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主業是讀史談視說諜戰。自09年《潛伏》大獲好評以後,諜戰題材就成爲電視劇的金礦。10年過去,走馬燈似的熒屏也留下了《黎明之前》《紅色》《北平無戰事》《僞裝者》《風箏》等經典諜戰佳作。諜戰劇要想經久不衰必須“舊瓶裝新酒”推陳出新,爲此不少導演做出了有益的嘗試。2018年熱播的《脫身》可謂是轉型探索的先鋒。與槍林彈雨、戰火紛飛的傳統諜戰劇相比,《脫身》增加了煙火、脂粉和荷爾蒙的味道,讓觀衆在市井生活中體驗地下工作的真實與艱辛。

人設更接近生活。傳統諜戰劇的特工都是敵我雙方受組織委派事先潛伏於對方陣營,獲取情報阻攔計劃。《脫身》中男女主角卻因爲拿錯皮箱陰差陽錯捲進諜戰鬥爭,兩人在保密局的種種設局下絕處逢生,從相識相助到相愛,找到了共同的信仰。與男女主角百步穿楊、身懷絕技的傳統諜戰劇相比,《脫身》的男主是喬智纔是一個痞裏痞氣、狂狷不羈、古靈精怪的街頭浪子,女主黃儷文是一個嬌小瘦弱、心底善良、膽小怕事的會計。這樣的人設更有煙火味、更貼近生活。

情節更貼近地氣。傳統的諜戰劇的主戰場一般都是軍統站或保密局,外延場景多是發報機房和雙方戰場。敵我雙方圍繞情報和計劃鬥智鬥勇甚至刀槍相見。《脫身》雖然也有保密局、刑訊室的背景,但是更多場景是在鎮寧邨、喬宅、或毛公館、百樂門。男女主角是生活在家庭裏的普通市民,外延開來就是家庭生活必不可少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家庭成員。《脫身》的敘事中,很多筆墨就留給了喬老爺、黃太太、費麗娜、喬老大(大嫂)、喬老三,甚至還有兩家的傭人桂芬和阿娥。正是他們的言談舉止讓劇情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

故事更符合時代需要。傳統的諜戰劇的故事大多圍繞軍事情報展開,《僞裝者》“死間計劃”、《麻雀》“歸零計劃”、《黎明之前》“木馬計劃”、《斷刺》“重生計劃”,均是如此。《脫身》則一反常態,故事裏沒了軍事行動,甚至看不見戰場上熊熊烈火,敵我雙方主要圍繞49年解放前夕精英人才去留問題,展開了激烈的鬥爭與較量。這與解放前的時代背景也極爲契合。

上面我們肯定了《脫身》的種種創新之舉,當然《脫身》的瑕疵也比比皆是:主線沒有情感戲多,給人以喧賓奪主之嫌;敘事轉折過於突兀,有些地方讓人丈二火上摸不着頭腦;反派人物智商不在線,弱化了鬥爭的殘酷;多處橋段抄襲痕跡太濃,譬如唐醫生臨死說出“貝比魯斯”暴露身份抄襲《洛城機密》,黃儷文用鏡子閃光告別喬智才抄襲《純真年代》,假夫妻身份作掩護抄襲《潛伏》,雙胞胎人設抄襲《一觸即發》和《致命魔術》。等等,不一而足。

作爲諜戰片,《脫身》在同類型影視劇中評分不高,目前豆瓣評分僅有6.6。這表明觀衆對此仍然不爲認可。但是作爲轉型諜戰片,卻是一次值得肯定的有益嘗試。我們期待着更多轉型成功的諜戰片登錄熒屏以饗讀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