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才輩出,特別是在割據時期,時勢造英雄,厲害的武將和謀士層出不窮。最早的春秋戰國,出的名將就非常多,白起是其中一位。雖然歷史上很多名將都可以稱得上戰神,但白起應該是最早一個。他在戰國時期,是秦國大將,一生南征北戰,攻破敵國上百座城池,殺敵數百萬,屢戰屢勝,戰績令人驚歎。不過縱觀白起的一生,卻發現他在河北一座城池面前,卻膽怯了,最後情願自殺也沒有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白起出生在秦昭王時期,秦昭王是個有抱負有野心的君王,他大量吸收人才,推行了即使是平民,有軍功就可以封爵的政策。長大後的白起,就有了機會,脫穎而出。在公元前294年,攻打韓國新城的一戰中表現出色,就被秦國的丞相魏冉推薦爲主將,率軍攻打韓魏二國。藉着,白起率軍斬殺了敵軍二十萬,一戰成名,開始成爲秦國最舉足輕重的大將。之後之攻打趙、楚中都屢戰屢勝,逼迫他們割地賠款。

而白起最出色的一場戰役就是和趙國的長平之戰。雖然兩國的戰爭必不可免,但加速的這場戰爭到來的導火線就是趙國接受了韓國的上黨。白起帶兵攻打韓國,韓國國君打算割上黨向秦國求和,但馮亭認爲可以將上黨獻給趙國,好聯合趙國共同抵禦秦國。在利益的誘惑下,趙國接受了上黨。

不過上黨最終被秦國大將王齕攻克,並繼續攻打趙國。趙國老將廉頗認爲秦國的戰線太長,只要做好防線,秦軍是打不過來的,因此他在長平做好了三道防線。一開始秦兵勢如破竹,很快就攻破了第一道防線,不過始終沒有攻破第二道防線,戰爭陷入了僵局並持續了三年。在這個時候,趙王就沉不住氣了,他認爲,趙國的糧草實在無法支撐長期戰爭,在趙國也有勝算的時候,主動出擊,快點結束戰爭。因此讓趙括取代了一直堅守的廉頗。

秦國察覺趙國的戰略,於是也急忙派白起擔任主將。白起充分利用敵人急於求成的心理,在敵人進攻時,假裝敗退,讓敵人進入到他們的包圍圈。而趙軍一味進攻,後方空虛,白起完全切斷了長平趙軍的後援。趙括率軍突圍,始終無法突破,被圍困46天后,軍心渙散,而隨着趙括被射殺,數十萬趙軍只能投降。

爲了避免後患,白起坑殺了這些俘虜,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他更是上奏給秦昭王,繼續前進滅掉韓國和趙國。韓、趙兩國害怕,派說客蘇代賄賂范雎,說如果讓白起率滅掉了兩國,那他的功勞就位居第一,無人能及了。范雎被說動,於是以休養生息爲由讓秦昭王下令撤軍。白起雖然不滿,但無法違抗,只能班師回朝。

幾個月後,秦昭王覺得時機成熟,讓王陵派兵出發攻打趙國的都城,也就是河北的邯鄲。王陵損失了大概4萬人,都沒辦法拿下邯鄲。當秦昭王問白起意見,一向勇猛無比的白起卻勸說道,說現在攻打邯鄲,他國勢必與之聯合,秦軍是沒辦法取勝的。

秦昭王只是覺得白起慫了,因此沒有理會,而是繼續派兵前進,卻遭遇了大敗。秦昭王氣急之下,要求白起出徵。白起以身體患病爲由拒絕,在秦昭王再三下令後,白起不得已啓程。而秦昭王和范雎認爲,白起雖然口頭答應,但心裏是不服的,於是賜了把劍,讓白起自盡。

白起自刎前感嘆道,自己在長平之戰殺掉俘虜數十萬,實在罪大惡極,現在也只是報應罷了。而他爲什麼自刎,也不願意去打邯鄲呢?其實是他認爲戰機已經失去,如果是長平之戰之後,立馬攻打邯鄲,秦軍一定能拿下。可是,現在趙國已經緩過來了,而且也有了他國的幫助,現在去,根本沒有勝算。可惜,秦昭王還是沒有足夠相信白起,要不然,秦國統一六國的進程也會加快不少。

文:由知聞創作

圖: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