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兔1967年推出的那把機槍,命名爲“67式輕重兩用機槍”,實際上就是通用機槍,就是按照通用機槍鼻祖德國人的那挺MG34/42的套路來玩的。

也即打開槍管下固定的兩腳架狀態時,就是一挺輕機槍,此時有效射程800米;裝上笨重的三腳腳時,就又成一挺重機槍了,此時有效射程1000米,與MG34/42一樣中規中矩的輕重機槍標準有效射程。

(MG34通用機槍)

67式輕重兩用機槍,以重機槍爲主,兼作輕機槍使用,也可對空射擊,可謂“一槍三喫”,用以取代我兔陸軍步兵營機槍連步兵連機槍班裝備的53式/57式重機槍以及58式連用機槍。

此槍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一次供彈實施連發射擊,口徑7.62毫米,發射53式槍彈,槍長1.65米,槍重24公斤,槍架重13公斤,初速840米/秒,戰鬥射速300發/分,彈箱容量250發。

(80式通用機槍)

儘管比裝備量最大的53式重機槍減重了不少,但全槍對一挺7.62毫米的通用機槍來說仍然偏重,尤其是架上三角架重機槍狀態時,確實行軍作戰,包括轉移陣地都極爲不便。

此外,67式裝備部隊後暴露了許多問題,全槍存在火線高、射彈散佈大、卡殼等故障率高,槍管溫度過高會使已進膛而未閉鎖的槍彈自燃,引起膛外爆炸事故,所以數十年來,此槍一直處在在改進狀態中,有了67-1式、67-2式等改型輕重機槍。

(67-2式輕重機槍)

由於在南疆邊境衝突中繳獲了對方的蘇制PKM通用機槍,軍工仿製成功了PKM通用機槍,被命名爲“80式通用機槍”。

80式通用機槍也採用7.62毫米口徑,槍長1.2米,100發或200發彈鏈供彈,射速卻提高到了每分鐘650發,關鍵是槍重只有8.90千克。

在部隊開展的全面性能比對中,射擊精度、動作可靠、使用壽命等指標,80式通用機槍完勝67式輕重機槍,其良好的技戰術性能,被空降兵、海軍陸戰隊、陸軍特種部隊看中,立馬就定購了一大批

(M-60通用機槍)

但軍方礙於面子,又考慮到裝備的繼承性等問題,不願列裝仿製的舶來精品80式通用機槍,所以我兔陸軍依然使用笨重的性能不佳的67-2式輕重機槍。

至於88式通用機槍,那是5.8毫米槍族化結下的一朵奇葩之花,與軍工當初的設想完全背道而馳,現在,都已經降格使用,被下放到機械化步兵班,事實上只能充當輕機槍的角色,因爲步兵在下車作戰時,都不願背沉重的三腳架。

(88式通用機槍)

小口徑彈當機槍彈使用,都存在遠距離威力不足的問題,伊拉克、阿富汗實戰驗證了美製M-60、蘇制PKM通用機槍,這兩把7.62毫米口徑通用機槍在軍界無可取撼動的地位。

綜上,我軍裝備的67-2式輕重機槍,事實上就是通用機槍,有固定的兩腳架,也有配套的三腳架,只是實在是太沉重了,技戰術指標又非常落後,所以網上就很少報道,以爲我軍並未準備中等口徑的通用機槍。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