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如今的城市中

已经看不见走街串巷的弹棉郎了

噔噔的弦响和地上乱飞的棉絮

也已成了一代人的回忆

弹棉花是一种老手艺了,虽然如今在城市里已经不多见了,但是40 岁以上的人都会对“弹棉花”还是有着清晰的记忆。

- A veter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raftsmanship -

中国传统手艺元老

与其他手工艺相比,弹棉花真的是不出彩的存在。或许是因为在我们的心目中,弹棉花只是那些劳苦的农民们为了生存的一种技能,它太俗,太接地气了。

其实弹棉花的历史很久远,最迟也可以追溯到元代,所以说弹棉花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元老之一也不为过。

从前,在农村有不少的贫苦农民和工匠因为迫于生活的压力,整年在外地走街串巷为别人弹棉絮,慢慢的“弹棉郎”的称呼就传开了。

“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雪花飘”,当时弹棉用木棉弹弓,用竹制成,四尺左右长;两头拿绳弦绷紧,用綫弓来弹皮棉。

- The missing slugger -

不再见身影的弹棉郎

弹棉工具有大木弓,用牛筋为弦;还有木棰、铲头,磨盘等。弹时,用木棰频频击弦,使板上棉花渐趋疏松,以后由两人将棉絮的两面用纱纵横布成网状,以固定棉絮。纱布好后,用木制圆盘压磨,使之平贴,坚实、牢固。

“钩棉、弹棉、压棉、牵纱、揉棉,五道工序下来,才能做出一条手工的棉花被。一个人一天可以做两条。

现如今的城市中已经看不见走街串巷的弹棉郎了,而噔噔的弦响,和地上乱飞的棉絮也已成了一代人的回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