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说体验福流,大家也许会进入到一种误区,觉得我一定要做什么样的事情,才能产生这样一种极致的幸福体验。强烈的福流体验通常产生于我们自己的心灵,沉浸在我们自己所做的事情之中,而不是环境条件外在的评价。

大家好,我是彭凯平。

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2007年的夏天,我去西藏拉萨参加了一个学术活动,在忙碌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特意抽空去了一趟布达拉宫,瞻仰我们藏族同胞心目中的圣地。

正好在黄昏时刻,我随着游人慢慢地向出口走去,在回味之间蓦然回首,突然看到了一幅特别美丽的景象——在拉萨的蓝天之下,落日的光辉之中,布达拉宫白墙金顶的辉映之下,一个身着棕色僧袍的老僧正不慌不忙地慢条斯理地扫地,地面上全是无数的游客和信徒洒落下的祈福的钱钞。

满地的金钱犹如尘土和垃圾一样,被这位扫地老僧慢慢的扫入簸箕之中。当时我就感到了一种震撼,一种突然产生的瞬间的压倒一切的敬畏的情绪,同时也感到一股暖流,从头到脚流遍全身。

顷刻之间,我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人生真实的意义,它应该不是金钱、权势、地位,而是一种心灵的敬畏、宁静和极度的快乐。

这种奇妙的体验当时就让我沉浸其中,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

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这样一种奇妙的心理体验,就是幸福的极致的状态,它是一种澎湃的福流。

1975年,美国著名的积极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伊发表了他长达15年的研究成果。从1960年开始,他就追踪了一些特别成功的人,包括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艺术家、运动员、钢琴师等等,这些人都在他们自己的行业做到了极致的、顶尖的地位。

他发现能让这些人做到工作极致的成功状态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有特别高的学历,也不是因为他们有特别高的智商,也不是因为他们的情商比人突出。

他发现主要是这些人在谈到他们自己的工作时候,经常说到一个共同的体验,就是在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时,能够全神贯注,物我两忘,天人合一,酣畅淋漓。如痴如醉,忘掉了时间,忘掉了空间,忘掉了周遭的环境的变化。

这些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而不是在于外在的评价目标的诱惑,更不是奖励、报酬、欣赏、诱惑等等。

这种经由全神贯注投入其中而产生的一种极致的愉悦的心理体验。米哈伊教授称之为flow,我把它翻译成“福流”。

当然这样一种体验,并不是米哈伊教授第一个发现的。我查了一查,我发现在人类6000多年的历史的长河之中,已经有很多的思想家、哲学家、宗教人士谈到过这种奇妙的极致的幸福理念,尤其是我们东方的传统文化,儒教、道教、佛教经常提及这种由心理活动所产生的神奇的快乐体验。禅宗就经常谈到这样一种全神贯注、时光流逝,心旷神怡的生活和工作的状态。

在心理学领域有很多人把这样的体验翻译成“爽、心流、涅盘”等等。我个人认为把这样的一种flow体验翻译成“福流” 更为音近、意近、神近,因为他更能描述出来我们人类的一种极致的幸福的状态,也和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庄子其实在他的文章中间谈到过一种逍遥的状态,就是一种自娱自乐、旷达、积极、愉悦、快乐的感受。

这种感受其实就是一种极致的福流体验。庄子在《南华经》中还特别描述了一个普通人这样的一种极致的福流体验,它就是庖丁解牛的故事。他在为文惠君解牛的时候就达到了种物我两忘、 酣畅淋漓的状态。

《南华经》中是这样描述一种极致的福流状态:“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跨,砉然向然,奏刀駜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这是什么意思呢,庖丁在为文惠君解牛的时候,他手碰到的地方,肩碰到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碰到的地方,都会发出响声。每一个声音竟然像音乐一样动人,每一个动作竟然像跳舞一样的优美。

文惠王在震撼之余,情不自禁地问庖丁,你解牛的技术为什么能做到如此的出神人化、行云流水?庖丁回答,三年前解牛,我眼中只见牛,三年后解牛,眼中无牛。因为此时此刻,他已经进入到一种物我两忘,酣畅淋漓的极致的体验状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福流状态。

从庖丁解牛的这种福流体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体验福流的要素,就是关于“聚焦点”的转化。从“眼中只见牛”到“眼中无牛”,是指庖丁真的看不到牛吗?显然不是,这其实是一种去焦点化提体验幸福的心理机制。

当庖丁眼中只有“牛”这一个聚焦点时,这对他解牛其实会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消极的情绪。试想,如果庖丁集中精力的去纠结该从什么角度下刀,哪个关节不能硬砍,那个关节必须硬砍,这些细节的技术性的问题的时候,反而会令他错失许多本应当关注的重点。而当他跳脱出一些实际上本不重要的焦点,“眼中无牛”,其实是关注的是自己行动和内心的感受,关注的是牛的整体,这反而使他的能够做到出神入化,从而达到一种专注的物我两忘的状态。

我们喜欢看的武侠小说,里面经常提到高手之间的对决“无招胜有招”,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去掉焦点化的提升,反而可以使得我们最大限度的将自己沉浸在一种更为整体的专注的体验之中,感受到福流,而不是专注地去钻牛角尖。

讲到这里,大家也许会有一种疑惑,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去关注到一些令我们喜欢、快乐、欣喜的焦点,反而要通过“去焦点”才能真正的感受到一种沉浸的福流?反而要通过“去焦点”,才能真正的感受到一种沉浸的福流体验?

这是因为,幸福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平面的体验。而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产生的快乐和痛苦体验的综合。同时体验幸福也是衡量幸福感的重要指标,这包括了预期幸福、即时幸福和回忆幸福等成分。

当一个人的体验具有积极的体验,又夹着消极的痛苦感触的时候,他的感受会是什么样的呢答案,很有可能是痛苦消极的。

心理学家发现,人类的心理有一种负面信息优势加工效益。

给人看满屏的笑脸,唯独右下角有一个哭的脸,很多人立马会关注这个痛哭的脸,给人看一个满屏的哭脸,右下角有一个微笑的脸,大家很容易忽视这个微笑的脸。

这是因为在漫长的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间,关注负面的信息,对我们人类的生存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试想一下,在非洲大草原上,你能够很容易的注意到那些危险的信息,很容易能让我们自己能够保护自己。

所以这种负面信息的加工优势,在生活中也会经常产生,我们人特别容易关注一些消极事件对我们的影响,夸大了这些消极事件对我们工作和生活长远的作用,降低了我们个体能够感受到生活幸福的愉悦的作用。

举个例子,一个大部分课程都很优秀的孩子,仅有一门课程不理想,这一门不理想的课程,反而会使他更加专注不理想的功课,而失去了对自己绝大部分优秀成绩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或者说原本顺利的一天,仅仅因为下班的路上有人刮蹭了你的车子而变得消极烦躁,这就是我们容易把这些负面的情绪放大,带回家来跟家人抱怨,刚刚在路上碰到了一个多么不可理喻的疯子。

一个小的消极事件往往更容易夺取一个人的注意力,从而使我们的幸福体验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那么除了去焦点话提升体验幸福感之外,福流的产生还有哪些客观的条件呢?

1997年,米哈伊教授对福流状的体验,又增加了三个特别重要的条件因素,也是产生福流活动的客观要求。这三个很重要的要素就包括:

第一清晰的目标。当我们知道自己需要达到什么目标的时候,得到什么结果的时候,意识到我们能够达到这样的一种目标和结果,很容易让我们产生福流的感受。

第二条及时的反馈我们所做的事情,能够对我们产生及时的准确的反馈,就让我们沉浸其中,物我两忘、酣畅淋漓,如痴如醉。 所以有意义的积极的反馈,激发我们从事这个行动的强烈的动机。

第三条技能和挑战的完美匹配。当我们所面临的挑战特别困难的时候,我们其实很容易产生挫折的感受。

当我们的挑战特别容易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单调厌倦的一种感觉。只有他们的挑战和技能处于一个相对完美的匹配状态的时候,往往是我们的挑战比技能稍微大一点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让我们投入其中,孜孜不倦,奋斗不疑,往往容易让我们进入到极致的福流的状态。

澎湃的福流,他真的不是一种哲学的思辨,也不是一种宗教的说教和道德的宣传,他就是我们生活的本质,它就是我们心理的感受,是我们身心灵完美融合的极致的幸福的状态。

这种状态并不遥远,它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任何事情只要你有浓厚的兴趣专注而沉浸其中,对周围的一切浑然不知,始终被一种愉悦的力量推动,其实这件事情对你有挑战,但你不断奋斗创造探索,觉得自己能够控制它,完成它。而且做完之后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无比的喜悦,一种创造性的乐趣油然而生。

如果这样的情境都出现过,祝贺你。毫无疑问,你就是有过福流体验的人。

我们说体验福流,大家也许会进入到一种误区,觉得我一定要做什么样的事情,才能产生这样一种极致的幸福体验。

其实啊生活处处有福流,福流某种意义上讲就像幸福的小河,它有自己流淌的模式。只要你在河中行船,无论是从哪个港口出发,最终都可以顺流而下,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直接达到幸福的彼岸。

强烈的福流体验通常产生于我们自己的心灵,沉浸在我们自己所做的事情之中,而不是环境条件外在的评价。

当我们爬山涉水餐风饮露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幸福吗?对有些人来讲,这本身就是一种令人痛苦的一种体验。但是对于那些喜欢摄影人来说,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往往是他们孜孜不倦、沉入其中,到了一种福流的一种状态。

喜欢音乐的人其实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也会感受到音乐的每一个节奏、细节、韵律,都会感受到有一种极致的升华的福流状态。

我们的运动其实也可以让我们进入到福流之中。为什么有人打球打得天黑都不想回家?为什么跑步跑了半个小时之后,你觉得腿都不需要自己控制? 为什么有人打高尔夫球到半夜还在继续奋斗?

为什么有些老人打了很长时间的牌也不愿意休息?为什么马拉松长跑有这么多人愿意参与?都是因为运动其实可以让我们产生福流的体验,让他们沉浸其中并上瘾难忘。

所以说一部好的电影,一本好的书籍,一首好的诗词、好听的音乐,都能够让我们进入到福流的状态。

即使在我们打坐沉思冥想的时候,我们也很容易进入到这种福流的状态。

因此幸福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因为福流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谓的极致的幸福状态,就是我们身心灵完美交融的福流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提到过人类的意识流,我们积极心理学家谈福流也是一种意识流的体现。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家都可以感受得到人类的思维的心理的活动,它是一种绵绵不断的福流的状态。

其实啊我在讲这一段课程的时候,也感受到了一种澎湃的福流的状态,我也希望大家通过听我的福流的分享,也能够沉浸其中,直至进入福流的状态。

生活中的福流其实就像绵绵不断的小河,温润流畅,潺潺而下,浸透全身,它是一种心灵的快乐,它也是一种智慧的升华。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吾心光明,夫复何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