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守望忠诚】不忘初心显本色 敢于担当展风采

  编者按:从人民军队到纪律部队,变的是装束,不变的是一以贯之的忠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之际,北京纪检监察网、“清风北京”微信推出“守望忠诚”专题,请本市纪检监察组织中的军转干部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抒发对党、对人民的绝对忠诚,畅谈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敬请关注。

 

不忘初心显本色 敢于担当展风采

——记门头沟区委巡察办主任 刘建文

   

  刘建文,一个质朴无华、精明干练、睿智开朗的湖南汉子,一名扎根京西深山17个春秋的“老兵”。他历任门头沟区纪委廉政室副主任、执法监察室主任、监察局副局长、直派纪检组组长,现任门头沟区委巡察办主任。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怀抱一颗赤诚之心,做人做事一丝不苟、百般尽责。

  “铸剑”

  2001年,已有23年军龄的刘建文转业成为了门头沟区纪委的一名“新兵”。这意味着,他将从零开始,重新开启一段新的职业生涯,只有拿出比在部队争第一、当标兵更大的勇气和干劲,才能在新的阵地有所作为、不辱使命。到区纪委工作后,他怀揣着对纪检监察事业的热情和对新知的渴望,一边积极熟悉业务,一边抓紧自学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步入纪委的头几年,他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学习业务和研究工作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很快刘建文这个纪检监察战线上的“新兵”,开始崭露头角。

  那是他转业到区纪委廉政室任副主任的第二年,领导找到他,“建文呀,区纪委常委会决定要给全区处级干部每人建立一套廉政档案,这项工作打算交给你来牵头”,刘建文稍加思索,干脆利索地回答,“请领导放心,保证完成任务”。接到任务后,刘建文组织室里人员开始制定工作方案,编制档案模板,到组织部门调取处级干部信息,逐个进行信息录入,这一切进行得似乎都很顺利。最后一关得让个人确认信息,可让刘建文没想到,有一部分领导对这项工作不理解,“纪委这不是在查我的家底吗?”不配合确认信息工作,于是刘建文和室里同事便耐心地给领导解释建立廉政档案的用意,征得领导的理解和支持,经过不懈努力,大家对廉政档案有了新的认识,至此全区600多名处级干部的廉政档案整理完成,整齐地进入了档案室。小小的廉政档案在今后的党员干部管理和案件查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亮剑”

  《亮剑》这部电视剧是刘建文最喜欢的影片之一,片中的“亮剑”精神可以说是他工作精神状态的一种形象诠释。他总说,面对腐败分子和消极腐败现象就要敢于“亮剑”。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任执法监察室主任期间,他敢于坚持原则,始终坚定“严格监督,规范程序”的宗旨,对待经手的50多个立项行政检查和专项检查项目,严格标准不放松,紧抓问题不放手,提出监察建议200余条,查办各类违纪违法人员15名,赢得了“铁人”的口碑。

  他敢于打大仗。那是2008年奥运“备战”期间,为确保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和残奥会,门头沟区于5月启动奥运城市环境建设、城市运行保障立项检查工作。刘建文身先士卒,从前期调研到制定方案,从任务部署到现场督察,他匆忙的身影无处不在。他说,“奥运‘备战’可是大事,能为百年奥运梦出点力,是我们的荣耀,可不能有半点马虎”。就这样,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督,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查,四个月的全程跟踪督查,多少个不眠之夜的辛劳,终于换来门头沟区奥运环境建设任务全部如期完成,各项城市功能运转正常有序,实现了辖区“平安奥运”的工作目标。所在集体被评为北京市奥运先进集体,个人被授予北京市奥运监督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他敢于啃硬骨头。面对难啃的硬骨头,刘建文总是亲力亲为、一马当先。在土地卫片执法督查工作中,他从建立责任机制入手,组织制定了《门头沟区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和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理办法》,明确土地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督促区国土分局制作镇村土地利用图斑和现状图斑,编印《门头沟区土地管理与监督工作手册》,一并发放到各镇、村,规范土地使用行为。他带队对全区9个镇100余宗、300多亩违法违规占地拆除工作进行督办,并牵头成立案件调查组,对违法违规占地涉案党员干部进行查办。案件查办过程中,调查取证和责任界定是最大的难点,他就亲自上阵,与相关人员谈话,调取证据材料,召开案情分析会。案情刚刚明朗,送礼的、说情的就纷至沓来。他硬是顶着压力,一一回绝。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人还打来恐吓电话,“你要再查下去,就……”,对方言语中含着威胁。而他毫无惧色,斩钉截铁地回答:“不管是什么人,违反党纪国法我就要管……”对方听出刘建文没有丝毫松动退步的意思,便挂了机。恐吓电话非但没有吓倒刘建文,反而坚定了他一查到底的决心。最终,对6名涉案党员干部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和行政问责。面对违法违规占用国有土地和私挖盗采等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刘建文从不姑息。在任执法监察室主任期间,他先后查办了北京鲁家滩第二采石厂非法开采加工案、南石洋项目违法开发占地和滑石道村违法审批宅基地案等多起案件,对涉案党员干部分别给予了党纪或政纪处分,有力地震慑了违法违规行为。

  “利剑”

  2017年5月,市委要求各区筹备开展区委巡察工作,刘建文义不容辞担负起了区内巡察工作的筹备工作。面对巡察工作一切从零开始的现实,如何发挥巡察“利剑”作用这个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他善于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巡察工作对于刘建文来说又是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参加全国巡察干部培训班,他深刻地认识到制度规范的重要性。为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先后联系河南、湖南等巡察试点单位,学习相关经验。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制定出台了《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关于开展巡察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门头沟区委巡察工作指导手册》《中共门头沟区委政治巡察工作任务清单》《违反六项纪律主要问题清单》《“四风”主要问题清单》和《中共门头沟区委巡察机构人员十不准》等系列制度,为开展巡察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他善于在体制机制上求创新。刘建文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而是一个善于创新、敢于直谏、勇于实践的人。面对区委巡察组均为临时抽调组建,被巡察党组织后续巡察整改监督存在困难的问题,刘建文借鉴原来纪检监察工作经验,结合巡察整改测评提出了测评会上被巡察单位主要负责人通报巡察整改情况;测评会前后公示公开巡察整改报告;巡察机构、纪检监察部门和党员群众监督巡察整改是否到位的巡察整改监督模式,形成了“一通报、二公开、三监督”的巡察整改监督工作机制,切切实实保障巡察整改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他善于用实际成果交答卷。自2017年6月启动区委巡察工作以来,在刘健文的努力下,已完成4个轮次对19家单位党组织的巡察,共发现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和违反“六项纪律”的问题118个;巡察期间移交区纪委重要问题线索36件,已立案20件,给予党纪处分10人,组织处理1人;巡察期间提出立行立改的问题60个,已整改51个;向被巡察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建议65条;向区委、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建议2条,巡察利剑初显锋芒。

  “抉择”

  在工作上,他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在家庭里,他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子。在“大家”与“小家”这架人生的“天平”上,他倾斜的方向却总是前者。对党的忠诚、对工作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责任是他永远不变的“抉择”。

  “天地凄然满眼泪花思慈父,音容长逝一江流水尽哀声”,短短两行挽联,饱含了刘建文对父母的思念与愧疚。三年内,刘建文的双亲相继离世。当老母病危用微薄的气力叫着他的乳名时,他在远隔千里的北京深山查办案件,不能回到母亲的身边;当父亲因突发脑血栓病倒在床时,他在执法现场,不能在病榻前尽孝;当父亲因病去世时,他在棚改工程一线,连父亲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他说“忠孝难两全”,可这话里的五味杂陈只有他自己才能品得出来呀!有一次与刘建文聊天,提及孩子,才得知因为妻子经常上夜班,自己经常要加班,女儿从小就跟着姥姥,平时聚少离多。同事们开玩笑说,“那嫂子一定挣得比您多吧”。他笑了笑,说“还行,还行”。后来从别人那里得知,嫂子在区内一个不太景气的国有企业上班,每月只有1000多块钱的收入。他家的房子还是贷款买的,到现在贷款都没有还清。他为什么不找找领导或朋友帮嫂子调动调动工作,找个挣得多点、轻松点的单位?熟悉他的人说,“他这个人呐,太直了,从不跟领导讲条件,从不因为私事求人,说什么‘公是公,私是私,得分清楚了’,真拿他没辙了”。人生天平的倾斜,使他错过了为父母尽孝的机会,留下了终生的遗憾;人生天平的倾斜,使他错过了与妻儿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留下了对家人的愧疚。但他从不后悔,从不后悔他的“抉择”,因为,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是一名从部队转战到“纪律部队”的纪检监察干部,做好本职工作是他无限光荣的使命!

  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湖南汉子,用他宽厚的肩膀扛起了责任这面大旗,为京西门头沟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挥洒汗水。他先后被评为了“北京市奥运监督先进个人”和“北京市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得嘉奖1次。他却说:“这没啥,我是共产党员,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本应做得更好的!”质朴无华尽显纪检本色,铁面执纪彰显卫士风采。刘建文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铮铮誓言!(文/陈琼 责编/郭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