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才辈出,特别是在割据时期,时势造英雄,厉害的武将和谋士层出不穷。最早的春秋战国,出的名将就非常多,白起是其中一位。虽然历史上很多名将都可以称得上战神,但白起应该是最早一个。他在战国时期,是秦国大将,一生南征北战,攻破敌国上百座城池,杀敌数百万,屡战屡胜,战绩令人惊叹。不过纵观白起的一生,却发现他在河北一座城池面前,却胆怯了,最后情愿自杀也没有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白起出生在秦昭王时期,秦昭王是个有抱负有野心的君王,他大量吸收人才,推行了即使是平民,有军功就可以封爵的政策。长大后的白起,就有了机会,脱颖而出。在公元前294年,攻打韩国新城的一战中表现出色,就被秦国的丞相魏冉推荐为主将,率军攻打韩魏二国。借着,白起率军斩杀了敌军二十万,一战成名,开始成为秦国最举足轻重的大将。之后之攻打赵、楚中都屡战屡胜,逼迫他们割地赔款。

而白起最出色的一场战役就是和赵国的长平之战。虽然两国的战争必不可免,但加速的这场战争到来的导火线就是赵国接受了韩国的上党。白起带兵攻打韩国,韩国国君打算割上党向秦国求和,但冯亭认为可以将上党献给赵国,好联合赵国共同抵御秦国。在利益的诱惑下,赵国接受了上党。

不过上党最终被秦国大将王龁攻克,并继续攻打赵国。赵国老将廉颇认为秦国的战线太长,只要做好防线,秦军是打不过来的,因此他在长平做好了三道防线。一开始秦兵势如破竹,很快就攻破了第一道防线,不过始终没有攻破第二道防线,战争陷入了僵局并持续了三年。在这个时候,赵王就沉不住气了,他认为,赵国的粮草实在无法支撑长期战争,在赵国也有胜算的时候,主动出击,快点结束战争。因此让赵括取代了一直坚守的廉颇。

秦国察觉赵国的战略,于是也急忙派白起担任主将。白起充分利用敌人急于求成的心理,在敌人进攻时,假装败退,让敌人进入到他们的包围圈。而赵军一味进攻,后方空虚,白起完全切断了长平赵军的后援。赵括率军突围,始终无法突破,被围困46天后,军心涣散,而随着赵括被射杀,数十万赵军只能投降。

为了避免后患,白起坑杀了这些俘虏,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他更是上奏给秦昭王,继续前进灭掉韩国和赵国。韩、赵两国害怕,派说客苏代贿赂范雎,说如果让白起率灭掉了两国,那他的功劳就位居第一,无人能及了。范雎被说动,于是以休养生息为由让秦昭王下令撤军。白起虽然不满,但无法违抗,只能班师回朝。

几个月后,秦昭王觉得时机成熟,让王陵派兵出发攻打赵国的都城,也就是河北的邯郸。王陵损失了大概4万人,都没办法拿下邯郸。当秦昭王问白起意见,一向勇猛无比的白起却劝说道,说现在攻打邯郸,他国势必与之联合,秦军是没办法取胜的。

秦昭王只是觉得白起怂了,因此没有理会,而是继续派兵前进,却遭遇了大败。秦昭王气急之下,要求白起出征。白起以身体患病为由拒绝,在秦昭王再三下令后,白起不得已启程。而秦昭王和范雎认为,白起虽然口头答应,但心里是不服的,于是赐了把剑,让白起自尽。

白起自刎前感叹道,自己在长平之战杀掉俘虏数十万,实在罪大恶极,现在也只是报应罢了。而他为什么自刎,也不愿意去打邯郸呢?其实是他认为战机已经失去,如果是长平之战之后,立马攻打邯郸,秦军一定能拿下。可是,现在赵国已经缓过来了,而且也有了他国的帮助,现在去,根本没有胜算。可惜,秦昭王还是没有足够相信白起,要不然,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也会加快不少。

文:由知闻创作

图: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