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AI+5G時代的閃存變局)

在AI+5G時代,我們正加速走入數據產生和存儲需求的爆發性增長階段。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閃存市場峯會”上,西部數據公司產品市場部副總裁朱海翔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數據的爆炸式增長不僅發生在傳統的雲數據中心,未來還會有更多邊緣數據中心出現。隨着智能IoT設備使用頻率增加,將有90%的數據由機器產生,這加快了我們步入ZB級存儲時代的步伐。

要知道,1ZB可是約相當於10的12次方1GB的量級。直觀可見的是,手機存儲配置也迅速從過去的64GB上升到512GB乃至1TB。

雖然上半年受外部環境影響,以及存儲大廠的降價調整之後行業顯示出低迷,但多家機構都認爲,目前閃存市場已經調整完畢,在下半年到明年,行業將穩定向好。

面對這個多點迸發、指數級增長的存儲時代,考驗存儲廠商的將是,如何實現物理堆疊架構與性能的等量提升,存儲原廠們爲此都相繼在今年以來推出了各式新型架構。

國產廠商也在技術突破上努力追趕。江波龍電子董事長蔡華波就向記者指出,如今的中國存儲市場可以被看做是十年前的手機市場,未來可期。

數據爆炸時代的變量

朱海翔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5G時代的到來,對行業內技術和競爭態勢帶來的變化是快速、不可忽視的。“面對指數級的數據增量,大量的數據在終端產生後會轉移到雲核心或者邊緣數據中心,將面臨擴容和架構優化的巨大挑戰。”

但相比之下,數據的產生和存儲進程並沒有實現很好的統一。朱海翔提供了一組數據:在2018年,全球共產生了32個ZB的數據,在大約4年後會增長到超過100ZB。但在這32ZB數據中,僅15%的數據被有效存儲下來。如果按照這個速度計算,在2023年,恐怕只有10%的數據能夠被妥善存儲。

在以數據爲中心的智能時代,這將是難以被容忍的。今天的數據沒有被存儲,就意味着沒有被盤活,那麼將對商業模式和未來的技術發展帶來極大缺憾。

爲此,存儲原廠西部數據從兩方面着手考慮:傳統的方式增加存儲介質密度,重新構建存儲系統架構。

前者也即在X、Y軸增加3D NAND的層數,並在數字邏輯層面增加每個單元能夠存儲的比特數,從而提高存儲密度。因此嘗試將QLC(每個cell單元存儲2bit信息)技術落地是必然需求,但QLC本身在寫入、放大等方面有諸多困難。於是纔有了後者的思路。

朱海翔表示,傳統基於X86架構的CPU通用計算解決方案已經不是最佳,如今有了FPGA、GPU等平臺後,藉助專用存儲介質構建的數據中心不僅能在未來有一席之地,還能爲總擁有成本最優化和存儲容量最大化帶來益處。

因此他進一步向記者指出,西部數據提出了分區存儲技術。“下一代的數據中心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和構建一種全新的存儲架構,其必須能夠適應新型的計算技術和算力需求,能夠滿足虛擬機、多租戶、順序化數據等。在考慮這種新技術的時候,我們要更好地擁抱開源、擁抱標準化,和生態系統一起合作。”

“5G時代是巨大的數據生成器。”朱海翔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數據產生過程中,可以看到數據在終端產生,終端數據從被採集和初步分析,到保存到大型雲數據中心,人們再對數據進行綜合計算分析,將經歷很多過程。

而5G時代的網絡切片技術,可以讓數據從端到雲的通道中實時更新,將會有更多的數據可以到雲端進行計算分析,另外,超低時延的特性可以優化和完善存儲系統和架構。“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在提升數據價值的同時,延長其生命週期。進而實現更加高效和更加智能地使用數據、管理和保存數據。”

不過上半年,存儲行業整體的表現並不理想,這是受外部環境變化和存儲需求等影響所致。在前述峯會上,深圳市閃存市場資訊有限公司總經理邰煒分析道,在2016年和2017年,存儲原廠由2D向3D過渡時期導致產能減少,以至於市場供不應求,造成NAND Flash有持續2年的漲勢。如今存儲原廠已完成技術過渡,新產能開始釋放。再加上市場需求受到外圍因素的影響,產業不景氣,NAND Flash行情再次進入下滑的通道。

據中國閃存市場ChinaFlashMarket報價,2019上半年NAND Flash價格下跌32%,這也受到了存儲原廠採取減少資本支出、延遲新工廠投產計劃、按需投產等策略的影響。

但不會變的是5G催生出的爆發性市場需求和產品技術提高後的市場反應。邰煒指出,預計2019年全球NAND Flash存儲密度將達到3050億GB當量,較2018年增長35%。

朱海翔也表示,閃存市場有非常明顯的週期性特徵,根據市場預期來看,在今年底到明年初期間,閃存市場又很快會回暖。“因爲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數據隨着技術的發展必然呈現上漲趨勢。 ”

應用場景的多元佈局

在可見的當下,手機存儲量隨着網絡帶寬的增加,需求在一代一代釋放。當然手機只是其中一個縮影,尤其是在這個龐大的萬物互聯時代視角之下。

慧榮科技總經理苟嘉章就指出,中國在5G時代站穩腳步而且處於領先,會帶來很大商機,這將在未來兩年內看到諸多改變。比如行動的固態硬盤會出現,類似名片的形式,可以被隨身攜帶。

他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道,物聯網時代需要實現的不只是“Nice to have”,而是很好地與生活方式融合在一起。“我們在思考,類似抖音這種短視頻在5G時代能夠取代打字,直接快速傳達信息的媒介,影像方面就需要很大的突破。這需要物聯網能夠實現從手機到平板、電腦、電視等終端的快速聯動。這種高速、大量的存儲,是我們在挖掘的方向,才具備更大的商業價值。”

慧榮科技目前把一個着力點放在了車聯網方面,通過與信通院的溝通,以及與海外車場的聯合實驗,針對如何在數據大規模並行時能同時接收並實現服務等方面進行落地研發。“存儲如何更精細化,如何符合各個國家或者地區的車規,還需要挺多新的技術演進。車聯網雖然還需要幾年時間發展,但帶來的收益和影響都將是巨大的。”他如此表示。

在此過程中,作爲主控廠商的慧榮科技也面臨着與雲存儲廠商聯合發展的意願。

苟嘉章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道,過去30年的計算機架構是以CPU爲中心,未來則是以存儲爲中心。因此整個雲上架構變得完全不同。如何快速地在衆多服務器、存儲機器中能夠快速相連,找到需要是核心議題。這時候AI將發揮重要的作用,通過往常對用戶數據的分析,進行研判和提前準備。

“慧榮作爲控制芯片和軟件廠商,也在跟雲存儲大廠強化合作關係,增加競爭性。”他表示。

西部數據在今年看重的一大領域是工業互聯網場景中的存儲需求。據公司產品市場部總監張丹分析,當研判未來萬億字節新時代時會發現有兩個主要趨勢:數據上雲,算力下發。後者意味着對邊緣端算力和存儲的訴求。

“隨着邊緣計算能力的增強,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傳感和分析在邊緣端也能夠實現。但是,這些數據並沒有充分在邊緣端進行存儲。”張丹介紹道,爲此西部數據發佈了兼具高耐久度和低功耗的工業級存儲解決方案,能夠適應高溫、潮溼、強振等環境,主要可用於機器人、網關、人工智能設備、邊緣計算產品中。

國產存儲生態加速構建

在存儲需求逐漸爆發的過程中, 國產廠商的量產進程也在加速被提上日程。

江波龍電子董事長蔡華波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採訪時就以手機產業作爲類比,這個與存儲強相關的產業,在十年前的世界市場還默默無聞,但如今,世界上前五大手機廠商中,已經有三家中國廠商的身影。

蔡華波認爲,中國手機品牌在這十年間對技術和質量的追趕,讓中國品牌擺脫了過去人才和供應鏈不成熟、更多依靠營銷驅動銷售的情形,如今在本地創新和差異化營銷等方面,在全球都有着亮眼的表現。

實際上目前中國的存儲品牌有類似狀況,不過他相信,經過國產廠商在其中的技術演進,能夠有進一步的突破。

當然目前仍存在一定距離,據分析機構集邦諮詢預估,2020年中國DRAM投片量佔全球投片量的比重低於3%,自主生產成果仍有限。展望未來,中國內存產業仍需克服良率、機臺建置以及IP相關限制等挑戰,對整體DRAM供給產生明顯衝擊的確切時間點,仍需持續觀察。

作爲主控廠商的羣聯電子就在強調儘快構建一個存儲生態。公司董事長潘健成表示,羣聯從很多年前便要求所有技術自主開發,“我們所有的主控除了CPU不是自己的之外,從部件到集成全部自己做,不委託任何其他廠商,因爲我認爲有技術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下做到所有的事情。”

但他指出,定製化纔是存儲未來必須走的路,在國內市場,羣聯希望能基於各自優勢建立良性生態圈,促成存儲產業界能共同儘快將產品落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