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消息!22萬億資產大變化 震撼股市樓市

The Istra River

文/半山

樓市笑股市哭的時間太長,

現在隨着涉及22萬億資產的大騰挪,

這種情況正在悄然改變。

大消息!22萬億資產大變化 震撼股市樓市

樓市持續暴漲的根源在哪裏?

銀行“功不可沒”。

銀行和樓市有天然的親密關係,無論古今中外,銀行最認可的抵押資產就是樓市,而衆所周知,近年來銀行貸款最大的去處也是樓市。

據經濟觀察報統計,2018年六大行新增貸款及墊款共計5.13萬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新增2.53萬億元。佔據了新增貸款及墊款的49.39%。

請注意,這還只是公開的數據,大量非標資產(包括但不限於信貸資產、信託貸款、委託債權等)違規用於買房的資金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銀行和樓市之間形成了一個閉環,只要泡沫不破,銀行就可以不斷用資金去推升樓價,樓市資產的上漲又可以反過來從銀行套取更多的資金,惡性循環就此產生。而如果沒有監管之手的遏制,銀行的這種衝動是無法避免的。

美國的次貸危機,就是貪婪的金融機構在貸款之外,不斷的開發各種跟房產有關的金融衍生品,導致雪球越滾越大,最終釀成災難性結局。

大消息!22萬億資產大變化 震撼股市樓市

(圖片來自檀香馬毅行)

同樣的錯誤,怎可再犯?

於是,轟轟烈烈的銀行理財(22萬億)改革進入視野。

其中,最大的改革就是打破理財剛兌,從保本保收益變爲既不保本也不保收益。

同時,嚴管銀行理財進入樓市的路徑。

“房住不炒”成爲政策紅線,不但表外資產,以往正常的貸款也受到壓縮,典型的如合肥,因爲額度限制,當地不少銀行已對二手房已全面停貸。

那麼這部分的資金去哪裏?

大消息!22萬億資產大變化 震撼股市樓市

2018年10月19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允許銀行公募理財直投股票,且不設銷售起點。可投股市、可直接線上購買、1元起購被指“誠意十足”

今年9月20日,中國銀保監會起草了《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此番淨資本管理辦法將股票、公募基金的風險係數均設置爲零。

這意味着什麼?

中國銀保監會將股票、公募基金放在了和現金、國債和央票同等重要的地位之下,投放這類資產可不受資本金約束。

相比之下,非標資產的風險乘數在1.5%-3%之間;非上市公司股權風險乘數爲1.5%;商品資產、另類資產、跨境投資的風險係數在0.5%-1%之間。

中信建投測算,當前非保本理財規模達22 萬億,其中17%投資於非標資產,按照1.5%-3%的風險係數計算,需要消耗淨資本560億元-1200億元左右。

目前已宣佈設立理財子公司的註冊資本金合計約1400 億,因此現在17%的非標配置比例可能就已經是極限了,相當於政策面已經鎖死了銀行理財投資非標資產的空間。

我將上述兩個文件視爲對股市的長期性、革命性利好。

之所以說革命性利好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空間。

它們徹底地破除了銀行理財資金進入股市的障礙,目前我們不可能馬上指望大量資金通過銀行理財產品進入股市。但銀行理財資金與股市之間已經架起暢通的管道,在不遠的未來,當牛市來臨時,滾滾而來的資金會給億萬股民帶來一個長期性的、全面上漲的大牛市。

銀行理財投資股市(權益)佔比長期偏低。以2018年末數據看,非保本理財規模達22萬億,其中權益類投資佔比9.92%,如果排除一級市場權益投資,二級市場股票投資佔比可能還不到5%,有較大提升空間。哪怕只有5%的轉化,也能帶來上萬億的新增資金。

22萬億銀行理財構成

大消息!22萬億資產大變化 震撼股市樓市

製表:財新週刊

據財新週刊統計,截至目前,已有12家銀行獲批成立理財子公司,包括6家國有大行、3家股份行和3家城商行,分別爲工商銀行( 601398.SH )、農業銀行( 601288.SH )、中國銀行( 601988.SH )、建設銀行( 601939.SH )、交通銀行( 601328.SH )、郵儲銀行(01658. HK)、招商銀行、光大銀行( 601818.SH ),以及興業銀行。

二爲阻力。

觸及利益比觸及靈魂更難。

除了銀行理財仍普遍通過誤導性銷售保持着剛兌信仰外,銀行理財違規操作的另一個“重災區”就是違規投資,其中又以違規向房地產行業“輸血”較爲普遍。

2018年12月7日,銀保監會開出10張鉅額罰單,罰沒共計1.563億元。本次受罰的銀行共有6家,分別是民生銀行、渤海銀行、光大銀行、浙商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

大消息!22萬億資產大變化 震撼股市樓市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根據銀保監會的罰單顯示,浙商銀行、渤海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的理財資金都存在違規繳納土地款的情況。

其中,民生銀行的同業投資、理財資金違規投資房地產,用於繳交或置換土地出讓金及土地儲備融資;浙商銀行則爲客戶繳交土地出讓金提供理財資金融資;渤海銀行除理財資金外,自營投資資金也違規用於繳交土地款。

今年以來,不論是來自於國內銀行貸款,還是海外發債,房企的融資渠道都在收縮。儘管國內信用環境有所放鬆,預計很難惠及房企。

央行7月29日在北京召開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結構調整優化座談會,會議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再次提及“加強對銀行理財、委託貸款等渠道流入房地產的資金管理。”

銀行平時的違規小動作也被嚴厲監管,結果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8月銀行理財平均收益率爲4.07%,創2016年11月以來新低。

二、監管整治高息攬儲,截至8月,全國性大型銀行和中小型銀行的個人結構性存款規模均爲2.06萬億元,已經連續下滑五個月。

未來,樓市資金部分轉向股市,將是一種不可逆的趨勢。

可能這個趨勢,比你想象中的更快到來。

原創不易!喜歡的朋友請幫忙轉發和點贊!!!

注: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僅供參考,不作爲買賣的依據,據此買賣,盈虧自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