修繕和擴建,號稱“大唐第一離宮”。因李世民在此發現泉水,魏徵撰文記述,歐陽詢手書,鐫刻成碑,即成《九成宮醴泉銘》,史稱“三絕”碑,即唐太宗的事兒,魏徵的詞兒,歐陽詢的字兒。

唐太宗的事、魏徵的詞、歐陽詢的字,天價名帖出版再現國寶原貌

作爲“楷書四大家”之首的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爲歷代大家所推崇,千百年來代代相傳,被譽爲“天下第一楷書”。因年代久遠,其唐代拓本早已佚失,現存世者以宋代拓本最爲珍稀。在2016年的北京匡時十週年秋拍會上,一冊宋拓《九成宮醴泉銘》拍出了1725萬元的天價。其舊藏者便是大收藏家龔心釗。

唐太宗的事、魏徵的詞、歐陽詢的字,天價名帖出版再現國寶原貌

然而鮮爲人知的是,在上海圖書館裏,還深藏有一冊也是他舊藏的宋拓《九成宮醴泉銘》,且知名度遠高於前者,它就是大名鼎鼎、失落已久的“黨崇雅舊藏宋裝本”。此本字口豐實飽滿,裝裱一流,完好地保持了宋代碑帖的原始面貌,極具書法欣賞價值,可謂宋本中的珍本,因此被定爲國家一級文物。然而1961年入藏上海圖書館後,塵封數十年,幾被遺忘,在近年的整理中才被重新發現。

唐太宗的事、魏徵的詞、歐陽詢的字,天價名帖出版再現國寶原貌

《九成宮醴泉銘》

(唐)魏徵 文 歐陽詢 書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10月版

唐太宗的事、魏徵的詞、歐陽詢的字,天價名帖出版再現國寶原貌

據說其二次面世的經歷十分傳奇,首先引起工作人員注意的並非碑帖本身,而是外袋上的收購價:5060元!要知道,上海圖書館的鎮館之寶,海內孤本、宋拓《鬱孤臺法帖》(也是龔心釗的舊藏)的購買價僅1800元,傳世孤本、宋拓《許真人井銘》購入價不過800元。

1961年,3000元可以買下上海石庫門房子一個門牌號,相當於大家所熟悉的中共一大會址樓上樓下再加一個天井!

唐太宗的事、魏徵的詞、歐陽詢的字,天價名帖出版再現國寶原貌

此本不僅遞藏有序,且歷代藏家皆身份顯赫,有明末清初時的三朝宰相黨崇雅,有清道光年間的兵部尚書初彭齡,更有清嘉慶年間的內閣大學士翁方綱。

唐太宗的事、魏徵的詞、歐陽詢的字,天價名帖出版再現國寶原貌

1934年,經北京慶雲堂碑帖鋪老闆張彥生介紹,現代收藏大家龔心釗以6000大洋購得,這在當時絕對是一筆超級鉅款!當年上海金價平均爲每兩90元左右,當時的1塊大洋可買16斤大米或4-5斤豬肉。

唐太宗的事、魏徵的詞、歐陽詢的字,天價名帖出版再現國寶原貌

當時,龔氏傾其所有依然不夠,還給張彥生寫下了一張欠條。付清後他將欠條附在此本碑帖中,以志紀念。在碑帖結尾,他還別出心裁地貼上了自己的照片與收藏印記,得意與珍愛之情溢於言表。

唐太宗的事、魏徵的詞、歐陽詢的字,天價名帖出版再現國寶原貌唐太宗的事、魏徵的詞、歐陽詢的字,天價名帖出版再現國寶原貌

碑文邊側還留有1945年至1948年龔心釗小字校記若干,可看出龔心釗對碑帖研究的細緻入微。其中數條題識多次提到了動物駱駝,如:“照”字(第二開)右上角有駱駝肉,“恩”“將”二字(第八開)駝毛脂膜均存,“子”字(第九開)鉤駝油膜等。

唐太宗的事、魏徵的詞、歐陽詢的字,天價名帖出版再現國寶原貌唐太宗的事、魏徵的詞、歐陽詢的字,天價名帖出版再現國寶原貌

經業內人士解讀,原來,在拓片背後有一層芝麻或綠豆大小的黃褐色異物隆起,或掩字口,或有突起,乃駱駝皮屑和皮毛粘附於拓片背後,裝裱時亦未剔除,夾在拓片和裝裱背紙之間。由此可知,宋代陝西麟遊九成宮舊址一帶有駱駝放牧,駱駝在九成宮碑石上搓背撓癢,其皮屑和油脂嵌入碑文字口。

龔心釗的此類題識增添了《九成宮醴泉銘》宋本之鑑定掌故,爲鑑碑帶來不少樂趣。

在學界看來,影印仿真出版古籍是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文化遺產的重要手段,既能爲學者準確快速地提供原始史料,也可讓書畫愛好者有更多途徑觀摩欣賞。國寶不再孤單“躺”在庫房,而是以出版物方式爲更多人所知所見所感。

文匯記者:許暘

編輯製作:許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