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負責編寫《手冊》的郭海鵬說,醫療隊負責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兩個危重症病房,約40%的患者是老年人,他們不能熟練使用普通話,於是編了這本手冊。郭海鵬:我們醫療隊主要負責危重症病房,患者需要隔離治療,但其中一些老人的子女不在武漢。

(原標題:山東醫療隊醫生編武漢方言手冊:很多老年人不會說普通話)

新京報訊 一份由83個詞語和短句組成的《援鄂醫療隊武漢方言實用手冊》(以下簡稱《手冊》)在網絡被贊“紮實”。除了文字版本外,還推出音頻材料。

《手冊》由山東齊魯醫院援助武漢醫療隊組織編寫,內容包含稱謂常用語、生活常用語、醫學常用語、溫馨常用語四個部分。負責編寫《手冊》的郭海鵬說,醫療隊負責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兩個危重症病房,約40%的患者是老年人,他們不能熟練使用普通話,於是編了這本手冊。

“你蠻槓”(你非常棒),“莫和不過”(不要害怕),“葛自尬加油”(給自己加油)……郭海鵬說,因危重症患者均處於隔離期,有緊張、恐懼心理,他們希望以這樣的溫馨用語來鼓勵患者,“家屬既然不能陪在身邊,那我們就要把這一塊儘量做好。”

山東醫療隊醫生編武漢方言手冊:很多老年人不會說普通話

《手冊》中的溫馨常用語部分。 受訪者供圖

老年人佔比大,不會說普通話

新京報:是什麼原因促使你們編寫了這份《手冊》?

郭海鵬:我們齊魯醫院醫療隊負責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的兩個危重症病房。2月7日下午到了武漢後,我們先做了防護培訓和國家關於新冠肺炎診療指南培訓。

第二天,一部分同事進入病房看看病人情況和人員配置,發現危重症病房中老年人特別多,佔患者整體的40%左右,溝通過程中發現他們很多人都不會說普通話。援助的醫療隊來自五湖四海,語言問題肯定不只是我們山東醫療隊遇到的問題。我們副隊長鬍昭教授說,既然發現了問題,就要用最快時間去解決。

新京報:《手冊》設置了哪幾個部分?

郭海鵬:我們問診時,會詢問患者的接觸史、和誰居住、和誰就餐過等內容,這涉及稱謂常用語。在生活常用語中,有“條舉”(掃帚)、“浮子”(毛巾)、“稱透”(整潔)這類詞,這些乍一看和醫生的工作沒有太大關係,但這是爲了掌握患者的生活環境和衛生習慣。醫學常用語中,包括“色少”(尿少)、“流鹹”(流口水)、“幾滿打針”(什麼時候打針)主要針對患者的症狀、臨牀表現和醫生的治療溝通等。此外,還有用於鼓勵患者的溫馨常用語。

山東醫療隊醫生編武漢方言手冊:很多老年人不會說普通話

山東援鄂醫療隊隊員在商討治療方案。 受訪者供圖

給被隔離患者安慰和鼓勵

新京報:爲什麼設置溫馨常用語這部分?

郭海鵬:我們醫療隊主要負責危重症病房,患者需要隔離治療,但其中一些老人的子女不在武漢。在隔離的情況下,沒有家屬陪伴,他們會有恐懼感和不安,需要交流和安慰。隔離期間,他們每天能接觸到的人,只能是我們醫護人員,既然家屬沒辦法給他們安慰,那我們就要把這部分儘量做好。

治療患者不是一個簡單的醫療行爲,只要和患者相關,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我們都會盡量顧及。和他們說“快要出去了”“給自己加油啊” “祝你早日康復”這些話,可以緩解他們的恐懼,增加他們治療的信心。

山東醫療隊醫生編武漢方言手冊:很多老年人不會說普通話

郭海鵬。 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這份《手冊》是如何製作和推廣的?

郭海鵬:我們先在同事和醫護人員之中徵集常用詞句。之後我聯繫了我在武漢大學上學時的老師,在武大師生和一些武漢老市民的幫助下,差不多用了一天時間就做出來了。

《手冊》做出來後,先發到了我們自己的羣裏。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還進駐了四川、重慶等好幾個地方的醫療隊,各個隊之間、隊員與隊員之間都有溝通。因爲語言問題是很多醫療隊面臨的問題,《手冊》就這樣被推廣出去了。

這個《手冊》做得比較匆忙,在臨牀溝通和交流中可能會遇到新問題,我們之後會進行完善。

新京報:除語言外,醫療隊隊員們還遇到哪些困難?

郭海鵬:天南海北過來的醫療隊,氣候、飲食、環境等多方面都不是很適應。我們隔壁是新疆醫療隊,他們的差異比我們更強烈。

當然,我們也得到了不少的幫助,可能知道北方人愛喫麪食,今天早晨醫院給我們提供的早餐是水餃。不管條件如何,醫護人員先保障自己喫飽穿暖,不生病。如果自己出了問題,談何去治療別人?

netease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韓佳鵬_NN984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