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召開。進口博覽會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商品展示交易會,中國將其列爲2018年的四大主場外交之一,與博鰲亞洲論壇、上海合作組織峯會、中非合作論壇並列,彰顯了其非同一般的政治和戰略意涵

不一般的進口博覽會

2017年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上,習近平主席親自宣佈中國將在2018年召開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隨後的多個雙邊和多邊外交場合,習主席都親自向國際社會推介進口博覽會。在最近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峯會上,中國決定擴大進口非洲商品特別是非資源類產品,支持非洲國家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並宣佈免除非洲最不發達國家參展費用。因此,不難看出中國對於進口博覽會的重視已經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商業博覽會。

進口博覽會集合了類似世博會的政策和商品展示、進口版的廣交會、以及中國版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三重功能或者說職能,其不一般性可見一斑。具體來看,它包含了三個組成部分:國家展、商品和服務貿易展、虹橋國際經貿論壇。國家展主要是參展國的貿易投資相關領域的政策展示,促進彼此的政策溝通和交流。商品和服務貿易展是主體,進口博覽會將商品展示細化爲六大板塊的展示,包含了消費電子及家電、服裝服飾及日用消費品、汽車、智能及高端裝備、食品及農產品、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共六大板塊,所有參展企業都必須符合“雙境外”的條件,即企業必須是境外企業,產品必須是境外生產。參展產品代表了行業和企業的先進水平。虹橋國際經貿論壇則作爲就全球經濟和貿易問題進行溝通和交流的平臺,本屆論壇的主題爲“激發全球貿易新活力,共創開放共贏新格局”;三場平行論壇分別以“貿易與開放”、“貿易與創新”、“貿易與投資”作爲議題,料想以後的討論議題並不僅僅侷限於貿易主題。這一論壇有可能成爲承載和傳遞中國對於全球經濟治理的話語平臺。因此,進口博覽會實際上是中國主動搭建了一個貿易交流平臺,以主動開放中國市場,有力降低進口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爲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發揮引領作用。

“永不落幕”的進口博覽會

進口博覽會的會期是11月5-10日,其不一般的特性表明中國並不會侷限於將其作爲單純的進口商品交易會。其中,如何讓進口博覽會發揮持續性的影響,成爲“永不落幕”的博覽會可能不只是口頭希望,而是舉辦這場不一般博覽會的重點考慮。

首先,“永不落幕”的基本內涵在於其可持續性。進口博覽會不只是辦一屆,要一年接一年地辦下去,如何讓進口博覽會具有可持續的吸引力,對於招展和招商而言都是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對於參展商而言,通過這個平臺是否能夠更加便捷地進入中國市場,獲得切實的商業利益,無論是眼前還是長遠,是最核心的考量因素。對於採購商而言,是否能夠最高效同時低成本地獲得優質產品,也是關鍵。因此,進口博覽會的主體是交易的雙方,如何讓進口博覽會長期吸引參展商和採購商是可持續的前提和基礎。因此,首屆進口博覽會在通關便利、商品展示和確保交易方面做了大量而細緻的準備工作。特別是在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供高效的展示和交易服務方面。爲了確保展示交易的順利進行,進口博覽會上線了一站式交易服務平臺,實現線上線下聯動。例如,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海交易團組建了四大采購商聯盟,分別爲跨境進口電商聯盟、大型零售商聯盟、綜合貿易服務商聯盟和展示展銷服務聯盟,實現上海採購商與進口博覽會參展商的精準行業對接。未來,進口博覽會還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國內國際採購商來上海集中交易,從這個意義上講,進口博覽會提供了一個永久性的交易平臺。

其次,爲了確保“永不落幕”的進口博覽會,籌備工作和服務工作並不僅僅侷限於11月5日-10日,在上海的國家會展中心將建立永久性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臺。例如東浩蘭生集團進口商品展銷中心。目前,新西蘭國家館、蒙古國家館等入駐客戶已經確認既參加進博會6天展示,又入駐365天常年展示平臺,真正體現了從“展品”到“商品”的轉變,能讓消費者不出國門就能零距離地體驗進博會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最後,對於中國而言,“永不落幕”的進口博覽會的更深遠的溢出效應在於持續性地推進國內的改革發展,不斷優化經濟結構和推動產業升級轉型。如果說40年前的改革開放是以市場換技術,如今開門辦進口博覽會,則是希望通過新商品的展示,來引領和推動國內企業創新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需求。圍繞進口博覽會所展開的一些列制度和規則調整已經開始釋放紅利,比如降關稅,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的公告,自2018年11月1日起,降低部分工業品等商品的最惠國稅率,涉及1585個稅目,約佔中國稅目總數的19%。5月1日起對絕大多數進口藥品實施零關稅,7月1日起降低汽車及零部件、部分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2018年以來中國已經實施4次自主降稅,使得關稅總水平由2017年的9.8%降至7.5%,平均降幅達23%。同時,在完善和推進營商環境改革方面,中國政府也在不遺餘力推進,進口博覽會的舉辦地上海作爲開放的先行者,7月發佈了《上海市貫徹落實國家進一步擴大開放重大舉措加快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行動方案》,明確了5個方面、20項任務及100條舉措。此次公佈的“擴大開放100條”可謂是全方位的,涉及到金融服務、製造業等各個方面的具體開放舉措。

總之,進口博覽會將有望成爲打造新時代中國經濟增長新動力的促進平臺。以新商品展示交易來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從過去“出口、投資和消費”三駕馬車向“中國智造、中國市場和中國資本”三大驅動力轉型。這一新平臺也爲中國更好運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提供了機制性的保障。歸根結底,“永不落幕”的進口博覽會,其最爲深遠的內涵在於持續不斷地推動中國的改革與發展。

作者繫上海國研院院長助理、世界經濟所所長

編輯:張珺、葛介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