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得不說,今天的鄙視鏈也好,中年少女危機感也好、嘲笑油膩大叔的保溫杯也好,濃重的社會焦慮感背後,是社會學領域的進化論,搭乘了互聯網時代的快車,雙劍合璧帶來的。很多90後女孩可能還沒有結婚,還是爸媽手心裏的寶兒,他們卻提前感受到了中年危機,真是讓人猝不及防。

文 |二號少女

最近一段時間,“中年少女”這個詞風靡網絡,很多女生都發朋友圈自稱中年少女,配圖保溫杯+枸杞。

因爲人到中年,又恰巧取了一個帶“少女”的二次元筆名,所以中年少女這個話題,似乎是特意爲我準備的。

但仔細研究了一下,發現完全並不是那麼回事,“中年少女”特指90後,是指感受到中年危機的90後妹子們,失眠、脫髮、開始養生……他們被人吐槽或者是自嘲爲“中年少女”,表示身體已經老齡化了但是依然保持着少女心。

分分鐘崩潰。

按照這個標準,80後得算中年大媽,70後得叫老奶奶。我連中年少女都不配,讓我去廁所哭會兒。

事實上,最大的90後,今年纔不過28歲。很多90後女孩可能還沒有結婚,還是爸媽手心裏的寶兒,他們卻提前感受到了中年危機,真是讓人猝不及防。

雖然被叫中年少女,但我從未覺得自己老過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衰老承擔着各種歧視

你可以說他們是年少不知愁滋味,是自嘲,但接觸下來,也會感受到他們內心的焦慮與掙扎。我們單位一個91年的小妹子跟我說,她已經是他們部門的老阿姨。然而,還沒有男朋友,總覺得每個夜晚都長夜漫漫,想起前路來一片心悸。

但不得不說,女孩們的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爲無論在職場還是在婚姻問題上,女孩們似乎每老一歲,就貶值一分,造就她們危機感也特別強。

其實,不僅90後女生感覺自己老了,被嘲爲“中年少女”,就連年老色衰的女明星、中年男人也好不到哪裏去。

張曼玉就曾經說過,亞洲人比較介意老這回事,每次回亞洲,都會聽到別人說,哇,你怎麼這麼老了。

一代少男女神王祖賢,每次回香港,也是被各種偷拍,不是批評她臉太大,就是太胖太老。

似乎唯有年輕纔有話語權,一旦衰老、青春不再,那你再有思想、品位,也是徒勞。

至於那些中年男人,他們更是被羣嘲爲“油膩的中年猥瑣男”,“秋褲、枸杞、保溫杯,是中年男人的標配”。

連一向自視甚高的馮唐,也寫了一篇《如何避免成爲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的爆款文章。

文章中,馮唐羅列了不要成爲一個胖子、不要停止學習、不要當衆談性等十大避免成爲“油膩猥瑣男”的標準。馮唐的驕矜裏有“馮唐易老”的悲切,即使再強撐,一落筆其實也即認輸,承認了中年危機的存在,承認了自己對中年鄙視鏈心有慼慼。

雖然被叫中年少女,但我從未覺得自己老過

▲圖片來自馬東微博。

年齡歧視背後是年輕崇拜

鄙視鏈與年齡危機,或可能是這個高度發展的互聯網時代的特色,背後則是社會學領域進化論的魅影。

傳統社會,是年輕人向年長者學習,現在卻是年長者在向小年輕人學習。像微博、微信、網購、網遊、移動支付、出門滴車……這些移動互聯網時代纔出現的產品,早早超出了老人家的生活經驗;而且這些創業者,也都是二三十歲就成了人生贏家。

學習模式、創業模式的逐漸年輕化,帶來的是心理優勢的互換。逐漸的,我們的社會也在由一個崇拜老人的模式轉變爲崇拜年輕人的模式。有互聯網大佬,甚至喊出,“不投60後創業者”,投資界的鄙視鏈,一時間呈現在世人面前。

當然,這種情況不是今天就發生的,崇拜年輕、鄙視年老,最早可以追溯到梁啓超的《少年中國》,五四干將之一的錢玄同甚至說過,“人到40歲就該死,不死也該槍斃”。這話,比一些人前幾年“跪舔”90後小鮮肉還要狠。

雖然被叫中年少女,但我從未覺得自己老過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不得不說,今天的鄙視鏈也好,中年少女危機感也好、嘲笑油膩大叔的保溫杯也好,濃重的社會焦慮感背後,是社會學領域的進化論,搭乘了互聯網時代的快車,雙劍合璧帶來的。

事實上,人與人之間本也沒什麼壁壘。所謂70後、80後、90後……這不過都是人爲設置的人與人之間的隔離。誰也不會青春永駐,誰都不會長生不老,只不過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而已。

不管你出生在哪個年代,或有那個年代的深深烙印,都要相信,自己永遠是獨一無二的“the one”。如果暫時無法改變這個世界的看法,那就只能先改變自己,愛默生在《論自立》裏說過,如果一個人能夠堅持自我,那麼,這可真夠偉大的。這話,很適合送給中年少女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