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连队生活二三事》

一一谨以此纪念建军91周年

作者王勤仁是69年入伍的上海兵,在空军高炮五师十三团三营七连任侦察班长,曾是十三团团委的领导干部,并多次出席团、师、空军的代表大会,是一个热爱部队爱国爱人民的好战士,他经常应用深遂细腻的笔调讴歌部队生活,颂扬军人情怀,深受部队战友的喜欢。下面是我为大家采颉的几段,以飨读者!

编者

快到八一建军节啦,作为一个退役军人对这个节日是异常的激动的……,不希骥词藻华丽之文章 只盼有真实坦诚之回忆!下面我用回忆自己当兵的二三事与我的老战友们一起来庆祝她来纪念她。

一、站 岗

入伍不久的一天晚上,不知是谁使劲地把我从睡梦中摇醒,我不知道当兵连觉都不能睡好,他把枪往我床头一搁,交待了口令就怏怏不乐地走啦,我拖着睡不醒的身子带起枪来到了哨位,这是在漳州军用飞机场边上的山岗上,上面是炮阵地下面是伙房,四五月份的漳州气候宜人,在星月当空凉风习习非常愜意之际,山坡低下传来好似放大了的呼噜声,而且随着心情的紧张越来越响,怎么也按不下神来,突然想起不是有枪 么?!我腾地揣起枪,嘴唇扑扇着;口……囗令!怎么没絲毫反应,使我更加心慌意乱起来,连长指导员的话:我们地处福建前线;提高警惕防止美蒋特务搞破坏……句句震聋发聩!我睜大了惺忪的眼晴,怎么啥也没有啦。

我顺着发出声响的地方,猫着腰,揣着上了刺刀的枪,向它逼近,他妈的,原来是伙房旁边有只猪圈,这酷以人的呼噜声就是这二只大肥猪发出来的,我抹了二把冷汗用枪柄狠狠地扎了它二下,慢慢地才苏缓了下来,真他妈的没把老子吓死!

二、演习

由于北方吃紧,部队战备训练特别频繁。有一次輪到我昼间阵地值班,突然从指挥所的窑洞里探出一个脑袋,对着我大吼一声:全体一等!我像弹簧似的铆足劲拼命地摇响了警报器,呜……呜……呜惊心动魄的警报声萦绕在张北地区第九屯的上空……。

谧静的阵地像开了煱的沸腾了起来,记得当时部队正在午休,刹那时许多战友一边跑一边还在穿棉衣,此时捷步如飞的脚步声、掀开炮衣的哗啦声、打开炮弹箱的啪啪声、打开炮栓的咔咔声……汇聚在一块犹如激昂的《卡门》!

没等姚连长把"就定位"命令下完,全连各个班;好!好!好!此起彼伏的报告声就像划破长空的响铃!

紧接着连长下达了战斗诸元命令:目标34号 高度8000 距离8500 !一眨眼,刷得一下全连上下剑拨弩张高度致地将火炮器材全部对准了敌机来犯的方向,直等开炮的命令!

三、病号饭

我们部队是长期肩负国家战备重任的野战部队,其艰苦的生活是难以启齿的……

当部队从南方调防到北方之后,部队的驻地真是个穷乡僻壤,而且一个更比一个差,连个地名都有叫一一缺粮堡的,当地老百姓缺衣少食,过年才可分得每人一斤半的白面,我们部队负有战备重任,相比较还好上那么一点儿,起碼不饿肚子吧!可是用小米加粳米或用红豆加粳米做成的一一二米饭以及用小米和棒子面做成的一一钢絲面条仍是我们的主食,也曾有人笑侃:高老五真辛苦,改善伙食吃豆腐……

一个连白面馒头都不喜欢吃的我,真是尝足了苦头!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腸胃疾病不在少数,为了要求上进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映,原先可向卫生员报病号饭的我耐了一次又一次,但是有一次确实支撑不住啦,与埔板比起了长短,不知是谁给我向姓牛的卫生员要了一份真正的病号饭。

当伙房里的饮事员尽了最大的努力,为我做了一碗可口的鸡蛋面条端了上来,我边吃眼里却滚着泪花……

四、盖 窑 洞

呼指导员为了培养缎练我,要我带领一帮新兵盖指挥所的新窑洞。

我来自大城市,连个鸡窩都没搭过,更不用说盖什么见都没有见过的窑洞啦。没办法只好唯命是从,好在多读了几年书,在老乡家的窑洞里我捉摸过这一古老的拱型建筑,心里多少有点谱的,鸭子上架在实践中边干边学吧。

由于搭挡的是一帮虎头虎脑的新兵,很听话也很主动,大个子干重活,小个子干轻活,我作了简单的分工;大伙担水的担水、和泥的和泥、挖土的挖土……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盖窑洞要分三步走:

一、垒墙做地基,二、和泥做泥磚,三、筑顶盖窑洞。

指挥所盖在临近炮阵地的边上,是个半沉式的窑洞,坑巳早挖好了,墙和地也踩平了,盖房用的磚也干了,就等和泥盖啦,盖窑洞筑顶可是项技术活,一个开档2.8M上建起一个半圆型的拱顶,要先算好了,要用弧长为45㎝的扇型磚6块,这每块厚16㎝二十来斤重的泥磚把它牢牢地拼接在一起,组成一个窑洞半圆型的屋顶,不掌握它的力学原理,我找不准它的楔合点,就是盖好了,迟早也得瘫塌,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我去请敎了老乡,在老乡指点下,我们从大沙河里找来了许多鹅卵石,把每块彻上去的扇型泥磚夹缝用鹅卵石填实,就像上了楔子一样形成了互相支撑的一个整体,老乡说再在上面盖个一层土,上面连汽车都能放。掌握了技巧,越干越快,越干越有劲,很快一个6.2MX2.8MX2.5M很正规的窑洞盖好了。

每当我们进出自已亲手盖起的指挥所时,这种心情就是不一样!

五、偷吃了三只鸡

由于部队接二连三的调防,每到一处大量防御工事又增加了猫儿洞等啥的,弄得大家精疲力尽,体力严重透支。

新任班长的我,看到班里战友白天黑夜革命加拼命的干,每天四毛三分的伙食怎么也好不起来!我看眼里疼在心里……。

一天,我把比较活络的老兵杨叫到身边,告待他一个特殊的任务;想办法到老乡家弄几只鸡来补补!

那天晚上,我们侦察班紧闭门窗,一锅三只足有六七斤重的老母鸡在大同煤熊熊烈火的绘煮下,散发着阵阵诱人的鲜香,就在那雪花纷飞的隆冬,我们团团围座在一起,着实美滋滋喜气洋洋地大餐了一回,甚至连汤也喝了个精光。

部队曾流传这么一句话叫;班长 班长 半个皇上!这真让我当了一回一一皇上!

六,一棵老杏树

说起杏子大家不会陌生,南方北方都有的一种水果。然而如今看到这几个金熠熠的杏子不油得想起了一断往事;由于北方吃紧,部队南征北战,沿京广线北上来到后来的张家口,这里天寒地冻,一片荒凉,几乎看不到一点绿色,荒山禿岭全是黄颜色,由于处在坝上地区的风口经常风吹石头跑连天也是黄的……

部队就要在这里安营扎寨啦,我所在连队驻扎在张北地区的第九屯,这个屯子里住着几十户老乡,家家户户都是用泥巴干踏垒筑起的窑洞,再用泥巴筑起了围墙俨然像模像样的一户人家,窑洞里有厅也有房,老乡家都睡在坑上,这坑连着灶枱由于拨风,真可谓东暖夏凉,尽管窗外冰天雪地寒冬腊月,里面却是温暖如春,没有一点冻的感觉。由于农闲老乡家一般没活干,就宅在家里管一天二顿饭,由于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年年欠收年年种,年年难过年年过总算熬过了数九寒冬,又到了冰雪消触春暖花开的季节,乡头马路两旁的稀疏的黄杨树终于吐绿了,睡醒的黄土地也慢慢见到一族一坨的返青啦,老乡家把院子里堆集了年巴的人畜干粪运到山岗上的田里,尽力期望一年一熟的枹米、稷子、髙梁、土豆能有个好收成!

由于部队刚到这里,什么也没有,热情的老乡屯房屯地硬是把一个连队百十来号人在一个小村寨安顿了下来,我们报话班七八个人按排在老李家,他家是祖传的木匠家,土改时划为中农,老奶奶还是个裹了小脚的老人,家境还算在当地算好的,养了几头猪、满院子的走地鸡……。老李讲:由于土地薄,冬季长,气候不好……,长年累月收成不好,没有什么结累,人很穷,又不出产什么,清煱冷灶的整天土豆减莱罗卜块曰子过得很清贫,但一直没有什么大的迀徏。

春天啦,南方早己经是满院春色百花开了,唯一在这院子里也仅有呈现绿色生命的一棵树一一杏子树亮在眼前,大大的树冠,绿油油的叶子,紫色的小花欲示着今年是大年,老李说:我们这里洪荒之地啥也没有,就这棵百年老树养育着我们子孙三代人,再过个把月等它熟啦,一定让您们尝尝,可甜可甜啦!

后来我们在老乡们的帮助下在第九屯的山岗上盖起自已的窑洞,我们也搬上山岗,搬出了老李的家老李的院子。

每当我在阵地站岗放哨的时候我总不会忘记,用我的望远镜深情地看看老李家的院子看看难以忘怀的那棵老杏树!

《七律》

《忆军营》

《观王勤仁美篇有感》

作者:王清朝

离别军营五十载,

军旅生涯难忘怀。

作诗写词忆当年,

睡觉梦里靶归来。

虽然已入古稀年,

卫国斗志未减衰。

倭寇它日犯边关,

勇猛杀敌报国恩。

亲爱的战友我谨以此文作为我军建军91周年的一份薄礼敬献给您,祝您节日快乐!

作者:王勤仁

编辑:董公约

二零一八年七月仲夏於上海

美篇作者:jack

美篇号:859375

免责声明:

美篇所发布图片文字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信息之目的,未用于商业推广,网络及个人下载作为商业用途,请负其版权及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