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陝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爲第一個採訪紅區的西方記者,也成了第一個與毛澤東近距離訪談的外國記者。在這位美國友人的幫助下,關於紅區大部分真實的現狀被報道,當然,關於共產黨人堅定的革命思想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也被得到弘揚。

在陝甘寧訪問期間,斯諾和毛主席有過多次交流,其中有一次,二人聊到了一個很棘手的問題,也是最最讓毛主席很難回答的一個問題,那就是關於毛主席如何看待自己的家庭背景。斯諾當時的本意並不是爲難毛主席,因爲在他看來,尤其是中美兩國當時所處的不同的政治和經濟環境,毛主席就是個窮的一清二白的農民。他是想讓毛主席結合自己的貧農身份,來談談貧農爲什麼會成爲革命戰線上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但是,令斯諾驚訝的是,毛主給他的,竟是一個很詫異的回答:

那麼,毛主席爲什麼會這樣回答斯諾呢?這個回答竟然成爲了斯諾怎麼也解不開的謎團。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爲什麼會給他一個出乎意料的回答。直到他後來出了書,都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只好按照毛主席當時的原有表述,將文字全部記錄下來。特別要說的一點是,那個引號是毛主席讓加的。斯諾從不曾更改過毛主席所說的每一句原話。他之所以這樣做,也是希望在自己的這部書出版之後,能有更多的人來思考這個問題,給自己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

後來,有一個倫敦大學的美國籍教授對這一個問題提出來自己的質疑,他認爲那不是毛澤東同志想要表達的本意。當時的斯諾作爲記者前往紅區,對紅區的工作和革命主張做了大量的詳盡報道。而當時的革命正處於異常艱難的時期,毛主席之所以這麼回答斯諾,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革命的向前推進需要團結一切做出此般廣大學生羣體之中部分富裕家庭的子弟,富裕出身並不影響他們像毛主席一樣,積極投入到革命工作當中。

除去美國教授的質疑,那麼當然存在的事實是什麼呢?正如毛澤東所言,自己的父親原本就是貧農,參軍退伍之後,家人的生活條件略微有了好轉。但是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因爲早在1929年4月,國民黨反動政府就沒收了毛澤東一家在韶山的全部房屋、家產和田地。從那以後,他的整個家庭,已經是完完全全的無產階級。韶山人民迎來解放大軍的時間是1949年8月15日。而當時得情況是,毛澤東被國民黨反動政府沒收的家產,只到韶山獲得解放之後,都仍未歸還。事實上也不可能歸還。從這個角度來看,毛主席的家庭不僅不是富裕家庭,還是個被國民黨反動派多次迫害和長期壓迫的貧農,是個連一丁點兒財產都沒有的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者。

現在我們在回過頭來看,在最初的1936年,毛澤東和斯諾坐在延安的房間裏促膝長談的時候,毛主席當時是忍着多麼大的委屈,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爲了能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說了一句讓所有人都表示不理解的話,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學生對於中存在的富裕弟子加入到偉大革命之中。爲了一個無比美好的社會主義新中國而英勇奮鬥。其實不止是美國人表示對毛澤東與斯諾的談話表示質疑,甚至於 日本的一個學者在自己的著作《中國向何處去》一書中,都充分說明了毛主席絕對不可能是個富裕農民的身份。

在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不斷走向光明的過程之中,我們偉大的革命先驅,毛主席,不僅爲了中國失去了自己家裏僅有的丁點土地,成了一個當真是一窮二白的無產階級,還失去了自己的兄弟,妻子,甚至於建國之後,在抗美援朝戰爭當中,連自己的兒子毛岸英同志也犧牲了。這樣的一個偉人,我們又何以不覺得他是偉大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