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谡可是牛人,起码诸葛亮是这么想的。在死之前,刘老板还再三叮嘱诸葛亮,马谡这小子说的比唱的好听,但是没真本事,以后千万记住不要重用他。

说起诸葛亮来,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他是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历史人物,没有之一。从菜市场随便拉一个老人或小孩出来,都能随口说出诸葛亮的一两件光辉事迹,尤其是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着。任何的谋士在他面前都要暗淡三分,就连和他齐名的“凤雏”都是菜鸟,赫赫有名的陆逊啊、司马懿啊之类的能人,都被他耍的团团转。

这么看来,诸葛亮拥有经天纬地之才,再加上人家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多才多艺,被后人崇拜了千年也是应当应份的。那么,这么一个完美无缺的神人,咋没有帮老刘一统汉室的江山呢?

直到诸葛亮命丧五丈原,三国还是那个三国。而且,在他死后,蜀汉没两年就灭亡了。

难道是诸葛亮太重要了?还是因为别的?仔细想想,你就能发现,原来诸葛亮其实也没有传颂的那么无可挑剔,至少在用人方面就有非常大的失误。

首先,在武将的使用方面。我们看各种版本的《三国演义》,不论是新版的还是旧版的。印象最深的就是诸葛亮在军帐内羽扇一挥,下面的两列武将一个一个出来接令牌走人。显得特别拉风和潇洒,不过呢,有时候这个接令牌的人可不太让人放心。

比如马谡。如果有人不清楚,我再啰嗦一下。马谡可是牛人,起码诸葛亮是这么想的。他不仅是个才子,而且自小就熟读兵法,出口成章,精于辩论,典型的中看不中用,非常符合诸葛亮的标准和胃口。

不得不说在眼光这方面,作为蜀汉集团董事长的刘备,看人的眼光还是蛮准、蛮贼的。刘老板很早就觉察出马谡这小子不靠谱,没什么真才实学,就只会侃侃而谈吹牛逼,甚至比自己还能吹。你要让他出个谋划个策什么的还凑合,你要敢让他带兵打仗绝对歇菜。在死之前,刘老板还再三叮嘱诸葛亮,马谡这小子说的比唱的好听,但是没真本事,以后千万记住不要重用他。

可是,人走茶凉,皇帝也是人,所以他走了,茶照样凉。诸葛总经理很快就把前任董事长的话给忘了,而且是忘得一干二净。马谡非常善于迎合诸葛总,与他通宵达旦地谈论兵法,畅谈理想。虽然诸葛亮也知道马谡,没有任何的实战经验。但被马谡侃晕的他,看这都不叫个事儿。于是乎,诸葛总干纲独断,力排众议,派遣马谡去守街亭。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马谡这货真的是只会纸上谈兵。不懂不要紧,起码虚心点儿,可这厮或许是憋屈太久了,有点穷人乍富的感觉,对于副将王平的建议,他压根就不听,一意孤行,被张郃打得哭爹喊娘,丢了街亭。影响到了诸葛总的整个作战计划,虽说事后斩了马谡,重新鼓舞了士气。但是,诸葛亮在冒然使用马谡这件事上,的确存在重大过错。

再一个用人的失误之处,就是对赵云的使用。诸葛总好像在出力不讨好的事上,特别喜欢安排赵云去干。不是乱说啊,听我给你列举,赤壁大战时前往拜风台,安排赵云;陪同刘备去东吴相亲,安排赵云;就连最后,从孙夫人那里夺回阿斗,也让赵云去干。

你说,这么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脏活累活都干的下属,诸葛总应该非常重视和信任才对吧。可是,直到赵云70岁的时候,还是干着冲锋陷阵,在前杀敌的差事,继续干着又脏又累的活。一生忠心耿耿,智勇双全的赵云,却从未得到诸葛亮真正的重用,活活的被憋屈死了。

还有一个用人的失当之处,就是安排关羽镇守荆州。大家都清楚,荆州四通八达,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我估计,当时荆州的地理位置,和现在的马六甲海峡应该有一拼吧。此地,必须有一名智勇双全的武将镇守,才能让人放心。

勇上面,关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战场上无人能敌。智上面,本来应该也还能及格,可是过于狂妄自大,谁都不屌。这样一种性格的人,就决定了他只能做一名优秀的武将,但是却根本无力处理与东吴孙权之间脆弱而又敏感的外交关系。最后,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身首异处,纵然关羽自己负主要责任,但归根到底,诸葛亮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诸葛总还不肯放权,不管大事小情,通通过问,就连安排谁去当县令,他都要亲自考察和面试。在给自己落下一个鞠躬尽瘁美名的同时,却给其他人甚至是蜀汉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除了专权之外,诸葛亮甚至还有打压异己的嫌疑。

比如说李严。刘老板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说的很清楚,我死之后,你诸葛亮是总经理,李严是常务副总经理,正儿八经的二把手。想着两人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合作,把蜀汉公司的业绩提振上去。但是,诸葛总对于李严这个副总,咋看咋不顺眼,李副总的权力一点点都被他架空了。最后,只能去干督运粮草的押粮官,还没干好,被乘机免去了副总之职。

还有魏延,也是被诸葛亮打击的对象。其实,魏延工作能力特别强,而且深得老刘董事长器重,参与大仗小仗无数,极其富有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客观的讲,魏延是蜀汉后期难得的名将,也是唯一拿得出手的将领。曾经给诸葛总提出了“兵出子午谷”这样的绝妙计策,可惜,被诸葛总以各种理由给否决了。没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诸葛总一直不喜欢人家,就因为人家的长相特异了一点点,非说魏延长有反骨,日后必反。最后,在临死以前还在算计魏延,退兵之时,放着堂堂的先帝任命的汉中太守魏延不用,却任用了一个小人杨仪。导致发生内讧事变,魏延被斩,成为蜀国后期最大的冤案和悲剧,直接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诸葛亮除了独断专权和排斥异己以外,还有个过失就是缺乏正确的人才观。

对于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于后备人才的培养,显得相当的匮乏和漠视。当了数十年的丞相,一言九鼎啊,竟然没有培养年轻的人才来接班。以至于诸葛亮死后,朝中仅剩下蒋琬,费祎等寥寥数人有能力。而且,这些人都已垂垂老矣,当不了几天丞相就挂了。

曾经的五虎上将早就没了,能征善战的武将,死的死,病的病,反的反,就只剩下一个姜维苦苦支撑。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样尴尬的局面,诸葛总经理可谓是“功不可没”。

而且,作为接班人的姜维,能力和威望都不足以挑起北伐重任,事实上当时蜀汉也没有北伐的实力。在自己国力贫弱的情况下,姜维死忠诸葛亮的遗志,坚持要北伐中原。最后的结果就是,九伐中原血本无归,自己也兵败被杀,蜀汉灭亡。

说这么多,不是要完全否定诸葛亮。他本人在政治、军事和文化上的成就,以及他对刘氏的忠心都是不可否认的。但,诸葛亮终究不是神,是人就会犯错。对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