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新時評:換換心態看“風月同天”)

近來,“風月同天”等詩句火了,甚至引發“風月同天”與“武漢加油”哪個口號更好的網上爭論。

其實,應大度觀世界,理性看“風月”。全球化時代,抗疫難分地域,愛心無遠弗屆,口號無高下之分,雅俗當共賞。

1月31日,由南航北方分公司CZ628航班搭載的日本川崎市向瀋陽市捐贈的8萬隻醫用口罩抵達瀋陽桃仙國際機場。南航爲這批愛心物資提供免費運輸,並開闢綠色通道優先保障。 中新社發 李天嬌 攝

一則,“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等詩句,見之於中國古代典籍。“風月同天”還反映了唐代中日熱絡交流、鑑真大和尚東渡弘法的一段歷史。是次,日本有關方面在向中國提供防疫物資時,以漢字將詩句寫於紙箱上,隨箱寄來感同身受的關懷與善意。此舉令人讚賞,但也無需類比或拔高。

二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是主戰場,不斷攀升的數字後面,是付出、犧牲、擔當。不止日本,越來越多的國家,如柬埔寨、菲律賓、斯里蘭卡、韓國、加拿大、俄羅斯、巴西、法國等,也以不同方式提供了聲援。言語多樣暖心,支持實實在在。體現的,同樣是人道、同情,是災難來臨時,對生命的敬重,對過去受援的回饋,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再次,單從中國國內看,非常時期,疫情考驗治理,亦激發民智。抗疫歌曲頻出,標語口號萬萬千,有很多直白、通俗的,諸如“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亦無不可,也是民衆情緒的準確表達。

戰“疫”正當前,防控“最喫勁”。此際,於中國,人人都是守門員,當持“上善若水”“兼濟天下”的大國國民心態,自信亦懷感恩,自濟亦濟他人,多一份靜氣、謙遜和包容。正所謂:贏在和氣,成在大氣。

應看到,大千世界,各國制度、文化、情勢不同,對新冠肺炎疫情取態不一,對華或友好或冷淡,或仗義相挺或口惠實不至,都屬正常。需要警惕的,是那些藉機唱衰中國、渲染中國威脅甚至仇中、排華的言行,比如,新“黃禍論”。

王一哲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董會峯 責任編輯:王一哲_NA743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