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12日),湖北省衛健委官網發佈的最新疫情情況,新增了新冠肺炎"臨牀診斷病例"的具體數字。通報顯示,湖北現有疑似病例11295人,當日新增臨牀診斷病例4890例,現有臨牀診斷病例10567例。臨牀診斷病例指的是什麼?與確診病例有何區別?就此,總檯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央指導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

1

什麼是臨牀診斷病例?爲什麼要新增臨牀診斷病例?

童朝暉: 第五版衛健委的方案裏已經對湖北地區已經提出來臨牀診斷病例問題。

湖北省今天通報中新增的“臨牀診斷病例”是什麼?中央指導組專家解答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修正版)

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有臨牀診斷。平時診斷肺炎時,實際上病原學百分之二、三十要靠臨牀百分之七、八十來診斷。所以這次在湖北地區增加了臨牀診斷病例。前段時間我們主要靠核酸來進行確診病例,但實際上有一大部分疑似病例按照臨牀表現都有:1、有流行病學史;2、發熱、呼吸道咳嗽、憋氣的症狀。然後進行查體檢查臨牀特徵,做CT影像後進行一個綜合診斷。

2

核酸檢測和CT影像有什麼區別?哪個診斷比較重要?

童朝暉: 這些對臨牀醫生來講都不可缺少,要做一個綜合判斷,綜合分析。要考慮核酸的相關化驗,也要分析CT影像。作爲一個呼吸科醫生,作爲一個臨牀危重症醫生,我們要仔細詢問病史,發現臨牀的蛛絲馬跡,運用現代技術進行臨牀查體,包括這次的核酸技術。CT影像既是放射科醫生的專長,也是臨牀醫生的看家本領,我們經常一眼就能看出來(問題)。所以要綜合分析,不能強調某一個的重要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