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敷能散熱、令血管毛孔收縮等,常用於發熱退熱、熬夜後減輕黑眼圈、運動扭傷消腫、拔牙後消腫止痛、小面積燙傷等。

冰敷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時 機

發熱時:超過38.5攝氏度,可冰敷。

受傷後:24小時之內的急性期,用冰敷;48小時以後的亞急性期和慢性期,要用熱敷。

部 位

頭腳:不可一起來。若爲高熱病人,將冰袋敷於前額、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等有大血管通過的部位。

枕後、耳郭、陰囊等處:忌冰敷,以防凍傷。

腹部:不宜冰敷,以防腸痙攣或腹瀉。

冠心病伴高熱:應避免足底冰敷,以防一過性冠狀動脈收縮引起心絞痛。

時 間

冰敷早期引起的生理效應是血管收縮,接着是缺血效應,進而導致局部組織壞死。所以,冰敷不宜過久!

發熱時:冰敷半小時爲宜。量體溫時,應拿開冰敷半小時後再測才準確。

運動受傷後:冰敷時間決定於冰敷的溫度。如果冰袋的溫度在15攝氏度以上,可冰敷30分鐘以上;如果冰袋的溫度低於5攝氏度,則不能超過10分鐘。兩次冰敷間隔40~60分鐘。

眼睛:時間不能太長、過勤,每次10分鐘爲宜。

小貼士

冰不能直接接觸皮膚。最好包一個布袋或是毛巾,防止凍傷皮膚。

特殊人羣不宜冰敷。如年老體弱、水腫、心臟疾病病人,虛寒證、妊娠婦女等。

看完有何感想,留言告訴小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