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40歲轉行當建築設計師,改造出「中國最美尼姑庵」;沒學過一天建築,卻讓千萬人來了還想再來

今年四月,大理的寂照庵突然在網上爆火。

這座被譽爲「中國最美尼姑庵」、「中國最文藝寺廟」的林間小寺算是紅了。

一下子從蒼山古樹掩映中的一座小廟,成了無數遊客來大理後,甘願氣喘吁吁爬上海拔2400多米,也要來這喝一杯茶,喫頓素齋的地兒。

寺廟外松柏成蔭,頗爲幽靜,寺廟內繁花似錦,一派熱鬧景象。

倒與人們往日裏對寺廟周遭熱鬧,寺內莊嚴肅穆的印象正好相反。

石塊堆砌的牆面,大大的落地窗,窗前做出軟凳,廊下花草繁盛。

諸多擺放看似簡單,卻別有一番格調,如果不說,你能猜到這是在廟裏?

青磚鋪就的庭院,用長成蓮花狀的玉蝶擺出一個佛門卍字,就連敬香的香爐也堆滿了漂亮的花。

以花禮佛,未嘗不可?禪意與美學,在寂照庵完美結合。

如此清新幽靜的地方,怎能不多坐上一坐?

寺廟素齋,色澤誘人,雖是家常做法,但因食材的講究和製作者的用心,每天竟有二三百人來這喫齋飯。

攝影/書影

坐在外面喫飯的小孩

寂照庵的爆紅,設計師高魯東早有預料:一旦我給你做了之後,可什麼人都來了啊。

起初,住持妙慧師傅還抱有一絲懷疑,但當寂照庵改造落成,先是當地民衆紛紛來打卡,接着關於寂照庵的文章在朋友圈呈現刷屏趨勢。

來這的人,越來越多。曾經免費提供的素齋也不得不提升爲20元一位,超過三人的小團體,還得提前告知。

儘管確實有點累,但在妙慧師傅看來,多一個人喫素,就少一個人殺生。

確實有人因爲浪費,在佛堂跪了一炷香時間。

隨着寂照庵的大火,那個住持口中免費幫忙設計的設計師也跟着浮出水面。

高魯東,一個半路出家的建築設計師,從沒接受過一天專業訓練。

他走的是野路子,玩的是接地氣,用的都是舊材料。

除了新添置的兩把椅子,寂照庵的全部改造都是來自舊物和大山的饋贈。

寂照庵用廢棄石磨、腐朽木樁,還有小揹簍打造的小盆景

說起高魯東和寂照庵的初次相遇,也是緣分。

那一年,他和妻子爬山走錯路,這才誤入了那時只有1個住持,2個幫工的破舊小寺。

和妙慧師傅喝茶相談後,兩人一拍即可。妙慧師傅想讓寺院更好一些,高魯東雖不懂佛,但他想着爬山上來的人能有個舒服的地方坐下來歇息,喝喝茶,也是再好不過的。

他便無償接受了這個委託。5000塊的啓動資金,所有材料取自舊房和山中,工人工錢稍緩再付。

斷斷續續改造了2年,中國最美寺廟就在蒼山這個古樹掩映的小寺廟中誕生了。

山裏的石塊砌成牆,

鋼筋彎一彎就成了茶凳的底座,

蒲團罩上一層廢布做成的罩子,

往上這麼一放,茶凳的坐墊就有了。

一根廢棄的鋼筋,加上一個原本就有的蒲團,茶凳就有了。

火塘邊角太過尖銳,

放一塊大石頭在旁,

提醒大家放慢速度,注意腳下。

注意到火塘邊上的大石頭了嗎?

大白牆太單調。

拿起小掃把,揮帚寫下一個「禪字,

書法裏講究的留白,和佛家的禪意,

竟有着異曲同工的意境。

後來,這堵禪意白牆成了

無數姑娘小夥爭相拍照的背景牆。

舊房拆下來的碎瓦片堆成壁爐的煙囪,

高魯東做過上百個壁爐,

這是利用率最高的一處。

寺廟海拔較高,晚上溫度驟降,

在壁爐中生起一爐火,

師傅和義工們齊聚一堂,休息喝茶聊天。

寂照庵原本的客堂採光不佳,屋內昏暗沉悶。

高魯東索性把門窗摺進去,

一下子就多出來50公分。

擺一張茶桌,放個小椅子,

得閒時坐在屋下喝茶,

曬着暖暖的太陽,看着滿目的花草,

想想都覺得舒服。

他把所有的窗戶

都換成了大而透亮的落地玻璃窗。

一掃人們對於寺廟莊嚴、輝煌,

卻又有點陰森森的印象。

妙慧師傅本來十分擔心安全問題,

高魯東一句「你這寺廟有啥值錢的東西?

她欣然點頭。

對,對,就是啊。好,就這麼辦。

沒啥奢侈的花費,只是多費了些心思,

但就是讓千萬人來了還想來。

在高魯東20年的設計生涯裏,

這樣的建築,並不止寂照庵這一處。

杭州大清谷,黃岩東禪酒廠,

大理秋葵旅館,之凡客棧……

經他改造的每一處,

無一不是在無人宣傳的情況下,

成爲遊客如織的「網紅場所。

大理秋葵旅館,來自微博@大理秋葵旅館

東禪酒廠,來自網絡

大理之凡客棧

這個前奧運選手,國家隊教練,

因爲從兒時起便想要尋一個夢想的地方,

蓋一座自己最讓自己舒服的房子,

才選擇在40歲職業巔峯時期,

辭去國家隊教練的職位,

跨界成爲一名建築設計師,

專門給人蓋舒服的房子。

高魯東難得的近照

1960年,高魯東出生於一個軍人世家。

他打小就顯現出極強的運動天賦。

扔鐵餅、游泳、背越式跳高……

他無師自通,樣樣自學,樣樣出色。

17歲時破格入選省皮划艇隊,

成爲一名專業的皮划艇運動員。

年輕時的高魯東

僅僅11個月,他就拿下第一塊全國比賽金牌。

此後,他在國內大小比賽中無人能敵,

在亞洲各國的賽事中一路高唱凱歌。

是當年亞洲出名的皮划艇冠軍。

1984年,他隨國家隊參加第23屆奧運會,

成爲台州參加奧運的第一人,

也實現了自己從小就許下的“參加奧運會”的夢想。

高魯東在洛杉磯奧運會閉幕式現場

奧運落幕後的10多年裏,

高魯東慢慢完成身份的轉變,

從一名優秀的運動員到國家隊教練,

從自己征戰到帶領隊員征戰。

所有人都以爲他會就這麼一路走下去,

但他卻在年近40歲時,交出一份辭呈,

放棄國家隊教練的身份,去當一名建築設計師。

人們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一個從小玩體育的人,突然改行當建築設計師,

這聽上去怎麼都覺得不可思議。

年近40的高魯東,要重新進學校學習嗎?

他纔不會。

他相信天賦,相信年少的積累,

相信有些事情並不是一定要科班出身纔可以做。

「你見過古代的建築工匠上建築學校嗎?」

秋葵旅館一角。@大理秋葵旅館

少年時隨父親調防駐紮住過的

那些等級森嚴,設施齊全的歐式營房建築,

成年後隨隊征戰世界看過的各國建築,

都是他做設計時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

而輾轉四方的日子裏,

那些關於建築,關於房子的所見所聞,

還有早年研習中國文化,學書法時的所悟所想,

早已在他心裏形成一套完整的設計理念。

不要浮誇的炫技,不要富麗堂皇的效果,

取於生活,忠於生活,以最少的改變去做設計。

斑駁的牆壁,也可以成爲風景。來自@大理秋葵旅館

比起完全蓋一座新房子,

高魯東更喜歡那些有過歷史和溫度的「老破小

廢棄的牛棚,荒廢許久的酒廠,

山裏破敗的寺廟,都是他改造過的對象。

每改造一處,他最捨不得丟掉的是「垃圾

出門最喜歡的就是「撿垃圾

秋葵旅館一角,都是取自建築廢物。來自@大理秋葵旅館

嵌在土裏的石頭,屋頂上的碎瓦片,

丟棄的雜物,甚至是老水泥地,一根枝條……

在他手上個個化腐朽爲神奇。

廢棄的汽車鐵片變成了工業風的鐘表,

老水泥地敲敲打打就成了好看的冰裂紋地面,

路邊砍下的枝條,彎曲就成了漂亮的拱窗。

一塊大木板加上2個廢棄的工業零件,成了一張大桌

牆上的缺口稍加修改,放張桌子,別具一格的風景

花最少的錢,辦最大的事,

是這個「野生設計師最顯著的特點之一。

所有的材料都是取於自然,還以自然,

也許它們看起來不夠高級,不夠有噱頭,

但正是這種來自自然,來自生活的粗糲質感,

讓每個置身其中的人人放下焦躁和忙碌,

靜坐窗前,品一壺清茶,吹一縷晚風,

賞一輪圓月,再睡一個安穩的覺。

他說,這種感覺叫做「家

高魯東在洱海邊的家

每次改造前,他都會在那裏靜坐許久,感受風、雨、日光的變化。

想象着陽光明媚的午後,該在一個什麼樣的屋子裏喝下午茶;女主人做飯時,透過廚房的窗戶望出去會看到什麼風景;臥室的面積該多大,才能睡得既安全又踏實……

日常生活中的細微感受,纔是對建築最好的註解。

如果某一處設計,連建築師都不願意坐下停留,又怎能期待別人爲此停駐呢?

舊屋改造,是他的最愛。

家鄉鬧市區裏一條古老小巷裏藏着的廢棄酒廠,

藤蔓爬滿了破敗的煙囪,牆垣。

垃圾遍地,曾經的木頭房子

也只剩下幾根殘垣斷壁。

東禪酒廠原貌一角

沒有常規設計中的圖紙,沒有完整的規劃。他根據清理出來的地方,當場考慮設計思路。這不得不說是個大膽的做法。

酒廠大大的釀酒池成了吧檯,裸露的樹根加上一個框就成了一副獨特的畫,煙囪上的藤蔓根根保留,如今已經愈發茂盛。

整體建築多用巨大的落地窗,通透,舒適。晴天有陽光灑滿屋內,雨天有雨水沿玻璃滴滴落下。自然萬物,都是風景。

東禪酒廠

牆上的掛畫不必特地挑選,施工前,施工中的照片就是最好的裝飾和紀念。

桌子、沙發、燈具,靠墊、窗簾、沙發套,悉數自制。雖然麻煩,但帶着指尖溫度的印記,就是怎麼樣都覺得歡喜。

曾經垃圾遍地的廢棄酒廠,在8個月後,成了當地有名的文化地標,重新煥發生機。

用酒廠原貌照片做裝飾畫

酒廠的大舞臺

高魯東總是戲稱自己是「候鳥,春秋居杭州,夏冬居大理。

杭州龍塢竹林的房子是他用一個炒茶房改建而來。洱海邊的聽濤小院則是他在旅行時看上的當地一戶人家的牛棚。

整體建築改造花費不多,但心思一點沒差。山裏找來的石頭、木頭,從當地人那兒收來或撿來的各種舊物,舊貨市場淘來的便宜古董……一件件都變成屋裏獨特的裝飾。

高魯東在洱海邊的家,坐在客廳裏就可以看到洱海。

他還在蒼山下改造了兩處安靜的旅館,一爲秋葵,一爲之凡。安穩的洞房,寧靜的小院,秋葵形狀的水池,斑駁的老牆。

處處皆設計,又處處自然。

秋葵旅館隱蔽的大門。來自@大理秋葵旅館

秋葵形的小池塘,安靜的小院。來自@大理秋葵旅館

大理之凡客棧的洞房。來自@大理之凡客棧

他總說人生有太多好玩的事兒,

而生命又太短。

他一直在找從兒時就夢想着的地方。

在依山傍水的山坡上,

前面有蜿蜒的溪流,視野開闊,

我就在坡上蓋一座房子,

房子不大,再養一羣狗。

雖然還沒有找到,但他可一點兒都沒放棄。

坐在自己設計的小院裏曬太陽。來自高魯東老師的朋友圈

和他交談,他總不喜歡人們稱呼他「高老師」。「我就一個糙人,還是喊老高師傅舒服點兒。」

他雖已年近60,但從樣貌、交談中一點兒也不會察覺。跟他談及過往作品,他會直接丟來一個「全是爲了生活的表情包自嘲,幾乎每句話都會帶上一個可愛的小表情。

自信而不狂妄,率直而不莽撞,他自由隨性,卻又做着最腳踏實地的活計。

比起奪人眼球華而不實的設計,他更願意把自己低到地面兒上,造出適合人住的,能幫助一些人美夢成真的房子,造出一個家。

「我不喜歡玩那些虛頭八腦的噱頭,你就悶頭把房子給它蓋成舒服。用起來便利,也別花太多錢,這樣就行了~」

從運動員到國家教練,再從國家教練到一名自學成才的建築設計師,他在跨界的路上一路馳騁。

儘管他依然在追尋着兒時的夢想之地,但你也很難說建築設計師就是他最後的抉擇。

也許過幾年,他當「老高師傅當膩歪了,又會玩個新花樣給大家瞧瞧。畢竟好玩的事兒那麼多,人生總得不留遺憾纔好啊。

高魯東曾在微博上發佈的和妻子的合照

參考:

好好虛度時光:《40歲才轉行做建築設計師,人們說不出他造的房子哪裏好,卻想一去再去》

今日黃岩:《一路前行,一路高歌,只爲追逐多彩人生》

感謝高魯東老師授權,並接受有束光的採訪。

本文圖片多數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會盡快處理。

倒計時2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