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華盛頓郵報》和德國電視二臺等媒體11日發佈的一項聯合調查報道給出詳細答案: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曾和德國聯邦情報局(BND)在數十年間共同控制瑞士公司Crypto AG,通過其銷往世界上百個國家的加密設備竊取外國政府通信情報。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總部位於瑞士楚格州的Crypto AG依靠在二戰時期爲美軍生產密碼編制設備起家,此後數十年,它成爲加密設備行業的領軍企業,將產品銷往逾120個國家,爲這些國家的情報、外交和軍方人員提供通信渠道。

(原標題:數十年“不分敵我”有密全竊,美中情局被爆竊取120國情報)

【環球時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李勇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邵一佳 陳欣 王偉 柳玉鵬】美國如何欺騙其他國家,竊取情報的同時賺取鉅額資金?美國《華盛頓郵報》和德國電視二臺等媒體11日發佈的一項聯合調查報道給出詳細答案: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曾和德國聯邦情報局(BND)在數十年間共同控制瑞士公司Crypto AG,通過其銷往世界上百個國家的加密設備竊取外國政府通信情報。CIA自以爲是地認爲,這項計劃是“間諜戰的勝利”,保護了美國及其盟友的利益。但諷刺的是,華盛頓監控的對象包括土耳其、日本、韓國等盟友,就連當時與美國合作的德國都驚訝於其“諜報世界沒有朋友”的做法。在《華盛頓郵報》看來,CIA這項計劃“對現代間諜活動意義重大,其廣度與持續性有助於解釋,美國在全球監控方面如何養成了貪得無厭的胃口,而這在2013年‘棱鏡門’事件中已經暴露出來”。不止於此,韓國媒體說,該醜聞令近年來總是指控中國企業“竊密”的美國人處於“自打嘴巴”的尷尬境地,引發巨大爭議在所難免。

美德媒體的報道來源是CIA沿革史機密檔案和BND一份類似文件,另外,它們還採訪了一些西方情報官員和Crypto AG員工。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總部位於瑞士楚格州的Crypto AG依靠在二戰時期爲美軍生產密碼編制設備起家,此後數十年,它成爲加密設備行業的領軍企業,將產品銷往逾120個國家,爲這些國家的情報、外交和軍方人員提供通信渠道。相關文件明確提及了62個國家,包括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但中俄並不是Crypto AG的客戶。

文章披露說,上世紀50年代,美國成功說服Crypto AG降低賣給其他國家的設備的加密強度,相應損失由美方補償。到了上世紀70年代,CIA及負責密碼破譯的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幾乎控制了該公司的方方面面,它們與BND聯手,決定其人員僱用、技術設計、算法植入和銷售對象。美德事先僞造程序植入設備中,當其他國家使用時,它們就可以破解各國用來發送加密文件的代碼。

《華盛頓郵報》形容這是CIA史上“最大膽的操作之一”。美國藉此掌握了大量祕密情報,比如1979年至1981年伊朗人質危機期間的伊朗各部門之間的通信,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時期的阿根廷軍方通信等。在上世紀80年代,這家瑞士企業爲NSA提供了大約40%的他國外交通信等情報。

CIA文檔自誇,這項計劃是“情報界的絕招”。Crypto AG的鉅額收入被美德瓜分,與此同時,也有其他國家政府願意用高價從美德那裏獲得機密內容。美國《紐約時報》稱,至少以色列、英國、瑞典等國知道該計劃。

不過,美德合作關係據稱從一開始就被關於金錢、道德底線等問題的摩擦縈繞。對CIA來說,BND看上去專注於斂財,美國人需要“時常提醒德國人,這是一項情報行動”;而德國人則對美國人監控所有對象,甚至包括其親密盟友的做法感到驚訝,比如北約成員西班牙、土耳其、意大利等。

“德國之聲”12日報道稱,德國聯邦情報局在1993年退出了這項行動,將其在Crypto AG擁有的股權賣給CIA。德國認爲該行動的風險太高,且該國在柏林牆倒塌後的優先任務發生改變。德國情報專家施密特-艾恩鮑姆對美聯社表示,西方情報機構與Crypto AG之間的聯繫也被外界懷疑過。1992年,該公司一名銷售員在伊朗被捕,坐了幾個月的牢,據稱BND爲將他放出來花了100萬美元。此事也是德國決定不再參與該行動的原因之一。

德國退出後,CIA繼續控制Crypto AG。美方何時結束這項行動不得而知。2018年,Crypto AG資產被賣給兩家企業:來自瑞士的CyOne Security只將安全產品賣給瑞士政府;瑞典公司Crypto International則接管了其品牌和國際業務。目前,仍有許多國家在使用Crypto AG的產品。

高仰止 本文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責任編輯:姚文廣_NN168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