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內近330家上市公司獲主要股東增持 呈現三大特徵)

9月26日,海立股份發佈公告稱,截至2019年9月25日,公司控股股東電氣總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增持計劃實施期限屆滿,增持計劃已實施完畢。

根據公告,2018年9月26日至2019年9月25日期間,電氣總公司通過大宗交易、集中競價累計增持2066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38%。本次增持計劃實施完成後,電氣總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27.60%股份。

記者根據同花順統計後注意到,截至9月26日發稿,今年以來,滬深兩市有近330家上市公司獲主要股東和高管增持。

業內人士認爲,上市公司大股東增持自家股票,表明其對公司經營狀況、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的信心。此舉有利於提振投資者信心,穩定市場預期。

“從增持的情況來看,產業資本增持股票相對偏少,但是通過對所有增持的上市公司進行分析,特徵還是十分清晰的。”聯儲證券溫州營業部總經理胡曉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第一,科技行業的公司增持佔比較多。今年從大的格局看,明顯處於新舊動能轉換階段,一些行業逐步被新經濟取代。從盈利角度看,產業經濟增速上行的也大多處於這些板塊,所以,電子、元器件、通訊、網絡優化、生物製藥等行業都出現了增持的上市公司。

第二,在獲得增持的公司中,有一定數量的公司現金流充裕。現金流充裕且不盲目擴張或者專注於細分行業的公司,積極增持有利於提高股票價值,維護股價。

“我們欣喜地發現,這類公司正在逐步增多。”胡曉輝說。

第三,爲了企業長期發展,上市公司積極行動。這種增持不僅要點贊,更要予以關注,因爲這體現着上市公司高層對未來的信心。

他進一步表示,投資者在投資一家公司股票時,不僅僅是單純的看公司的報表,更重要的是看企業高管團隊是否穩定。一個穩定、對企業有信心的團隊,疊加業績持續釋放,必定是值得關注的。

“從投資角度看,大股東增持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數據,要認真分析、區別對待。”胡曉輝說。

那麼,上市公司大股東增持股份的目的何在?記者梳理後注意到,主要集中於幾大原因:基於對公司發展的信心、對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同、提振市場信心。

以9月25日和26日發佈公告的幾家公司爲例:滬市方面,海立股份稱,增持股份的目的是基於對上市公司發展的信心,鞏固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同時維護上市公司長期戰略穩定,保障海立股份作爲獨立空調壓縮機供應商地位,提振資本市場信心;健民集團稱,增持股份的目的是基於對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堅定信心及對公司價值的認可,爲堅定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決定實施增持。

深市方面,億緯鋰能稱,增持的目的是基於對公司內在價值、發展前景及戰略規劃的認同,同時爲提升投資者信心,切實維護中小股東利益和資本市場穩定,以更好地支持公司持續穩定發展;齊峯新材表示,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和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同,增強廣大投資者信心,切實維護投資者權益和資本市場的穩定,特使用自有資金增持公司的股票;恩華藥業稱,公司董事長孫彭生及董事(總經理)孫家權各自以自有資金增持公司股票,是基於對公司業績成長和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以及對公司目前股價的合理判斷。

在上市公司大股東增持的同時,也有一些公司的增持計劃延期或擱淺。至於原因,記者梳理後注意到,對於增持計劃延期,多數公司歸咎於“敏感期”限制;至於增持計劃擱淺,則解釋爲外部環境因素和擬增持人個人因素所致,如資本市場環境、經濟環境、融資環境等發生了較大變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