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60、70年代四川寶興,一個法國傳教士戴維在當地一戶獵人家裏,發現了一種叫做“白熊”的稀有動物,頓時被深深吸引,並買下了這張“白熊”皮。

1869年戴維組織人手捕獲了一隻大熊貓,可長成年大熊貓對生存環境要求嚴苛,離開棲息地沒多久就死了,戴維只好將它做成標本帶回了法國博物館展出,沒想到立刻引發了“熊貓熱”。於是大批的探險家到中國“採集”大熊貓,不過他們沒能帶走一隻“活體”大熊貓,全部做成了標本,被收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館。直到1936年美國服裝設計師露絲·哈克利斯的出現,才讓西方人真正的知道了“活熊貓”是什麼樣的。

露絲的丈夫威廉是一位探險家,1936年威廉也來到中國尋找大熊貓,沒成想在上海染病去世。露絲決心“繼承”丈夫的遺願,立誓要抓一隻“活”熊貓回國。於是露絲和她的華人嚮導楊昆廷一起進入了四川的崇山密林,經過耐心的追蹤和精巧的陷阱,1936年11月露絲終於如願以償的得到了一隻熊貓幼崽。露絲給這個“小傢伙”取名“蘇琳”,餵它牛奶,給他按摩,把蘇琳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般。因爲露絲知道,活熊貓“蘇琳”註定意義非凡,必將在美國引起轟動。

露絲立刻發了越洋電報回美國,告知了回程日期。當露絲帶着“蘇琳”風風火火的準備出關時,卻被攔了下來。不過可惜,露絲被攔下來的原因不是因爲她“盜獵”熊貓,而是因爲露絲非法滯留中國內地。

在緊要關頭,露絲甩出20美元輕鬆化解了難題,並以“哈巴狗”的名義,順利的帶着“蘇琳”乘船返回美國。露絲一回到美國就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狂熱的人羣夾道歡呼,媒體報紙讚美不絕,人們對熊貓“蘇琳”翹首以盼,露絲也因爲“蘇琳”獲得了掌聲讚美、金錢名聲,成功躋身上流社會,整日穿梭於酒會和典禮之中,儼然成了“美國英雄”般的人物。

最後露絲以8000美元的價格,把熊貓“蘇琳”賣給了芝加哥的一家動物園。很快蜂擁的遊客擠爆了動物園,只爲看一眼大熊貓到底是什麼樣子的,而動物園也很快賺回了成本。精明的商人們製造了一系列的熊貓產品,都非常熱銷。甚至露絲和熊貓的故事都被寫成了書,被拍成了電影廣爲流傳。

熊貓“蘇琳”的出現,將“熊貓熱”推到了頂峯,無數探險家、盜獵者再次踏足中國,只爲得到一隻熊貓,哪怕是死的也好。但可惜的是,熊貓“蘇琳”在美國僅僅存活了一歲多就死了,這隻爲露絲帶來名利的熊貓後來被製作成了標本,繼續被展覽。而“熊貓夫人”露絲也感到了競爭的壓力,如果別人從也從中國帶回來熊貓,那她的待遇還會像以前一樣嗎?還能瀟灑的穿梭在“上流社會”嗎?所以露絲決定再次“偷盜”大熊貓。

重回中國,露絲組織了一支20多人的探險隊,併成功地捕捉到了一隻成年大熊貓和一隻幼崽。由於成年熊貓性子剛烈不願被關在籠子裏,掙扎着逃了出來,不料被露絲團隊開槍打死。露絲帶着偷來的第二隻熊貓“美美”回到了美國,1942年“美美”也死了。露絲爲自己的“偷盜”行爲掩飾辯解過很多次,甚至還寫了一本自傳探險書。但任何說辭都掩蓋不了“醜陋”的罪行,1946年露絲在病痛中孤單離世。

在這場熊貓浩劫中,1936到1946年間,探險家們從中國盜走了14只大熊貓,其中還不包括病死的、被打死的。世上越是溫順可愛的動物,越不被溫柔以待,比如曾經的“熊貓”,國家也是一樣,越是弱小溫和越被看不起,試看如今的大熊貓在國外的待遇,難道不正是國家強大的體現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