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10月,该公司驯养的最后一批穿山甲救护失败全部死亡,自治区林业局收回死体并进行处置。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了解到,2012年~2017年,自治区林业局陆续向广西盛凯公司运送了152只活体穿山甲。

近日,有公众质疑,广西收容救助的穿山甲被寄养于人工繁育机构后死亡。2月20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从自治区林业局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了解到,根据法律和有关规定,执法查获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可以用于教学、科学研究等,繁育试点就是进行救护繁育技术研究攻关。2012年至2017年,为了突破穿山甲救护技术,送到有寄养资质的企业但不作为经营利用,符合法律有关规定。

解释1

感染病毒,32只穿山甲死亡

2017年8月17日,广西海警第三支队移交34只马来穿山甲到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其中活体32只。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了解到,这批穿山甲于当年8月18日凌晨被接到该中心救护检疫场,并按要求连夜采取了紧急救助措施,但当天即死亡两只。随后,部分穿山甲因出现疱疹、出血性症状、出血性肺炎、出血性肠炎而死亡(此前报道:32只走私穿山甲送去救护中心后,2个月内相继死亡!自治区林业厅作出回应)。

据了解,救护期间,工作人员对每一只穿山甲都进行了采样,通过实验室检出荚膜梭菌等。结合临床症状,救护中心兽医及饲养人员集体会诊,确认该批次穿山甲发病死亡与感染细小病毒有关。

同时,救护中心先后多次向解放军事科学院送样本检验,并根据检测结果,先后采用抗菌治疗、抗病毒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但效果均不明显。当年10月22日,该批穿山甲最后一只死亡。

32只寄养穿山甲死亡遭质疑,广西林业局:救护是业内公认难题

解释2

机构符合资质,可以进行救护

“针对寄养的机构,只要符合资金、场地及技术支撑审核并经过专家认证,公司的名称不受影响。”针对公众提出的质疑,自治区林业局保护处负责人说,“十二五”期间,广西制定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攻关项目。2012年,有5家企业提交了繁育攻关试点申请,其中4家通过审核获得试点繁育,具体包括广西盛凯公司、广西平南永源生物有限公司、广西药用植物园和广西林业科学院。

“只给广西盛凯公司和广西林业科学院批了穿山甲繁育许可证。”该负责人介绍,2015年,在进行繁育试点中期评估后,专家认为仅盛凯公司的技术有一定突破,随后该公司获得广西第一张穿山甲繁育许可证。根据《穿山甲驯养繁殖攻关寄养协议书》,穿山甲活体仅用于驯养繁殖的科研攻关,寄养的穿山甲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了解到,2012年~2017年,自治区林业局陆续向广西盛凯公司运送了152只活体穿山甲。2018年10月,该公司驯养的最后一批穿山甲救护失败全部死亡,自治区林业局收回死体并进行处置。此后,广西盛凯公司没有继续提出寄养申请。

32只寄养穿山甲死亡遭质疑,广西林业局:救护是业内公认难题

解释3

救护穿山甲是业内公认难题

为什么寄养的穿山甲会全部死亡?自治区林业局保护处负责人称,穿山甲救护是业内公认的难题,目前境外只有新加坡动物园和我国台北动物园少量试验性饲养,越南穿山甲救护单位主要是承担及时救助和放生任务,长期饲养救护成效未见其有相关报道。由于救护技术上的空白,参与公益救护的机构无一能突破瓶颈。

该负责人说,2017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将穿山甲从附录II调整到附录I,穿山甲保护形势日趋严峻,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濒危保护动物。新的动物保护法颁布后,对于驯养繁殖许可,要求必须达到技术成熟的物种,且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按国家公布的目标才能开展驯养繁育,穿山甲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未列入允许驯养目录。至今,未有任何一家机构获得新的驯养资格。

32只寄养穿山甲死亡遭质疑,广西林业局:救护是业内公认难题

另据介绍,2018年以来,自治区林业局收容救护了30多批次共400多只穿山甲活体,目前救护存活90多只,繁育存活6只,救护成活率约20%,与2017年的救护成活率6%相比有大幅提高。下一步,该局将加强与有意愿、有技术、有资金、有能力的单位或组织合作,开展穿山甲救护工作。

来源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张文卉

值班编辑丨莫妮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