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在一個80萬人的城市中,遇見靈魂伴侶的機率是0.53%。

  你會有很多朋友,在人生中認識同甘共苦的旅伴。但是,你很難擁有一個和你靈魂相契的人。

  一旦遇見,你們倆就會獲得從內至外的舒暢感,他明白你所有想法,知道你所有想做的事情。

  片名:《觸不可及》

  2011年,這部電影一躍拿下法國年度票房冠軍,觀影人次達到1760萬,評論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看過這部影片。

  評分9.2,直接衝進豆瓣電影排行榜Top30。每一個看過的觀衆都會被這個溫暖的故事所感動,繼而思考起人生的意義。據點點粗略估計有一半以上的觀衆被看哭了。

  法國,有一位癱瘓的中年男子菲利普。

  一次跳傘事故中,他永遠的失去了自己的妻子,自己也成爲了高位截肢。

  億萬財產在這一瞬間顯得毫無用處,他沒有可以分享的人,甚至是失去了分享的心情。菲利普覺得很不快樂。

  監獄內,前科搶劫案的德里斯刑滿釋放,他是一名黑人。

  種族歧視、犯罪前科,在這樣一個情況下,德里斯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

  所以他壓根就沒抱什麼希望,面試時隨隨便便,只想着集滿3份面試被拒證明。這樣的話,他就可以領取失業補助金了。

  偏偏,這兩個八竿子都打不着關係的兩個人遇見了。

  菲利普高位截肢,他需要一個能夠照顧自己日常起居的護工。德里斯看見了這份招聘,走進了面試間。

  整個面試過程中,德里斯都是粗魯的。毫不關心菲利普殘疾人的身份,公然調戲面試官,一看就沒有什麼同情心。但菲利普卻毫不猶豫的錄用了他。

  德里斯懵了:我這什麼特長都沒有,怎麼就給錄用了?

  生活沒有給他太多時間,在對比“微薄失業撫卹金”和“包喫包住高薪護工”這兩項工作之後,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

  他開始認認真真的學習:怎樣照顧一位高位截肢的病患,怎樣才能讓菲利普生活得更舒適。

  出乎所有人意料,工作時六親不認的菲利普和德里斯相處的非常好,甚至能容忍他“用洗髮水幫自己洗腳”的低級錯誤。

  周圍的人都覺得德里斯很無理:菲利普是病人,怎麼能態度這麼散漫呢?

  菲利普卻非常滿意:他喜歡德里斯這種沒有同情心的性格,把自己當做普通人,而不是殘疾人…

  如果只看海報的話,很多觀衆會先入爲主的以爲:這是一個關於同性戀的故事。

  黑人推着殘疾白人,兩人都笑得很開心。他們像是衝破了世俗的阻礙,終於擁有了完美的愛情。

  但導演沒有這麼拍,沒有選擇這個吸睛的設定。

  在《觸不可及》這個故事中,菲利普和德里斯是惺惺相惜的。不管兩者有多麼懸殊的社會地位,相處狀態都很平等。

  “平等”,是故事最重要的主題。他們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建立起異常深厚的友誼。兩位主人公用自己的力量打破了社會中固有的種族歧視、階級差異。

  這種設定,比同性戀更加珍貴。

  另外,影片中還有很多描述兩人生活態度的細節。

  菲利普因爲事故而失去摯愛的妻子,他沒有整日鬱鬱寡歡,而是溫柔和德里斯回憶自己和妻子的戀愛細節,讓過去的幸福來填滿現在生活中的遺憾。

  照顧菲利普的過程中,德里斯的家人出事了。他很着急,想要幫家裏人解決問題。但德里斯克制住了,他明白:菲利普太需要自己的幫助,他不能自私的一走了之。

  這是屬於成年人的無奈,隱喻着當代社會中工作和家庭生活的衝突。

  設定非常奇特。

  所有人都以爲是一個愛情故事,結果,講述的是兩個大男人之間的友誼。

  看的過程中不會感到害臊,也不會覺得奇怪,反而是感動得淚流滿面。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菲利普和德里斯都是被生活拋棄的兩個人,前者失去自主生活的能力,後者被犯罪前科壓得死死的。

  所有人都認爲他們不可能站起來。沒有任何人能夠料到:兩個身處絕境的人會互相救贖,互相拯救彼此的人生。

  最後說一句:這個故事,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現實生活中真的有這麼兩個人,他們勇敢面對着生活的傷痛。

  如果你可以遇見這樣、能夠救贖你的人,希望你能夠好好抓住。如果你無法遇見這樣的人,也可以嘗試變成這樣的人。人生很長,我們需要不斷努力、不斷抗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