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時代,機器人進車間,原本屬於“模具人”的崗位被大幅壓縮。另一方面,模具行業要快速發展,還得靠“模具人”指揮機器人。在昨天(10月28日)的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智能製造基地揭幕儀式暨2018年智能製造“產學研創”融合發展高峯論壇上,院士、專家、行業協會、用人單位和學校的與會代表就“模具人”路在何方進行了探討。

  模具行業被稱爲“工業之母”。當前,模具行業進入高精度、高效率發展時代。2017年,我國模具生產總量佔世界的三分之一,銷售值達2433億元,支撐了27萬億元的產品製造業,涵蓋汽車、軌道交通、航空航天、醫療設施、包裝用品等18個領域。

  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祕書長秦珂介紹:“以前是一個人看一臺機器,現在是一個人看十臺機器乃至更多。在未來的設備已經高度的這種自動化、智能化的這樣的一個生產環境下,對模具人數量的要求會越來越少,但是在品質上很缺,就是說我們需要這樣的一些專才。”

  業內人士指出,模具專才不是技術嫺熟的“操作工”,而是具備智能設計能力的“技術工”。現如今,模具工業水平已經成爲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也是一個國家的工業產品保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保證之一。

  對此,無錫模具行業協會會長蔡磊明表示:“不僅在機械製造結構方面要下功夫,對於互聯網和傳感器等機電一體化產品的學習和應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羣則認爲機遇與挑戰並存:“智能的設計、智能的製造,以及智能的分析、智能的服務,都能給模具人帶來機遇。”

  與此同時,模具專才要關注模具行業的產業鏈,理清與上游材料產業、下游需求市場的關係,以全行業的目光,制定囊括上下游企業的發展計劃。在技術交叉、產業鏈高度集成的市場需求下,模具向上下游延伸趨勢更加明顯,精益製造與模具生產的自動化,激光加工、3D驗證、逆向工程等技術在行業內被積極採用,使得模具企業具備了零件成形整體解決方案和工程服務等能力。通過精準高效生產模式優化、自動化與智能化資源高效配置、供應鏈管理技術的極大應用,挖掘價值鏈,進行差異化發展,成爲“小型巨人”企業已是模具行業的共識。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副院長甘輝介紹,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智能製造基地成立後,將進一步結合各條產線的特點,進一步整合、開發教學資源,並在合適的條件下制定相關的職業標準,提供考證培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10月29日晚21:30江蘇教育頻道《江蘇教育新聞》欄目。

  (來源:江蘇教育頻道/姜堅 吳紅鯨 編輯/梁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