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多年前,玄奘法师西出瓜州,只身踏上茫茫戈壁,他要前往遥远的天竺,寻找生命的意义。19年,110个国家,5万里行程,他始终牢记西行的使命。在他深陷八百里流沙,迷茫不知出路时,支撑着他“宁可就西而死,岂能归东而生”的,是坚定的信念。

在玄奘所处的时代,只有敢于冒险的人才敢踏上丝绸之路。那时候,在这条贯通中西方的苍茫古道上行走的,除了僧侣就是商人。可以说,丝绸之路既是一条财富之路,也是一条信仰之路。正是由于这个历史的映射,以“玄奘之路”为背景的“商学院戈壁挑战赛”才备受企业家青睐。

什么是戈壁挑战赛

2006年,行知探索携手中央电视台,策划实施了中印友好年重点文化考察活动——玄奘之路。来自中国社会工商界、学术界、新闻界的精英人士,组成联合考察队,重走玄奘大师当年取经之路。在参与此次考察活动的冯仑、张维迎、齐大庆等商界精英推动之下,第一届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于2006年5月举办。

第一届戈壁挑战赛仅有长江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6所学校参加。2018年,第十三届戈壁挑战赛参赛加观摩的商学院队伍超过70支,近万名EMBA和MBA学院参与赛事,体验了这条让玄奘大师九死一生、实现人生超越的戈壁之路。

参加戈壁挑战赛的几乎全是企业的创始人或高管,戈壁挑战赛规定,各商学院的学员以团队结组形式参赛,在规定时间内徒步穿越莫贺延碛112公里无人戈壁。从塔尔寺锁阳城出发,走过雅丹地貌,途经茫茫沙滩,一路走到终点。骆驼刺、盐碱地、黑戈壁……赛道艰险。

在十三届戈壁挑战赛的历程中,成立仅有16年、从第一届就参赛的长江商学院异军突起,在戈壁挑战赛中获得4次团队冠军,多次男子第一、女子第一、公益大使特别奖、沙克尔顿奖。长江商学院也走到了全国众多商学院的领军位置。

是什么原因让这群最有财富象征价值的企业家聚在一起,穿越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顶着中暑、骨折、休克等风险完成比赛?

湛庐文化最新出版的《当戈壁遇见长江》给出了答案。这本书写作过程中采访了近百位长江商学院参赛校友,整理了超过100万字的素材,真实还原了这些企业家的疯狂追梦之旅。

一、有实力才能让梦想真正落地

2010年,央视财经记者区杰来长江读文创班,次年攻读EMBA。区杰一直是体育小白,极少锻炼,能坐车就不走路,能坐电梯就不爬楼。当戈九A队的马春美介绍她到长江的北京训练营跑步时,区杰提前悄悄练了一段时间,有了跑5公里的能力,才来到训练营。2015年春,第一次在教练的陪跑下,她一口气跑了7公里,超过了预期。教练夸她有天赋。区杰后来明白了,教练的鼓励是阳光普照奖,是所有新人的精神福利。

教练是具有权威的,一个权威人士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告诉你“你有天赋”,你当然愿意相信这是真的,接下来就练呗。区杰找到了新的兴趣点,她是一个计划性很强的人,一旦决心训练,就制订了计划表。戈十之后,她成为第一批戈十一的备战队员。

区杰没有参加戈十一,她觉得自己参加训练的时间太短了,在心理上有所顾虑,不够自信。戈十二的教练对她说:你不是不能跑,而是不敢跑。

为了储积信念,她多等了一年,为备战付出了很多,甚至挤掉了陪伴小孩的时间。人戈十二之后,她又重新调整了生活的重心,把精力放在陪伴小孩上。人不能什么都想要,那样很容易顾此失彼,但在不同时期,要有一个优先排序的过程,抓出对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坚定地一以贯之。

近3年,中国经济一年一个新词儿,前些年是大数据,接着是人工智能,现在是区块链。无论风口是什么,流行的概念是什么,人才和资本才是根本。中国的创业环境和美国大不相同,美国人笃信梦想,创业者有梦想的光环加持,但中国人的创业更实际,如果不谈落地,只聊梦想,就会被扫地出门。

戈壁的这批小伙伴内心还有梦想和情怀,但光有梦想还不够,要有实力才能让梦想落地。有梦想、有规划、有实力,是一个创业者的三要素。

二、十人成军,团队之力

戈赛选拔队员不是唯成绩论,队员之间的磨合与信任很重要。如果不在一起训练,就很难让别人了解你、信任你。每个队员都清楚,靠自己单打独斗远远不够,要让小伙伴们拧成一根绳,行动起来、坚持下来,才可能真正实现目标。

陆宏达是长江EMBA十九期校友,他也是戈赛的“精算师”,时时刻刻控制着节奏。戈八长江的单兵作战能力并不如中欧,但妙在借用了田忌赛马的道理。宏达通过拖拉战术,把力气借给另一名队员继军,赢了中欧的3名前队队员。

手拉手并肩跑在戈八中是个大杀器,一旦近处有其他商学院的队员,长江戈友就会暂时散开,直到长江赢得冠军,这个战术依然是秘密。这个战术延续到了戈九中。戈九正赛第一天,遇到级大风,赛事组委会差点取消比赛,这是戈壁挑战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沙尘暴。宏达组织A队,子良护佑B队,在恶劣天气中保持队形前进,长江戈九队的后队8人手挽手、肩靠肩,齐刷刷的队形像一支军队,他们在狂沙中出现时,有旁观者震撼其阵容,拍了照片。由此,长江这个秘密战术才开始流传在戈壁的江湖中。

戈赛就像打仗,在战场上冲锋不是打仗的全部,刺探情报、筑路架桥、后勤保障、筹资驰援,这些都是打仗的一部分。长江商学院管理学教授阎爱民教授评点说:“危机当中,面对生死的挑战,领导者更要鼓励理性质疑,保持开放、自由、宽松、包容的心态,发动团队参与,宽容错误,敢于担当。这就是格局。”

三、全力以赴,使命必达

什么是企业家,说白了就是一句话:这是一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成目标的人,他们有极强的自尊心,极其坚韧,视荣誉高于一切,全力以赴,使命必达。投射到戈赛上,他们豁得出去,敢拼敢干,除了荣誉,表现的更多是责任,是“我们之间相互的责任”。

长江商学院EMBA四期学员、曾任红牛公司(戈赛早期总赞助商)总经理的王睿说,戈赛好比一座金字塔,塔尖呈现的是中国企业家的精神面貌,毋庸置疑,戈赛提升了华人商学院的品牌效应;塔基则是国内近几年如火如荼的马拉松文化的映照。随着赛事的推进,戈赛的影响力向外扩散,最初受影响的就是企业家,大家出了戈壁后,周末开始以跑马拉松为乐,还会带着亲友团去徒步、户外探险,并将跑步潮带入公司。

在戈赛中,当一名队友达到体能极限或者受伤,犹豫要不要退出的时候,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我退出了,队伍怎么办?因为,一名队员退赛会影响整个队伍的成绩。很多戈友都面临着这样的抉择,这口气要是咬不住,自己就会全线崩溃,可如果自己退出了,别人又该怎么办?此时此刻,只有咬牙挺住,才能不辜负别人的付出。这一点是戈赛之魂,也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

四、以终为始,不畏未来

在生活中,常有很多类似戈壁的场景,无论戈壁上还是戈壁外,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去评估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所谓遇见最好的那个自己,就是找到最真实的自己,学会控制自己、包容他人。正所谓不忘初心、不畏未来,戈壁是自己给自己的一个承诺,为了这个承诺,必须坚持下去。

生活也好,事业也罢,每个人都有自己普通意义上的短板。当想去突破自己的短板、攻克一个难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外界的力量来清除一些认知上的障碍,需要一个合适的方式去突破自己。有的人去登山,有的人去跑步,大家都在寻找人生的下一个跑道。

戈赛是公司的演练沙盘,一个队员冲A的过程类似于成为企业家的过程,在戈赛中的角色也类似于在公司的角色,唯一和公司不同的是,戈赛更加考量人性,有超出公司范畴的内涵。商业和体育是两个不同的疆域,但竞争精神是一致的,甚至商界角逐的激烈程度一点儿不亚于体育赛事,企业家和运动健将一样,需要不断突破、不断刷新纪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