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4月11日,一位女車主坐在奔馳汽車引擎蓋上哭訴維權的視頻引起廣泛關注,把西安利之星奔馳4S店以及奔馳品牌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事 件 回 溯

3月27日,西安女車主購買的一輛進口奔馳CLS300型運動轎車剛駛出4S店門口不久,便發現機油泄漏。在多次與店裏溝通中,得到的答覆是隻能按照“汽車三包政策”更換髮動機。

4月9日,車主再次前往西安利之星4s店溝通此事。期間,她坐在店內一輛紅色奔馳轎車的引擎蓋上“哭訴維權”,視頻發佈在互聯網上引發熱議並迅速發酵。

4月16日晚,經多方介入,女車主和利之星4S店達成換車、補償等和解協議,在維權的過程中發現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收取的15200元金融服務費也得到了退還。

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在4月16日《關於西安車主用車經歷的進一步情況說明》聲明,將立即暫停利之星的銷售運營,並對相關經銷商的經營合規性展開調查。

維權之路爲何這樣難?

暫不說西安利之星4S店實在有“店大欺客”之嫌,從這長達半個月的轟轟烈烈維權事件中,令人深思的是,消費者的維權之路爲何這樣難?

其實反思過來,不難發現,消費者維權難主要難在以下方面:

1)經營者巧立名目,消費者辨識難。

2)經營者不提供憑證,消費者取證難。

3)產品質量出現糾紛,消費者鑑定難。

4)經營者推諉扯皮,消費者協商難。

5)維權涉及問題複雜,消費者投訴解決難。

據2016-2018年全國消協組織投訴與諮詢信息系統數據顯示,汽車產品(含零部件)的投訴從1.5萬件/年,上升至1.9萬件左右/年,投訴解決率有所下降。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有售後服務、合同糾紛、產品質量、金融服務問題等。

緊固件行業小心這些“坑”

在服務意識強烈的今天,即使是緊固件行業,面對權益爭端、客戶投訴、合同糾紛等問題,如何完善解決同樣值得我們關注。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面這些“坑”,緊固件企業需要注意。

1.警惕“價格戰”

現在緊固件行業確實存在價格戰現象,把價格壓得非常低,產品質量如何先不提,這樣做其實損人不利己。目前我國企業的大環境是不斷轉型升級,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產品附加值,打“價格戰”自然會對公司消耗嚴重。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價格壓低,質量難以保證,最後組裝到某一工業品上,消費者使用出現問題,害苦的始終是自己公司。

2.注重“商標”

知識產權問題如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商標”不僅是企業的一張名片,更是產品質量的保證。面對冒充商標,盜用公司名譽進行生產或與他人合作的行爲一定要堅決維護自己的利益,小心被他人所“坑”。

3.合同“透明化”

企業簽訂合同必須多次審閱,防止“隱藏”條款,遇到不明確說明的事項,草率簽訂合同,只會造成日後糾紛難以處理。如緊固件公司報價,就必須說明此爲稅前價還是稅後價,運費承包方等等條項。

4.服務意識要強

緊固件雖然作爲製造業,但始終離不開與上下游企業間的合作。面臨產品問題,處理人員表現出的專業素養、良好的服務態度將能給對方帶來良好的反饋,問題的出現可能爲偶然性,千萬不能有“西安女車主哭訴維權”事件一樣發酵擴大導致讓所有人認爲“奔馳車輛不行”的錯覺。對產品要有自己的底氣,妥善快速回應將能給自己帶來下一次的合作。

防範於未然,關鍵在於公開透明

此次“奔馳女哭訴維權”的過程中,竟發現自己被4S店收取了15200元的金融服務費。據瞭解,這個所謂的“金融服務費”在汽車行業很普遍,但很多4S店收取了金融服務費卻沒有提供等價的金融服務甚至根本沒有提供金融服務。

很顯然,這已涉嫌觸犯多條法律紅線。

法律人士認爲,西安利之星的行爲已經涉嫌欺詐。法律語境下的欺詐是指在故意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前提下,使對方當事人陷入錯誤認識,從而做出一定的行爲。

引以爲鑑的是,很多企業將“賺錢”放在第一位,產品的真實使用情況對客戶說明的過程中常模棱兩可,賺了一時的錢,而丟失了民心,是任何行業企業不能長久發展的重要原因。在小編看來,此爲企業最大的“坑”。

2019中國·上海國際緊固件工業博覽會,42,000㎡展出面積,800家展商,2,000個標準攤位,即將於6月11-13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行,皆有據可查。展會數據公開透明,杜絕虛假宣傳,全力打造名副其實的亞洲第一緊固件專業展,歡迎您的參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