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专家搜集其他民间传说后,发现离朱姓苗族的聚居地十里外,就有一个谢姓家族,而谢姓家族坦言,自己的祖先曾经是明朝的锦衣卫,是保护建文帝朱允炆流亡到西南的重要力量,他们在贵州顺西秀区、镇宁、紫云三县交界处,并其在贵州息烽县举行“西望山结盟”,并共同盟誓在贵州不同地方保存有生力量,暗中联络,一旦有机会皇帝有命令就集结随皇帝杀回京师。要知道,贵州穷山恶水,信息不通畅,同时当地土司制度盛行,中央王朝难以管控,因此成为了流亡的最好地区,甚至后世有不少强盗流匪逃犯也逃进了贵州的深山中,应该说这样的说法是有一定的根据的,然而历史的判断要基于证据而非基于传说,因为没有找到直接作证的考古证据,这些也只能成为了部分专家的推断。

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未解之谜。清朝人编撰的《明史·郑和传》中记载,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失踪的朱允炆,然而这并没有得到历史学界的普遍认同,甚至不少专家认为这是清朝人的穿凿附会,只是为了体现明朝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为了一个已经没有作用的皇帝劳民伤财。然而,当人们在法兰西里贝里家族的传说记载中发现,他们称自己是东方和尚皇帝(朱允炆曾被传言做了和尚)的后代后,真相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近年来贵州发现的一个神秘大印,又给这个传说增加了另一个解释。这个神秘大印来自于一个朱姓的苗族,上刻“大仃国王都行省之印”。历史上并没有大仃国这个国家存在,而仃有孤苦伶仃的意思,王都行省则代表国王身边的随从。通过这样的隐喻,我们可以猜测这是一个流亡的君主给自己的随从下达命令的时候用的印章。

然而,让真相变得更为扑朔迷离的是这个家族世世代代流传的习俗。他们虽然被认为是苗族,但是必须要在重大节日行汉族利益,同时家族传言祖上有人做过皇帝,而历史上姓朱的皇帝只存在于明朝。同时,家族更是有一个非常奇葩的规矩:不能和谢姓人结为亲家,更不与谢姓人结仇!

专家搜集其他民间传说后,发现离朱姓苗族的聚居地十里外,就有一个谢姓家族,而谢姓家族坦言,自己的祖先曾经是明朝的锦衣卫,是保护建文帝朱允炆流亡到西南的重要力量,他们在贵州顺西秀区、镇宁、紫云三县交界处,并其在贵州息烽县举行“西望山结盟”,并共同盟誓在贵州不同地方保存有生力量,暗中联络,一旦有机会皇帝有命令就集结随皇帝杀回京师。

后来,朱允炆的儿子和当地的苗族结婚,一些追随朱允炆的护卫和宫女也为了安全起见逐渐融入了苗族的生活。根据这些传说线索,有的历史学家断定,朱允炆并非逃往了海外,而是逃亡了贵州。要知道,贵州穷山恶水,信息不通畅,同时当地土司制度盛行,中央王朝难以管控,因此成为了流亡的最好地区,甚至后世有不少强盗流匪逃犯也逃进了贵州的深山中,应该说这样的说法是有一定的根据的,然而历史的判断要基于证据而非基于传说,因为没有找到直接作证的考古证据,这些也只能成为了部分专家的推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