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  | 字畫  | 品鑑  | 茶道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它們承載着這個古老的東方民族獨特的藝術氣質;它們用色彩記錄了中華綿延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橫亙萬里的錦繡河山;它們流傳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榮辱興衰的歷史。是中國美術史上十座不朽的豐碑,是華夏文明史上十部偉大的鉅著,是一部流動的歷史、無聲的樂章,是華夏文明的永久標籤。每一幅都是一個傳奇。

一、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

二、唐·閻立本《步輦圖》

三、唐·張萱、周昉《唐宮仕女圖》

四、唐·韓滉《五牛圖》

五、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六、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七、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八、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九、明·仇英《漢宮春曉圖》

十、清·郎世寧《百駿圖》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高山流水 中央民族樂團 - 古箏傳奇

   

建議欣賞時把手機順時針旋轉90°

1.洛神賦圖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洛神賦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縱27.1釐米,橫572.8釐米。原《洛神賦圖》卷,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繪製(宋摹),這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爲顧愷之傳世精品。

全卷分爲三個部分,曲折細緻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着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

2.步輦

唐·閻立本《步輦圖》《步輦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縱38.5釐米,橫129.6釐米,爲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所繪,線條流利純熟,富有表現力,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作品。

《步輦圖》是以貞觀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聯姻的歷史事件爲題材,描繪唐太宗接見來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祿東讚的情景。

3.唐宮仕女圖

唐·張萱、周昉《唐宮仕女圖》《唐宮仕女圖》,唐代作爲封建社會最爲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中國古代仕女衆生像,“傾國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畫以其端莊華麗,雍容典雅著稱,《唐宮仕女圖》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衆生像。

其中最傑出的代表莫過於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搗練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以及晚唐的《宮樂圖》。它們所表現的貴族婦女生活情調,成爲唐代仕女畫的主要藝術特徵。

4.五牛圖

《五牛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麻紙本,縱20.8釐米,橫139.8釐米,無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韓滉。

5頭健碩的老黃牛,在這位當朝宰相筆下被“人格化”了,傳達出注重實際、任勞任怨的精神信息。它問世後,收藏者包括趙構、趙伯昂、趙孟頫、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幾易其主。清兵入關後一度下落不明,直到乾隆年間,才從民間收集到宮中珍藏。

5.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縱28.7釐米,橫335釐米。是五代大畫家顧閎中所作,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用筆細潤圓勁,設色濃麗,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聞中外。是今存五代時期人物畫中最傑出的代表作。

6.千里江山圖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千里江山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縱51.5釐米,橫1191.5釐米, 爲中國北宋青綠山水畫作品。作者王希孟。

王希孟18歲爲北宋畫院學生,後召入禁中文書庫,曾得到宋徽宗趙佶的親自傳授,半年後即創作了《千里江山圖》。惜年壽不永,20餘歲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優秀青年畫家。

7.清明上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

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通過這幅畫,我們瞭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清明上河圖》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8.富春山居圖

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縱33釐米,橫636.9釐米,紙本,水墨。始畫於至正七年(1347),於至正十年完成。《富春山居圖》是元朝書畫,畫家黃公望爲鄭樗(無用師)所繪,以浙江富春江爲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佈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溼並用,極富於變化。

明朝末年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吳洪裕極爲喜愛此畫,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被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搶救出,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較長的後段稱《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前段稱《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在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先生的決定下,《富春山居圖》2011年6月在臺灣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

《無用師卷》

《剩山圖》

9.漢宮春曉圖

明·仇英《漢宮春曉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漢宮春曉圖》,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絹本重彩,尺幅很大,37.2cm×2038.5cm,作爲裝飾性繪畫來說屬於鉅製。漢宮春曉是中國人物畫的傳統題材,主要描繪宮中繽妃生活。

10.百駿圖

清·郎世寧《百駿圖》《百駿圖》,該稿本爲紙質,縱102釐米、橫813釐米。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意大利人郎世寧1715年他以傳教士的身份遠涉重洋來到中國,就被重視西洋技藝的康熙皇帝召入宮中,從此開始了長達五十多年的宮廷畫家生涯。

在繪畫創作中,郎世寧融中西技法於一體,形成精細逼真的效果,創造出了新的畫風,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百駿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圖文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作者所有

精彩閱讀

這位女神,讓她畫出了帕米爾的靈魂!

她用一生證明,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毛主席的十大印章見過嗎?最後兩枚驚到了!

被蔣介石帶走的十幅畫,每幅都代表了一個時代

梵高的秋天(高清98張)

布達拉宮內部珍貴照片曝光,一般人不給看!

一把油紙傘,美醉了整個江南!

版權說明:文章源於簽約作家或網絡,網絡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END

頂尖藏品藏你所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