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近代诗坛领袖陈三立第四子,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故散原老人尝对人曰:“做诗,七娃子尚可。”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与钱仲联《近百年词坛点将录》均点列其名。1910年秋毕业于上海震旦学院,因为三个兄长皆在外谋职或求学,所以留在江苏江宁侍奉父母。

【说谍】陈寅恪胞弟,少年狂浪,抗战成国共双料特工,国学巨擘

1899年,陈方恪(左一)与兄长,祖父陈宝箴合影

​1920年秋经时任总统徐世昌等父执推荐,南下江西南昌“淘金”

据传时任江西督军陈光远曾问其:“老侄,你要出风头,还是缺钱用?”陈方恪拱手直言回道:“我开支太大,求老伯赏碗饭吃。”在此后几年之中,得到赣省多任督军眷顾,先后担任江西图书馆馆长、景德镇税务局局长、田亩丈量局局长、釐金局局长以及地方关口税务局等肥差,职务调动频繁,日进斗金,宦囊充溢,不亦乐乎。期间陈方恪曾多次携金返沪,王谢公子,故地重游。日夜出入于书寓花巷,追莺戏蝶。并结识身材窈窕、面容姣好、略通诗文且小他十岁之花国中人孔紫萸,两人一见倾心,交往密切,私定良期。

【说谍】陈寅恪胞弟,少年狂浪,抗战成国共双料特工,国学巨擘

1915年,陈方恪上海留影

后来,陈方恪对自己年轻时荒诞之举似有所反思,颇感悔意:“予频年以来,飘萍南北,青眼未逢,黄尘何极!独优伶倡伎之中不少激楚流连之子,渐成倾盖之交,感缔蕴袍之约,纬繣至今,负人者多矣。”

其在《高阳台.楚青丈属题霓裳艳影》云: 檀板金樽,绿杨池馆,相逢身在他乡。怨曲重招,人间未许商量。座中满目新亭客,忍同拈、红豆凄凉。更何如、侧帽簪花、白首欢场。少年未抵千金诺,听离莺负了,旧日王昌。屈指繁华,娇名罗绮难忘。 多情已分天将老,叹春风、髩影无双。祗销凝、刘郎寐莫,归卧银釭。

1938年3月梁鸿志等人在日本人扶持下于南京成立“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梁字仲毅,后更字众异,福建长乐人。曾祖梁章钜官至广西、江苏巡抚,为嘉庆年间著名文学家、收藏家。其父梁佟年,为福州大收藏家林寿图长婿。梁富书画收藏,又工于诗,得宋人韵致,有《爰居阁诗》传世。陈方恪与梁为诗文知己,梁亦经常接济陈家,故交谊颇深。同年十一月,陈方恪确因家室开支所累,被梁鸿志、陈群等昔日友人拉拢至南京,后被聘为教育部编审。

【说谍】陈寅恪胞弟,少年狂浪,抗战成国共双料特工,国学巨擘

文人,汉奸梁弘志

陈方恪在年底将家属、仆人接到南京,租居于城南长乐路。小客厅内挂有谭延闿所题“屯云阁”、吴湖帆题“浩翠楼”二斋额。壁间还有汤定之、姚茫父、陈半丁、吴湖帆等人所赠之书画,还有一幅陈衡恪与齐白石于民国初年在北京合影照片。时陈方恪友人之中,被梁鸿志拉入维新政府者颇多。今人较为熟悉者有:冒孝鲁、蔡哲夫、谈月色、龙榆生、张次溪、陈巨来、钱仲联、刘淑度等人,或为一时生活所迫,或为蝇头小利所惑,令人有红花坠泥与之俱黑之感。虽门外虎啸狼嚎,警笛不绝。而室内诗友重逢,感慨难禁,每人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后陈方恪又先后被聘为汪伪政府考试院“考选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南京国学图书馆馆长”、“中国文艺协会”理事等职,皆因夫妇两人鸦片烟瘾过大,加之应酬较多,入不敷出之故。期间曾有弟子因生活所迫来托其谋个官差为生,长吁短叹劝道:“我在此只是为了混碗饭吃,解决全家十余口人生活。否则我怎能干呢?”命弟子回家做些正经生意,千万不要卷入此中。某年春节,与友人登中华门远眺,倚长干桥栏眺望秦淮河水,凭吊雨花台畔方孝儒墓。独立斜阳,内心为之感慨不已。

【说谍】陈寅恪胞弟,少年狂浪,抗战成国共双料特工,国学巨擘

南京方孝孺墓

1941年8月,著名的佛学经典出版机构,金陵刻经处因深受日伪人员侵扰,“深柳堂”亦在日军攻城时被毁,杨仁山居士葬身之塔院亦受损,一时无人愿意出面经营。杨家后人欲借陈方恪在汪伪政府中影响,邀请其出任经理与董事会代表。次年年底,陈方恪开始与抗日地下组织人员来往,经常有人在夜晚来金陵刻经处。有南京洪帮正义堂堂主朱亚雄、洪帮前辈莫老太、理教金陵山主尚武、失意少将顾震以及安徽芜湖、当涂一带帮会大佬们等与其往来。

【说谍】陈寅恪胞弟,少年狂浪,抗战成国共双料特工,国学巨擘

今世界非遗之地金陵刻经处

1943年春天,陈方恪早年在上海结识之洪帮同门(五圣山)兄弟、时为重庆军统局高干(元老级)徐亮(原名:徐为彬。戴笠早期‘密查组’成员,息烽训练班少将副主任)秘密派遣特工马杰潜入南京,并与陈方恪取得联系,邀其加入地下抗日组织,陈闻之态度积极。后报经重庆方面同意,正式成为军统运用人员,并确定其化名与职务。分配其主要任务是掩护在南京之军统潜伏组,搜集汪伪政府情报,并尽可能对汪伪高官中之陈公博、缪斌等人进行联络与策反。

【说谍】陈寅恪胞弟,少年狂浪,抗战成国共双料特工,国学巨擘

战后第一个被处决的汉奸,缪斌

不久,潜伏组将电台藏入金陵刻经处,报务员则以远房亲戚身份长住刻经处,因当时敌后特工人员经费时断时续,故陈方恪常常为之借债筹款以解日常开支之急。与此同时,还与中共情报人员徐楚光等人有过秘密接触,成为中共情报系统的外围分子。

【说谍】陈寅恪胞弟,少年狂浪,抗战成国共双料特工,国学巨擘

徐楚光烈士

名望家族的公子、社会名士一变为国共两家之谍报人员,真是令避难后方之兄弟、亲友们连做梦都未曾想到之事。由于潜伏电台经常在深夜工作,电波信号被日军宪兵司令部情报人员测出具体方位。后侦知其中有涉及汪伪政府高官,故未轻易采取行动,秘密监视,以静制动,试图一网打尽。而同年七月,汪精卫签发“第伍壹叁号国民政府令”:任命陈方恪为南京国民政府秘书。

【说谍】陈寅恪胞弟,少年狂浪,抗战成国共双料特工,国学巨擘

陈方恪所书扇面

1945年3月某日,军统特工金志涛在上海开往南京之火车上伏击一名日本军官,从其随身皮包内获得一份重要情报,随即命潜伏组用电报发往重庆。金拜托陈方恪在发报完毕后,即行销毁情报资料,但其中有一份图表因价值较高,陈方恪未忍销毁,携归后藏于一本线装诗集封套里。此时日军宪兵队已派遣便衣从多方面监视金陵刻经处,随时准备闯入抓人。而入住刻经处之军统特工与电台已无法再转移出去,只得将密码本烧毁,将电台藏于刻经工人房内。但一种在劫难逃之预感,已弥漫于众人心头。

1945年8月5日下午,一队日军宪兵冲进金陵刻经处,直奔后院,将两名军统特工捕获,电台也被搜出,另有三名工人亦被捕。陈方恪恰巧正遇朋友在门外谈话,见事不妙,乘乱混出大门之后,立即电话通知缪斌及隐藏在某医院内之金志涛,随即躲入密友家中,缪斌闻讯即逃往上海。日军宪兵开始搜查其房间,甚至将室内地板全部撬起。孔紫萸乘宪兵不备,将藏有日军图表之线装诗集扔进在燃火之灶膛内,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说谍】陈寅恪胞弟,少年狂浪,抗战成国共双料特工,国学巨擘

【陈家抗战后合影,后排左陈方恪、陈登恪、孔紫萸、陈隆恪、陈寅恪、陈康晦;前排左起唐筼等】

​陈方恪本想逃往安徽皖南或重庆,一怕日军盘查,无法出城,二怕连累家人亲友,故未敢贸然行动。遂托人向汪伪政府高官陈公博、陈群、梅思平等人求救。次日早晨,其回家探听风声时,被守候之日军宪兵抓获,随即押往宪兵队,关在地下室里。在审问时,对刻经处所藏军统电台推说毫不知情,仅是借房屋给不认识人居住。又逼问此事与汪伪高官缪斌等人是否有关联,亦坚不吐露实情,遭受严刑逼供。后经汪伪高官与日军将领疏通,三天后,刻经处三位工人被释放,但陈方恪因案情严重,又不予“配合”,故继续羁押。

【说谍】陈寅恪胞弟,少年狂浪,抗战成国共双料特工,国学巨擘

8月9日,陈方恪被宪兵押往上海,在驻沪日军协助下,包围缪斌位于绍兴路上之寓所。一欲捕获缪斌与陈对质,另欲捕获其他军统特工。此日电台中已经广播苏联对日宣战消息,日军闻之皆神情沮丧,已无心再深入追查,遂将陈方恪押回南京。又倍受酷刑折磨,险些丧命。

8月14日,电台中播放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消息,日军已经自顾不暇,无人再过问陈方恪案件。次日,经过汪伪官员居间调停,日军允许担保假释,但须随传随到。仅短短十天时间,陈方恪已是满头白发,瘦骨嶙峋,体重仅四十余斤,令人惨不忍睹。

【说谍】陈寅恪胞弟,少年狂浪,抗战成国共双料特工,国学巨擘

9月下旬,军统局要员飞抵南京、上海等地,视察接受敌伪资产和布置肃奸事宜。同时召见一些在抗日期间有功之军统地下特工人员,予以慰问和嘉奖,传陈方恪亦在其中。

1946年年底,军统局改编为国防部保密局,编制缩小,大量裁员,遂解除与陈方恪关系。然对其当年曾借款资助军统潜伏人员开支,却未予以应有之经济补偿。据传后来身居军情系统要职之洪门兄弟徐亮,也仅用几块烟土以私人名义予以象征性补偿而已。

【说谍】陈寅恪胞弟,少年狂浪,抗战成国共双料特工,国学巨擘

陈方恪

解放后,陈方恪依旧居住在南京。后在毛泽东,陈毅的关心下,迁居牯岭路26号的小洋楼里,陈本人也被安排在《江海学刊》杂志社任编辑。

1951年,夫人孔紫萸去世。1966年1月3日陈方恪逝世于南京,享年75岁。

【说谍】陈寅恪胞弟,少年狂浪,抗战成国共双料特工,国学巨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