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調藝術有三大流派,分別以申鳳梅、毛愛蓮和袁秀蓮爲代表。申派剛健雄渾,毛派輕柔嫵媚,袁派剛柔並濟。三大流派演出的劇目甚多,所有唱段多能令人陶醉。其中申鳳梅在《收姜維》中諸葛亮的“三傳令”,毛愛蓮在《火焚繡樓》中洪美榮的“罵樓”和袁秀蓮在《無佞府》中佘太君的“點兵”,是各自唱功藝術的精華。由於至今無人與之媲美,是謂“絕唱”,故而被人們譽爲越調藝術的“三絕”。

衆所周知,申鳳梅、毛愛蓮都是河南越調的大師級人物。那麼,能夠與她們相提並論的袁秀蓮又是誰呢?

袁秀蓮曾經是許昌市越調劇團的主要演員之一,先後擔任該團藝委會主任、副團長、團長,系河南省戲劇家協會會員、省戲曲學會越調研究會常委,1988年被評爲國家二級演員,曾以洪亮的唱腔、細膩的表演和多行當的戲路蜚聲戲劇界。她塑造的衆多舞臺形象,如《無佞府》中的佘太君、《白奶奶醉酒》中的童夫人、《秦香蓮》中的秦香蓮、《東庭怨》中的徐月娘、《沙家浜》中的沙奶奶、《紅雲崗》中的英嫂等,深爲廣大觀衆所喜愛。她的名字在越調觀衆中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越調藝術“三絕”之一袁秀蓮《無佞府》珍貴音頻,無人與之媲美

袁秀蓮出身貧苦,當她還在襁褓中時父親和哥哥就相繼去世。母親抱着她漂泊到襄城縣城,與一個外地人組建了家庭,並給袁秀蓮生了一個弟弟,然而這個孩子也很快夭折了。一兄一弟都未成人,母親對小秀蓮這根獨苗分外珍惜,始終不肯向她說清其出生地和出生時間。按民間的說法,這樣閻王爺就無法從生死簿上找到她,勾去她的小命。因此,袁秀蓮的出生年月至今仍是個謎,據推算大約是1941年。

越調藝術“三絕”之一袁秀蓮《無佞府》珍貴音頻,無人與之媲美

山清水秀的襄城縣是越調流傳較早的地方。自清末以來,這裏的民間越調班社就星羅棋佈,秀蓮家所住的街道上就有一個越調劇團,秀蓮常到那裏看排戲演戲,迷上了戲劇。那個劇團裏有個叫紅梅的演員看秀蓮聰明伶俐嗓音好,是學戲的料,就教給她《遊龜山》、《跪韓鋪》等。秀蓮還常到縣城唯一的劇院去看戲,沒錢買票就站在劇院外等最後把門的撤走進去看“嗡票”。所謂“嗡票”就是戲院散場前15分鐘,不再憑票入場,門外等看“嗡票”戲的人一擁而進,看個剎場戲,也算過過戲癮。袁秀蓮的幼年就是在對戲劇的陶醉中度過的。

越調藝術“三絕”之一袁秀蓮《無佞府》珍貴音頻,無人與之媲美

袁秀蓮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縣戲校招收學員,她聞訊跑去報了名。因爲嗓音好又有點兒基礎,一段戲唱過,負責招收學員的導演於國棟立即拍板錄取了她。不料,袁秀蓮的行動遭到了來自學校和母親兩方面的阻撓。因袁秀蓮德才兼備,學校舍不得她走,動員她繼續在校學習以便將來有更好的前程。剛從舊社會走過來的母親也改不過來對“戲子”的偏見,不願意讓寶貝女兒淪爲“下九流”。袁秀蓮婉言謝絕了學校的好意,又苦苦勸說母親。不料,母親執意不允。秀蓮無奈便偷偷跑進戲劇培訓班。媽媽多次找她回去,她就在同學的掩護下躲進廁所。母親看女兒對戲劇的酷愛已經“病入膏肓”,只得嘆了口氣由着她去。進培訓班的不易,使袁秀蓮更加珍惜學戲的機會。她每天5時就起牀練功,以至形成習慣,5時不用鬧鐘叫就自然醒來。節假日她從未休息或逛過街。經過三個月的訓練,她考出了優異成績,進入襄城縣越調一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