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14日上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武威市县域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是实现区域协调、协同发展的基础,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武威市将优化县域经济布局,推进战略性功能区建设,全面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黄荟铭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县域经济是实现区域协调、协同发展的基础,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武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柯兵先生,武威市副市长杨德智先生,向大家介绍武威市“1+4”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甘、香港驻甘、省市40多家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到来。

  首先,请武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柯兵先生介绍武威市“1+4”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有关情况。

  

  武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柯兵

  张柯兵: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感谢大家对武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2017年4月,省委书记林铎同志在陇西调研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区域发展的基石,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求全省各级各方面要高度重视、深入谋划、加强研究,拿出务实有力的举措,积极加以推进。

  2017年5月,武威市委召开征求全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意见建议座谈会。6月,市委书记柳鹏同志在市委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要聚焦富民强县,强化产业支撑,做大做强县域经济。随后,我市委托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编制武威市“1+4”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于今年6月印发实施,同时,配套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了让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我市“1+4”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经省政府同意,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

  首先,由我对我市“1+4”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作介绍。

  一、关于“1+4”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武威市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武威市“1+4”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中的“1”是指《武威市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纲要》,“4”是指《凉州区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民勤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古浪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天祝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郡县治、天下安。2017年两会期间,《经济日报》记者就甘肃发展县域经济问题采访了时任省长林铎同志。林铎同志说,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更需要以壮大县域经济为支撑,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和持续增收能力、提升稳定脱贫的质量和效果。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加协调、更显共享的发展,基础在县域,难点在县域,潜力也在县域。林铎同志并就县域经济如何破题,提出了要从规划引领、产业培育、园区建设、扩权强县等方面入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千方百计促农增收。其中规划引领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尽快编制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既做好顶层设计,又体现地方具体实际,既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做到区域协调互补,又统筹各地优势特色避免同质无序竞争。

  为此,武威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结合市情实际及时编制武威市“1+4”县域经济发展规划,配套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着力发展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和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产业”。不仅对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而且对全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努力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基本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关于“1+4”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武威市“1+4”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各类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围绕服务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富民强县为根本出发点,以开放、改革、创新“三轮驱动”,以大城区(县城)、大景区、大园区“三区引领”,统筹打好扶贫牌、生态牌、资源牌、特色牌、开放牌,大力培育地域特色鲜明的县域主导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归雁经济、劳务经济,因地制宜创建全省县域经济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奋力开辟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推进现代化进程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2.主要任务及发展目标:

  通过优先生态保护、加快改革开放、实施枢纽再造、创新工业转型、打造文旅引领、加快乡村振兴、推进新型城镇化、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八个方面的任务和加强政策激励、实施发展行动计划、强化组织实施三个方面的具体举措,确保近期(到2020年)到2020年,县域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地域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期(2021—2025年)到2025年,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核心竞争力、区域影响力显著增强,新旧动能基本实现转换,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各县区地域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培育形成在全省具有重要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产业、企业和产品品牌,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基本建成。远期(2026—2035年)到2035年,各县区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武威市全面建成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成为河西走廊一颗靓丽的明珠。

  3.各县区发展重点与方向

  凉州区:发挥全市县域经济的先锋队、排头兵、领头羊作用,按照“六个率先、三个防范”的总体要求,以壮大提升具有创新、开放、特色、包容内涵的现代城市经济为主线,以“筑枢纽、兴城市、聚人气、建平台、营环境”为抓手,以打造甘肃内陆开放型生态工业、促进文化旅游跨越式发展、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和推进乡村振兴为重点,放大优势、彰显特色、补齐短板、增强动力、提升品质,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全面提升对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民勤县:挖掘培育民勤农业、文化旅游、乡贤资源新优势,以发展特色种养加、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为主攻方向,以战略支撑平台建设为支撑,建设全国节水高效优质农业发展基地、沙区特色农业种养基地,培育绿色节水型制造业和服务业,打造沙漠风情生态旅游目的地,促进县域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使民勤县位列全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前列。

  古浪县:按照“稳脱贫、保生态、筑特色、强陆港、建平台”的战略思路,大力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加快发展特色经济、劳务经济、生态经济、开放经济,推动富民和强县相统一、城镇和乡村相协调、改革和发展相结合,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相促进,努力把古浪建设成为河西走廊新兴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支撑国际陆港发展的加工贸易基地和甘肃红色文化旅游基地。

  天祝县:以建设河西走廊富饶美丽的“青藏之眼·生态天祝”旅游胜地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脱贫攻坚为中心任务,保持社会和谐、长治久安,实施生态立县、创新驱动、产业富民、人才引领战略,加快打造以文化旅游为主的首位产业,加快建设高原特色农业基地,加快培育高原藏乡特色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做大县域经济支撑平台,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打造区域特色竞争力,争当全省藏区发展排头兵,全力推动天祝县域经济迈上新台阶。

  同志们、朋友们,县域经济关乎全市发展大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希望大家多关注、多宣传,共同营造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一定会取得显著成效,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张柯兵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1、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张市长,你好。武威市提出要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武威市“1+4”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是如何处理县域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的?也就是说,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到“生态美”?

  张柯兵:我市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按照“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治风沙”的战略方针,加强全域空间管控,优化县域经济布局,推进战略性功能区建设,全面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是突出区域主体功能导向,加强国土空间功能分区管控,规范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凉州区作为重点开发区域,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和循环经济发展,适度扩大城镇空间,严格保护生态空间,强化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民勤县、古浪县、天祝县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限制开发县域,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实行保护性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旅游业等服务业和特色优势产业。

  二是实施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2012—2020年)》《武威市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巩固并扩大保护成果。实施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修复和天马湖及海藏湖水系生态综合治理,建设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修复红崖山水库、黄案滩、青土湖、邓马营湖等湖库湿地生态,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是学习“塞罕坝”精神,发扬民勤治沙和古浪“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精神,发挥民勤全国防沙治沙综合治理示范县的带动作用,建设防风阻沙林草带,严格保护沙区植被,推动绿洲内部及外围生态修复。坚持生态网络建设与景观营造相结合,实施国土绿化工程,更新和修复退化林,织牢由点、线、面构成的高标准绿洲生态安全网。

  四是立足长远,高点站位,把战略性功能区建设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以城区、园区、景区等为重点,打造一批功能强大、特色鲜明、支撑有力的县域经济优质支撑平台和载体。通过以上方面的努力,将县域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在一起,谢谢。

  

  武威市副市长杨德智

  2、甘肃日报记者: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等一系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文件,并将文化旅游产业列为全省十大绿色生态产业之一。武威市也提出要“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武威市打算如何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名市在武威市“1+4”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是如何体现的?

  杨德智:武威市“1+4”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中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规划重点是坚持走“大景区、大品牌、大产业、大发展”之路,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培育文旅要素产业体系,唱响“凉州古城”、“青藏之眼·生态天祝”、“沙海绿洲·绿洲碧海”等文化旅游大品牌,推动各县区创建河西走廊特色旅游名县,合力将武威打造成为甘肃一流、国内外知名的历史文化体验及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的新兴文化旅游目的地。

  一是推动各县区差异化聚力打造龙头型精品旅游景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凉州古城、民勤县大漠风情、古浪县红色文化、天祝县高原藏乡特色龙头型旅游景区,全力推进精品旅游项目建设,多渠道推介、提升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是加强旅游市场主体建设。完善景区旅游招商引资和市场化运作,引进华强方特、保利集团等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知名旅行商参与景区旅游企业的整合。鼓励对中小景区实施委托管理、租赁经营、承包经营,建立资源优配、分工合理、市场清晰的旅行社批发零售经营体系,发展以度假酒店为核心的多层次、多类型的旅游住宿设施,推动特色餐饮精致化发展,支持特色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三是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旅游集散中心、游客咨询中心、旅游汽车站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景区博物馆改陈、景区游客中心提升改造。建立健全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消费环节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和旅游投诉受理机制。完善旅游信息咨询、安全保障、应急救助、交通服务、自助游等便民惠民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主导、体系完备、规范标准、优质高效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四是提升乡村旅游质量和品位。按照“睡好觉、洗好澡、上好网、吃好饭”的标准,扶持发展一批星级农家乐和乡村旅馆,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制定乡村旅游建设与服务标准,引导乡村旅游经营水平上台阶。拓展乡村旅游体验方式,推动建设科技农业体验园和田园旅游综合体。依托民间手工艺者、非遗传承人、艺术教师,引导发展驻村艺术家项目。

  五是推进旅游区域合作。合作打造兰—武—西—张旅游圈,重点建设天祝县城—天堂景区—青海省互助县北山国家森林公园—青海湖旅游线路、抓喜秀龙草原—雷台汉墓—张掖山丹马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旅游线路。推动民勤与内蒙阿拉善盟沙漠旅游合作,古浪与景泰合作共建影视基地旅游带。面向国内外共同开发游客市场、共享游客资源,加强在智慧旅游、自助旅游、“旅游+”、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3、中国工业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全面总结了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成就,提出了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林铎书记也提出扶贫需要强化县域经济支撑。武威市如何通过县域经济发展来打赢脱贫攻坚战?

  杨德智:实施好脱贫攻坚方案,通过产业发展、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兜底保障以及危房改造等扶贫手段,紧盯2020年全面脱贫时间节点和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标准,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在脱贫攻坚重点和脱贫措施落实上再聚焦再精准,切实以敢死拼命的劲头,精准发力、集中攻坚,确保按照脱贫既定时限节点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一是培育到村到户增收产业。推进设施农牧业、经济林提质增效扩面,扶持储运加工体系建设和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发展,培育密切联系贫困户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农村“三变”改革,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发展以观光农业、农产品采摘、农事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扶持发展一批星级农家乐和乡村旅馆,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二是提高贫困人口就业质量。探索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带薪培训+实训”模式,建立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服务体系。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对口支援,建立稳固劳务协作关系,提升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建立本地企业优先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的激励机制,开发乡村振兴公益性专岗,选聘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就地转化为生态护林员。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创业培训力度。

  三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扶持贫困片区和贫困人口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提升贫困家庭发展潜力。建立以公办为主体的贫困片区农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提升贫困片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优化贫困片区教师队伍配置,逐步提高教学服务水平,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贫困片区中等职业教育覆盖面。

  四是缓解因病致贫问题。建立健康扶贫保障机制,提升深度贫困片区卫生服务保障能力。加快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加强贫困片区远程医疗能力和市县乡村医生培养培训,提高贫困片区医疗服务水平。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落实贫困人口先看病后付费制度,实现“一站式”结算。

  五是增强易地扶贫点发展活力。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搬迁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加强搬迁群众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严格落实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政策。推进宅基地复垦、复绿工作,争取生态保护项目,改善迁出区生态环境。

  六是提高贫困村基础设施水平。推动贫困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贫困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服务能力,改善提升贫困村群众生活质量。实施深度贫困村、移民安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开发项目,改善贫困村生产经营条件。兜底解决自筹资金和投工投料能力弱的深度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

  七是夯实兜底保障根基。提高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补助水平和农村低保家庭中重点救助对象的救助水平,逐年提高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救助供养人员、孤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或定额资助。提高农村低保对象、特困救助供养人员医疗救助标准。结合易发多发等特点的地方病种,适当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范围。

  主持人:再次感谢发布嘉宾!感谢媒体朋友!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