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即佛陀所宣說教法,經阿難等結集之,初以口傳,後以文字記載,舉凡文句、書籍,均稱爲經典。若有人能虔誠誦持,諸天護法也會隨侍聽聞,所以能以恭敬心誦持經典的人,必常爲諸天善神所護佑。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經典浩如煙海,博大精深,卷數達二萬多卷、字數達三億之多。各種經典都是對治各種煩惱的,每個人根基不一樣,喜歡的經典也不一樣。學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寺院法會期間大衆同法師一起恭敬誦讀經典,平時在家自己誦經有以下幾點應注意的事項提醒同修:

誦經前要將雙手洗淨,且不論喫素或喫葷食,誦經前都應先刷牙漱口。

2. 選擇無人打擾之處,避免他人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打斷自己誦經。

3. 學佛的人宜戒除洋蔥、蔥、大蒜、韭菜、香菜等氣味辛臭的食物,且避免飲酒。若剛食用過以上食物或飲過酒,不宜誦經。須刷牙漱口,在通風處待一陣子,待氣味散盡,纔可持誦經典。

4. 所在處若有佛像,應先禮佛三拜;若無佛像,則以雙手持經書高舉至齊眉處。

5. 禮佛後,即端身正坐(亦可盤腿而坐),合掌,如對聖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恭敬稱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號三遍及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稱念後即可開始讀誦經文。誦經時,除雙腳不可交叉[翹腳]外,也不可邊誦經邊喫東西。

6. 經上有灰塵當以淨布拭之,不可用口吹塵。經典上不可放置世俗典籍及雜物,當敬法如敬佛。

7. 擺放經書時,不可一半在桌內,一半在桌外,當端正之。對經書、架裟、衣鉢、錫杖、念珠、佛塵及一切法器,皆當恭敬處置之。

8. 讀經時忽生雜念,則應將經本合上,待雜念消去後再讀。

9. 誦經時,有人造訪或問話時,可以合掌答禮,或以紙條記之,將經典合起,起身迎客,千萬莫未將經典合起,即對着經典談論世俗話,或大笑不已,這是褻瀆法寶的行爲。若咳嗽需以袖掩口。

10. 讀經中止,當以紙條記之,不可折迭經頁。

11. 專供讀誦之經本,不可寫字。萬不得已,以鉛筆爲記,熟誦之後必須擦淨。講課之經本則不妨於消隱處筆記。

12. 經書損壞應當修補,如實在無法修補時,可以焚燒之,將餘灰灑灑於清之處,勿使人踐踏到。

讀誦經文時,對所誦唸的經文要字字清楚明白,不打妄想。若有雜念、妄想,就要趕緊將心收回來,保持專注。如此誦經,不但可以啓發智慧心,也可以培養定力。最後迴向時,不僅迴向給自己及親友的冤親債主,更進一步迴向無上菩提,且將此功德迴向法界一切有情衆生,都能業障消除,離苦得樂,即在無形中與無量衆生結下善緣,不僅自利還能利他。看經前,則同樣地要做到洗手、刷牙漱口等動作,以示對經典的恭敬。

佛法是真理,當我們在讀誦經典時也就是在熏習這些真理的觀念,一遍、兩遍……不斷的熏習,加上平時藉由不斷思惟經中義理,反省檢討自己的身口意三業,端正自己的知見,長久下來,自然有轉化種種煩惱、執着的智慧。進一步藉由熏習佛法,體悟本具的心性,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自己,能夠不隨外境所轉,處處作主,以這樣的方式來誦經,既能迴向功德利益一切,又能成就自己的道業,真正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門。

本文只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本公衆號的轉載文章只爲交流分享,除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與我們聯繫刪除,謝謝!

南◎無◎阿◎彌◎陀◎佛

五臺山文殊道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