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投資者對美國股市的瘋狂追捧,尤其是對科技股的癡迷,讓很多市場觀察家不安地聯想到2000年爆裂的互聯網泡沫。不過,在最近發佈的分析報告中,高盛集團話裏話外透露出的訊息是:感到不安的人,多慮了!

  高盛指出,拿科技股當前的強勁上漲與2000年相比,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做法。

  目前,高盛給予科技板塊的評級仍爲“增持”,並建議投資者應該繼續買入與該板塊相關的資產。

  根據FactSet發佈的數據,在過去的一年裏,科技股漲幅爲47.8%。雖漲勢強勁,但若與科技泡沫爆裂之前的漲勢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數據顯示,在過去五年裏,美股科技板塊漲幅爲149%;1995年至1999年之間,該板塊漲幅接近700%。此外,科技股目前的市盈率較標普500指數有22%的溢價,低於長期平均水平(31%)。

  高盛認爲,科技股本輪漲勢與上世紀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的五年時間跨度之間的一項關鍵區別因素在於,金融危機之後的五年裏科技公司股價的表現並不好。

  針對目前市場內流行的關於“五大科技股市值在標準普爾500指數中佔比過高或催生巨大風險”的說法,高盛也持反對態度。

  據報道,摩根士丹利在近來發布的報告中指出,五大科技股(蘋果、微軟、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和Facebook)市值之和,在標普500指數總市值中所佔份額近20%,創下有史以來最高水平。

  具體來講,五大科技股的市值之和爲4.85萬億美元,標普500指數總市值在26.7萬億美元左右。

  儘管少數科技股在美股中占主導地位不是稀罕事,但是當前五大科技股在美股中的主導地位可能已達到華爾街不得不密切關注的程度。對於那些想通過投資安享晚年或有其他長遠目標,但卻不知道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有多危險的投資者來說,這更是個大問題。

  摩根士丹利美國股票策略主管邁克-威爾遜(Mike Wilson)指出,這種份額是前所未有的,包括在科技泡沫時期。

  與此同時,雖然很少有人認爲科技股的瘋狂上漲已經到了盡頭,但一些基金經理擔心,作爲美股上漲領頭羊的科技股已經變得過於搶手、估值過高,導致該板塊正在面臨行情逆轉的風險。

  自去年起,瑞銀全球財富管理科技分析師凱文-丹尼安(Kevin Dennean)便開始逐漸收窄對科技股的風險敞口。科技公司越來越高的估值、以及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實際需求,讓這位分析師感到不安。

  對此,高盛不以爲然!

  在報告中,高盛表示,在過去三個月裏,五大科技股在標普500指數漲幅中佔據12%的份額,該比例低於2001年、2012年、1996年以及1991年等極端時期的水平。

  總的來說,高盛繼續看漲科技股,認爲科技股派對尚未結束,並建議客戶增持科技股,要麼增加對更進一步的週期性反彈(科技硬件和半導體股)的投資,要麼增加對溫和經濟增長環境(軟件和服務股)的投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