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魯智深殺了鄭屠,當天就逃出了渭州,一路上東逃西奔,急急忙忙,一直跑了四十多天,來到了代州雁門縣。在這裏他終於遇上了之前救下的金翠蓮父女。原來自渭州一別後,金老漢在前往京城途中遇到了一位故友,隨之來到雁門縣,並經故友做媒將女兒嫁給了當地七寶村的趙員外,父女倆總管有了着落。

  偶遇恩人魯智深,金氏婦女自然喜出望外,請魯智深到城中的酒樓喝酒。這時,金翠蓮的丈夫趙員外趕到。他早就聽金翠蓮父女介紹過魯智深的事蹟,對其非常敬佩,便將魯智深請到了家中熱情接待。

  不過,由於魯智深逃犯的身份,不便在家中久留,趙員外便提出讓魯智深前往五臺山文珠院落髮爲僧。魯智深爲人灑脫,滿口應允。於是,第二天兩人便一同來到了五臺山上。

  文珠院的主持名叫智真長老,對於趙員外的到來非常高興。因爲趙員外長期對文珠院提供資助,又與自己關係甚好,故此當趙員外提出讓所謂的表弟魯智深出家時,智真長老便一口答應了下來。從此,魯智深成了貨真價實的和尚。

  魯智深在五臺山,好事沒幹一件,壞事倒是做了不少。在佛殿內到處大小便不說,喝酒鬧事也成了常態,甚至還鬧出了毆打僧人、踢壞山門、偷喫狗肉、打爛金剛這等無法無天之事。寺中衆僧對魯智深無不深惡痛絕,紛紛要求智真長老將魯智深趕出文珠院。

  智真長老對於魯智深的態度非常特別。魯智深來到文珠院時,寺中首座便認爲“卻纔這個要出家的人,形容醜惡,貌相兇頑,不可剃度他,恐久後累及山門”,建議智真長老不要收下魯智深,結果遭到拒絕。後來魯智深多次犯事,智真長老都一直千方百計護着他,不願將其趕走。

  智真長老爲何會如此看好魯智深呢?答案在書中第四回他與魯智深見面之後。當首座及其他僧人都建議智真長老不收魯智深時,長老說了一句話:“他是趙員外檀越的兄弟, 如何撇得他的麪皮?”此語分明就是人情。不過最關鍵的並不在此,而是接下來他的舉動:

  焚起一炷信香,長老上禪椅,盤膝而坐,口誦咒語,入定去了。一炷香過,卻好回來,對衆僧說道:“只顧剃度他。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記吾言,勿得推阻。”

  後來魯智深離開文珠院時,智真長老又送了魯智深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與後來魯智深一生的境遇完全一致。

  由此可見,這位智真長老的真實身份遠非一個文珠院的主持那麼簡單。《水滸》中的張天師是道家神仙的代表,而智真長老則是佛家神仙的代表。與張天師一樣,他也能夠預知過去和未來。

  參考書籍:《水滸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