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彪悍的国度,从立国开始,就处在不断的战斗中---西夏。西夏为党项羌人所建,从唐僖宗时期因参与平定黄巢起义而受封为夏州节度使,从此一直在属地衍生发展,直到辽宋时代。

筚路蓝缕,开国称帝

公元1038年,夏国公李元昊称帝建国,由于处在宋朝西边,故宋朝史书称之为西夏。

李元昊的称帝要感谢其祖父和其父亲的前期积累。

公元982年,宋太宗赵光义为削弱藩镇军权,诏令夏州节度使李继捧及其亲族全部前往京城,皇帝有令不敢不从,但有两个后来的重要人物却没去---李继捧族弟李继迁和李继冲。

党项初期地理位置

赵光义认为跑掉的是小虾米,也没放在心上。但李继迁很有头脑,他连娶数位当地豪强的女儿作为妻妾,一下子与地方首领成了亲戚,很快拉拢起来了一股势力,并不断骚扰北宋边境,屡次被北宋边将曹光实击败。

公元985年,李继迁在打不过曹光实的情况下,决定诈降,曹光实信以为真,仅仅带了百余骑随从前往,在葭芦川(今陕西佳县西北)李继迁突袭,曹光实力战不支,战死沙场。李继迁占据银州,攻破会州(甘肃靖远),与宋闹翻。李继迁随后向辽国“请降”,被契丹人封为夏国王。

公元996年,李继迁截夺宋军粮草四十万并包围宋灵武城。宋太宗大怒,派五路军攻打西夏,皆败。宋太宗崩后,宋真宗即位,为息事宁人,割让夏、绥、银、宥(陕西靖边)、静(陕西米脂)给李继迁,事实上承认了西夏的独立地位。

公元1004年,李继迁中吐蕃人之计,在与吐蕃会盟时被射伤后伤重而亡,其子李德明继续统领部众,倾力向河西走廊发展,南击吐蕃,西攻回鹘,大大拓展党项羌族的生存空间,并开始营建新的都城。

公元1032年,李德明病逝,其子李元昊继任夏国公。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

四处征战的西夏---北宋打完辽国打

李元昊继位后,即开着手创制一种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史称西夏文字。

西夏文(特点就是笔画多)

李元昊的称帝彻底惹火了北宋君臣,战事一触即发。

从公元1040年开始,宋夏双方大战数次,规模较大的战役有:

公元1040年正月,延州(今陕西延安)三川口战役;

三川口之战

公元1041年二月,好水川之战;

好水川之战

公元1042年秋,定川寨之战:宋军大败,宋将葛怀敏与部将曹英,李知和、赵珣、王保、王文、刘贺等16将战死。

屡次大战,宋军接连败北。定川寨之战后,宋廷重新起用韩琦和范仲淹屯驻泾州(今甘肃泾川),共守西陲,采用守势,终于稳住了西疆局势。

随后在公元1044年,宋夏议和:西夏向宋称臣,元昊接受宋的封号;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史称“庆历和议”。

刚和北宋完成议和,西夏就和辽打了一仗:公元1044年十月,辽兴宗率领十万辽军西进攻打西夏,西夏坚壁清野并不断“请降”,最终西夏依靠地利突袭成功,辽军大败。

流水的皇帝,不停的大战

此时的李元昊绝对的志得意满,两个大国都是自己的手下败将。因此,他开始变得暴横淫纵,甚至把自己儿子李宁令哥的妻子给抢了,因为夺妻之恨。公元1048年,李宁令哥发动军变,李元昊身死,当然李宁令哥也被杀,权臣没藏讹庞拥立外甥李谅祚为帝。

西夏帝系(1~10为顺序)

公元1049年,西夏政权交接动荡之际,辽兴宗再次亲征西夏,先胜后败。辽兴宗带着西夏俘虏以及大量牲畜班师而还,西夏向辽称臣。

公元1062年,西夏与西南边的吐蕃后裔唃厮啰[gū sī luō]大战,西夏军大败。

唃厮啰[gū sī luō]政权

公元1064年秋,西夏纵兵入侵北宋秦凤路、泾原路,抢杀掠人畜以万计,宋朝派使谴责。

随后,西夏不断的在攻宋-派使中玩转,李谅祚一面不停止对宋朝的武力进攻;一面也不放弃同宋朝的信使往来,不断派遣使臣赴宋朝称臣纳贡,其目的在得到宋朝的岁赐金帛和到宋朝京城进行贸易。

公元1067年,夏毅宗李谅祚病死,时年21岁。其子李秉常继位,时年7岁,由其母大梁太后摄政。

公元1081年,经历王安石变法后的北宋军力有所提升,宋神宗命宋军攻夏。第二年,宋军在边境修筑永乐城(今陕西米脂县西),大梁太后趁永乐城新建之初,率30万大军包围攻陷,宋军惨败,史称永乐城之战。

随后又是长时间的拉锯战。

公元1098年,西夏掌权的小梁太后(大梁太后侄女,李秉常之皇后)与其子夏崇宗李乾顺(时年16岁)亲征攻宋,宋将章楶大败西夏军,西夏大将嵬名阿埋与妹勒都逋被擒,小梁太后差点被俘,史称“平夏城之战”。

此后,西夏军屡败于宋将章楶,民怨沸起。小梁太后及其弟弟梁乞逋还挑起了辽夏战争,最终在公元1099年,辽道宗派使到西夏毒死了小梁太后,夏崇宗李乾顺得以亲政。

此时的北宋和辽都接近末路了。

辽国帝系

公元1105年三月,辽天祚帝封宗室女耶律南仙为成安公主,嫁西夏李乾顺为皇后。

公元1105年开始的两年内,北宋和西夏接连开战,夏军一再败北,李乾顺两次遣使向辽求援。最终在辽国的斡旋和压力下,公元1106年,宋徽宗答应归还所占领的西夏边地,与夏议和。

随后,金国崛起,辽国危在旦夕。

公元1122年三月,李乾顺派5000兵马援助辽西京(今大同),西京失守后西夏军班师。五月,李乾顺得知辽天祚帝逃入阴山,派兵3万救援,与金军战于宜川河畔,西夏军大败。

宋夏辽金

公元1124年三月,李乾顺向金朝上誓表,表示依附于金。辽灭亡后,李乾顺皇后辽成安公主知故国灭亡,在宫中绝食而死。

等到夏仁宗李仁孝继位后,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尊崇儒学,李仁孝在位期间,国外战争较少,西夏文化臻于鼎盛,为党项文化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夏仁宗之子夏桓宗继位后,对内安国养民,对外和金附宋。但此时蒙古已突起于漠北,严重威胁西夏国的安全。

公元1206年正月,西夏宗室李安全发动政变,废黜堂弟夏桓宗李纯祐,李安全登基为帝,是为夏襄宗。

李安全昏庸无能,在位期间破坏了夏金的长期友好关系,开始发兵侵金,本来两国的军力在蒙古的压迫下已经岌岌可危,却还在互相厮杀造成精锐更加稀少。但蒙古根本不领情李安全的绥靖政策,大军仍然不断压迫西夏。

公元1211年8月12日,西夏宗室齐王李遵顼发动政变,废黜夏襄宗李安全,李遵顼登基为帝。李遵顼还有一个独特的身份是: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皇帝。

公元1211年---宋夏金蒙局势

然而,换汤不换药,继位的李遵顼仍然巴结蒙古帝国,与金国大战不休。此时金国在位的金宣宗也是绝不让步,双方连年大战,两国国力急剧下降,蒙古军队在一旁乐开了花。

公元1223年,李遵顼传位于其子李德旺,自己成为太上皇。

自己的叔祖父、自己的父亲留下了一个超级烂摊子,李德旺也是无力回天。李德旺在位时一改前朝政策,决心与金国修好,于1225年正式和好;然而此时金都也被蒙古包围,金国已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西夏开始积极抗蒙,但西夏精兵早于夏金战役中消耗殆尽,无力抵抗蒙古军,而且经襄、神两宗的统治下国力病入膏肓、走进穷途末路。

公元1225年秋天,64岁的成吉思汗率军亲征西夏,在征途中受伤病危,留在六盘山地域休养(关于成吉思汗受伤的原因,各种秘闻较多)。

公元1226年七月,可怜的李德旺在蒙古大肆进攻时忧惧而死,时年46岁。而他的父亲,夏神宗李遵顼刚在两个月前病逝,继位为帝的是李德旺的侄子清平王李睍。

公元1227年春,蒙古军包围西夏都城中兴府,李睍坚守半年后,城中粮尽,军民大批得病,又遭强烈地震,城中宫室都被震塌,只得于农历六月向成吉思汗奉上祖传金佛和金银财宝请降,要求宽限1个月再献城。

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

同年农历七月,成吉思汗去世,蒙古军密不发丧,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后,拖雷按照成吉思汗遗嘱杀掉李睍,蒙古军将领察罕努力劝谏才的使得西夏都城避免被屠城的命运,并入城安抚城内军民,西夏灭亡。

结语:纵观西夏立国的189年历史,其称得上是民风彪悍,与四周的邻居打了一个遍,最终还是亡于更加强大的蒙古大军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