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改革開放中的雙流人物 | 具有豐厚文化底蘊的棠湖公園

老幹部王澤枋訪談

走進樹木蔥蘢、綠意盎然的棠湖公園,目光所及之處,花團錦簇、綠蔭繞堤,園內遊人如織,城市和自然環境在這裏和諧共生。這座於1986年奠基,1987年3月1日正式開建的園林已經成爲每個雙流人無法割捨的情結。

“記得那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初期,雙流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經濟開始活躍起來,在物質生活得到基本滿足以後,人們對於環境的追求也越來越高。而當時大家呼聲最高的就是希望在城裏建一座公園。爲了順應市民的期待,縣政府決定在縣城西南角以火燒巖爲中心進行徵地拆遷建設公園。”雙流原政協副主席王澤枋回憶說,雙流經濟剛開始起步,但要建設公園需要大量資金。

在幾經會商後,決定以成昆鐵路爲界,動員鐵路以西的雙流各界人民集體捐款建設公園。 “我那個時候一個月工資只有60多元,但爲了響應政府號召,就捐了30多元錢,相當於半個月工資都捐了。”王澤枋回憶說。

1987年3月1日,棠湖公園一期終於開建,在短短的9個月後,於是1987年12月初完成建設,“咱們這個公園湖以棠名,園依湖就,故名‘棠湖公園’。”王澤枋說。據介紹,棠湖公園環湖巧建多個景點,巧妙地融合了雙流的歷史文化淵源,幾乎濃縮了當時整個雙流土地上的歷史遺蹟、人文景觀、河山秀色、時代風貌,通過建設形態各異的樓、臺、亭、閣、廊、祠、軒、塔……利用各式橋廊將其串聯成片、綴成串,使人宛如誤入西湖的桃柳長堤,蘇州的園林亭閣,滇池的漣漪碧水,花溪的迴環往復,充分展現出中國古代園林多景區集錦式的格局。 “瞿上堂、薰風塔、蔣琬祠……都是咱們古代雙流的一個個縮影。”

說起棠湖公園的景點,王澤枋感慨道。如今,海棠文化已經成爲棠湖公園的“靈魂”,一年一度的海棠花會都會吸引無數遊客紛至沓來。而成都市民一說起賞海棠,首先就會想到棠湖公園。

據王澤枋回憶,1987年12月18日,棠湖公園舉行了開園典禮暨首屆棠湖交易會,“當時歷時7天,至24日結束,成交額達8000餘萬元。交易會期間,主辦單位邀請中央、省、市11家新聞單位152名記者參加採訪,可謂盛況空前。”王澤枋說。

而據史料記載,於1991年舉辦的“第五屆棠湖交易會暨水上燈會”,10餘組大型燈組和上千盞彩燈燈火璀璨,每天都是遊人如織。

1998年6月,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廣都長蔣琬銅像落成。該銅像坐落於薰風塔下蔣琬祠內,由本土畫家楊允澄繪製,雕塑家孫效文、孫效斌雕塑。

2002年3月5日至8日,雙流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作出棠湖公園拆牆透綠等決定。於是,在廣泛徵求王澤枋等文化名人意見建議的基礎上,興建瞭如今的激情廣場和文化牆,文化牆高5米、長60米,採用石刻的藝術形式,向人們展示了古雙流燦爛的發展史,並與同區景觀相呼應,充分體現了棠湖公園以海棠命名的園林特色。

40年來,棠湖公園突出了公益性、社會性和文化旅遊內涵,成功地舉辦了“成都市第21屆燈會”“五洲國際燈會”和一年一度的海棠花會,還舉辦了享譽國內外的“棠湖國際書法邀請展”等文化活動。

記者  張博

編輯 曾萬娟

審覈 楊敏 劉薇

覺得不錯點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