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厚生勞動省11日宣佈,“鑽石公主”號郵輪乘客中感染新冠肺炎風險較高的羣體可獲准下船。對於日本政府決定讓“鑽石公主”號郵輪所有人員在船上隔離兩週至19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有關部門人士2月7日曾在記者會上表示:“可以理解站在日本立場上必須採取徹底措施。

原標題:“鑽石公主”號新冠感染人數日增,全員檢疫、登岸隔離可行嗎

截至2月12日,停靠在日本橫濱港的“鑽石公主”號郵輪上已累計確診新冠肺炎感染者174人。其中包括數名船員。此外,據日本厚生勞動省12日宣佈,另有1名檢疫官確診感染。

從2月5日確診首例感染者起,“鑽石公主”號上的乘客被要求在郵輪的房間內進行隔離,至今已整整一週。伴隨着感染人數的不斷增加,留在船上的乘客與船員顯得愈發不安,郵輪公司與日本政府所面臨的壓力也愈大。

華盛頓大學傳染病學副教授約翰·林奇稱:“當郵輪被隔離起來,船員們不得不待在一起,這增加了傳播(病毒)的可能性。我們需要記得,隔離保護了外面的人,並非裏面的人。

過去一週,郵輪上的多名印度籍船員在社交網站上發佈了視頻和多條文字信息向外界求救:“請求印度政府營救‘鑽石公主’號上的船員和其他未受病毒影響的乘客。在每個人都受到影響之前,請立即幫助我們。”此外,郵輪上的乘客們則向媒體控訴稱,房間內的清潔工作得不到保障,就像“被困在浴室裏”。“船上的生活環境急速惡化,乘客不安情緒高漲。”一名男性乘客說。

與此同時,“鑽石公主”號所屬的公主郵輪公司及日本政府也正致力於應對疫情。然而,從公主郵輪公司先後多日應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詢問的內容來看,郵輪公司能夠自主採取的措施十分有限,除了確保船上物資供應外,在直接針對疫情的處理中,多以“與權威衛生機構緊密協作”爲主。而作爲承擔了大部分疫情應對責任的日方“權威衛生機構”和日本政府,在面對一些乘客“全員檢疫”、“登岸隔離”的呼聲時,亦有力所不能及的難處。

那麼,究竟誰應該對“鑽石公主”號上不安感愈重的3700人負責?郵輪密閉的空間和內循環通風系統,是否助長了病毒的傳播?未來,各方是否有更有效的措施控制疫情的進一步蔓延?澎湃新聞就此採訪了公主郵輪公司、多名中國郵輪業從業者以及國際法學者。

角色

“目前情況下,郵輪上的檢驗檢疫工作要根據日本法律法規來。”一名匿名的郵輪從業者告訴澎湃新聞,如果有問題,郵輪位於美國的總公司可以提請世衛組織協調,“郵輪方自身在事件中能做的非常有限,主要是協調各方的角色。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管建強也向澎湃新聞表示,郵輪方應與至少兩個國際組織聯繫:一是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二是世界衛生組織。“但世界衛生組織、國際人權組織只能提出建議,無權干涉主權國家採取的防控措施。”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CCYIA)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全國郵輪發展專家委員會祕書長鄭煒航向澎湃新聞補充道。

“我們將繼續與日本厚生勞動省密切配合,並遵循其協議規程,共同保障賓客和船員的安全與健康,同時盡其所能爲賓客提供服務。同時,我們也與全球領先的衛生機構保持着密切和頻繁的聯繫以便獲得最新情況和指示,其中包括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歐洲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和其他相關機構。”公主郵輪公司在11日最新回覆澎湃新聞的採訪中表示。

通風系統

隨着“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的確診病例逐日遞增,“病毒究竟如何傳播”引發關注。

一些乘客告訴《紐約時報》,他們擔心病毒是由送餐的工作人員或通過船上的通風系統傳播。

《中國航務週刊》撰文指出,現代船舶都是高度密閉的場所,除了左右舷的景觀艙室外,郵輪上的大部分艙室都是密閉的。艙室內部的通風是通過中央空調調節的,空調的循環功能分爲外循環系和內循環系統兩種。其中,內循環系統的進氣口利用的是各個旅客居住艙室的流通空氣,旅客呼吸的空氣實際已摻雜了人並不感知的渾濁空氣,新鮮和衛生度大打折扣。

“在這種艙室中,假如船上有潛在病毒攜帶者,除了人員之間面對面或肢體接觸外,船上的內循環空調系統,將使病毒‘如入無人之境’,整艘郵輪上的旅客都有可能成爲二代病毒感染者,體質差的老弱病殘者,會首當其衝。”上述文章寫道。

“郵輪上應用世界最嚴格的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建造規範,重點是針對急性腸道傳染病;對於大規模呼吸道傳染疾病,目前的郵輪上沒有什麼設施和辦法。”鄭煒航補充道。

“由於病毒有潛伏期,在一個房間裏的乘客可能會相互感染,只能採取戴好口罩和勤洗手等措施進行防護。”中國港口協會港口郵輪遊艇碼頭分會顧問陸光原10日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

兩難

2月9日,疑似載有新冠肺炎患者的“世界夢”號郵輪在香港啓德郵輪碼頭停泊五日後,當地衛生部門完成了對近4000名乘客及船員的全員檢疫工作,船上所有人員新冠病毒檢測結果爲陰性,全體下船。在此之後,已被全體隔離數日的“鑽石公主”號郵輪上,也傳出了對船上所有乘客與船員進行檢疫,或者安排所有人登陸隔離的呼聲。

對此,據《日本時報》10日報道,日本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當天曾表示,“盡全力應對國民的不安與憂慮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可以(全員檢查)的話,我們希望這樣做。”然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同一天的記者會上稱,對該郵輪上的所有乘客船員實施新型冠狀病毒檢查,“目前情況下有些難辦”。

日本學界對是否需要“全員檢疫”也存在不同看法。北里大學病毒感染控制學名譽教授中山哲夫說,“依照當前郵輪上的疫情擴散情況,誰被感染了都不算奇怪。“應該儘早進行全員檢查且對檢查結果陽性的人採取必要措施。”而東北醫科藥科大學感染控制學特聘教授賀來滿夫則稱,“如果船上的感染預防措施已經做到位了,那麼並沒有全員檢查的必要。若預防措施不到位,全員都有感染風險,那麼全員檢查是有意義的。但在這個時間點很難判斷是哪種情況。”

此前,厚生勞動省的檢測對象僅限於有發熱症狀的人及與已確診感染人員有密切接觸者。但隨着局勢的發展和“全員檢疫”呼聲的高漲,日本厚生勞動省與內閣官員在這一事態上的矛盾立場,也突顯了日本在這一問題上的現實難題。

據《朝日新聞》報道,如果動用(日本)國立感染研究所和全國所有地方衛生研究所的檢查儀器,一天能夠對1500人進行病毒檢測。厚勞省官員稱,在民間實施檢測費用過高,而地方衛生研究所也缺乏新冠病毒的檢測經驗。

此外,針對是否能夠將仍被隔離在船上的約3600人帶到陸地上隔離,各界同樣持不同看法。

“從人權和人道的角度,日本應妥善處理,最好能在日本某個人口較少的島嶼城市,(讓船上人員)登島治療。”管建強補充說,“這需要國際組織敦促日本。”

但在鄭煒航看來,這樣的操作也有實際難度。“日本政府面臨隔離處所、救助設施、醫療資源缺少的壓力,可能還有民意壓力。這也是計劃停靠日本的荷美郵輪(‘威士特丹’號)發現發熱旅客後,被日本政府拒絕進入領海的原因。”

對於日本政府決定讓“鑽石公主”號郵輪所有人員在船上隔離兩週至19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有關部門人士2月7日曾在記者會上表示:“可以理解站在日本立場上必須採取徹底措施。”

同時,該人士也強調,隔離“對於被滯留船上的人而言是很痛苦的情況”,由於郵輪屬於大量人員同處密閉空間的“特殊環境”,感染率也有可能上升。

《中國航務週刊》文章指出,郵輪隔離的方式並不妥當。

“船上的任何一個人都已在密閉空間中與潛在病毒感染者、病人‘同呼吸’了數天,理論上,人人都是疑似潛在病毒的感染者。因此,在隔離期間,船上還將不斷出現確診病人,這對全體船上人員來說危害極大。”

不過,陸光原從另一方面向澎湃新聞解讀稱,目前來說,在船上隔離應是最好的辦法,可以減少船上人員傳染給更多人的機率。

在日本東京讀書的中國留學生璐璐(化名)認爲,目前所有乘客被海上隔離,減少了岸上民衆被感染的風險,對她來說比較安心,但同時,船上的人卻很難受。如果被確診的人可以送到醫院進行醫治,“可能是比較好的結果”。

日本厚生勞動省11日宣佈,“鑽石公主”號郵輪乘客中感染新冠肺炎風險較高的羣體可獲准下船。

(澎湃新聞記者汪倫宇、實習生劉宇錕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