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草如茵,廣闊的原野,一望無垠。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笛聲,笛聲時續時斷,隨風飄揚。牧童回來喫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一首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田園小詩,作者竟是傳說裏的神仙!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一首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田園小詩,作者竟是傳說裏的神仙!

這首詩叫做《牧童》,作者呂岩,一名巖客,字洞賓,唐末、五代著名道士,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

世人稱呂祖或純陽祖師,爲民間神話故事八仙之一。其裏籍、生卒年均不詳。呂洞賓本儒生,因科場不利,而轉學道,隱居終南山。

一首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田園小詩,作者竟是傳說裏的神仙!

這首詩是呂洞賓流傳下來爲數不多的作品之一。讓我們能夠感受到他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也讓我們能夠更加懂得道家文化道家文化之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一首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田園小詩,作者竟是傳說裏的神仙!

《牧童》一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我們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靜與閒適。透過詩,我們也看到了作者內心世界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嚮往:

一首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田園小詩,作者竟是傳說裏的神仙!

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着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斷時續,隨風飄揚。

牧童回來喫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裏休息了。

一首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田園小詩,作者竟是傳說裏的神仙!

“鋪”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表現出來了。“弄”字,更寫出了一種情趣,把風中笛聲時斷時續悠揚飄逸和牧童吹笛嬉戲的意味傳達出來了。

一首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田園小詩,作者竟是傳說裏的神仙!

全詩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原野、綠草、笛聲、牧童、蓑衣和明月。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詩人的視野裏的。

草場、笛聲、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人的心靈感到安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