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場全景 本網記者 畢雁/攝

2017年12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產教融合上升爲國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資源開發的基本制度安排,奏響了產教融合最強音,使我國產教融合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7月6日,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辦,中國教育智庫網承辦,中國教育投資百人俱樂部協辦的高校產教融合的實踐路徑與投資機會專題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教育智庫網總負責人、中國現代教育研修中心未來學校研究院執行院長鄭德林致歡迎辭。來自全國的數十位高校校長、主管教學副校長、相關部門負責人及相關投資機構代表參加研討會。

會議期間,多位專家、學者、教育領域優秀的實踐者發表主題演講。

教育部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專家牟延林 主辦方提供

從制度再設計的角度思考深化產教融合的新發展

——基於對《意見》的解讀

教育部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專家 牟延林

落實《意見》的主要思路:用供給側分析我國產教融合存在的問題;用共享的發展理念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用制度的“生產”方法對產教融合進行制度再設計;用新時代的國家目標推進產教融合的新發展。

爲深化產教融合的新發展,制度設計上,在宏觀層面,第一,要制定解決產教融合“兩張皮”的“十年規劃”、階段性目標、落實節奏及質量考覈辦法。第二,要出臺落實《意見》的實施細則,並注重梳理分析目前有效的有關產教融合法規性文件,用法律關係和教育關係界定產教融合利益相關方的權利義務屬性,法律層面上規範產教融合的相關概念。第三,要做好產教融合“立法”準備,用依法治國的理念推進“依法產教融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產教融合法律體系”,從而確保產教融合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貢獻。

在中觀層面,要健全多元辦學體制,全面推行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改變目前高校獨門獨院、封閉辦學的傳統型態,以“共享”理念爲指導,創建未來中國應用型大學的新型態。

在微觀層面,實施校企協同育人十個“共同”:共同探索高校新辦學理念及制度設計;共同修正高校辦學定位及規劃;共同制定學習者培育形式;共同選擇從事產教融合式教學的新型教師;共同開發企業所需要的職場核心能力標準;共同認定未來產業發展新“教材”;共同分析深化產教融合教學新問題;共同考覈深度產教融合模式下教與學新質量;共同提出解決問題的整改方案;共同推進深度產教融合的新進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