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发,日本朝野反应之快、态度之热诚,令人感佩。

1979年9月7日,武汉与日本大分市结为友好城市——

自1月27日,大分市陆续将3万个口罩、400套防护服、400个护目镜运往武汉,并开始为武汉募捐:

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二階俊博代表日本政府,对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表示深切慰问:

日本将以举国之力,向中国提供支援。

2月10日,二階俊博提议所有自民党国会议员每人出五千日元捐给中国抗击疫情:“当我们友好的邻国遇到困难,提供支援是理所当然的”。

针对个别日本人不友好的言论,日本学校通知家长、孩子注意言行:

舞鹤市政府驰援大连的物资,引用王昌龄《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日本汉学素养很高,援华物资每每引经据典——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契合当下情势:

同时也在表达对中国文化的敬意。

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日本首相菅直人特意提到梅屋庄吉长期帮助孙中山进行革命,“今年恰逢辛亥革命100周年。其领导者孙文先生曾让许许多多的日本人为之深切铭感和强烈共鸣。”

日本朝野对辛亥革命的同情和巨大支持、日本成为革命党的海外大本营,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和情感渊源,非简单的“别有用心”所能涵盖。

天武天皇之孙长屋王,曾将绣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千架袈裟送给中国高僧,给鉴真大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认为日本是“有缘之国”,决定接受邀请,东渡日本弘传佛法,历经艰辛,矢志不渝,成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代表性人物。

如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所言:“把日本人民从丛林世界中拯救出来,而引导到今天这样的文明境界,这不能不归功于佛教和儒学。”

日本、朝鲜同属儒家文化圈,视儒家文化为华夏正统。

神州陆沉,朝鲜用“胡皇”、“清虏”称呼满清,出使满清的朝鲜使节感叹:“周旋异域,日见丑类,凌逼饱尽,无量苦痛,磬折腥膻之庭,跪叩犬羊之赐”,满清“骑天下士大夫之项,扼其咽而抚其背,天下之士大夫率被其愚胁”。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剃发之天子也。一剃发则胡虏也,胡虏则犬羊也”。

因此,孙中山、同盟会的革命主张引发日本的强烈共鸣:

在日本最知名的中国城市,北京、上海之外,首推武昌(武汉)。

福泽谕吉听闻戊戌变法,当即发文,认为日本“应当回报几千年来的师恩之国,今后在文明上相互促进,期望两国成为真正的兄弟之国”。

武昌起义爆发,梅屋庄吉一次性向革命军捐出的巨款,相当于现在的11亿至15亿日元。

日本社会对武昌起义的态度,从前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的名字即可一见端倪——

木寺昌人曾向媒体解释,他于10月10日出生,1911年那天武昌爆发了辛亥革命。他的名字“昌人”中的“昌”就取自“武昌”。

日本民众如何看待新冠病毒?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