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機構密集調研59家三季報預喜公司 海外機構盯上13只績優股 )

隨着三季度業績預告逐漸披露,業績預增幅度較大或盈利能力超預期的公司吸引着海外機構的目光,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截至目前,在已披露三季報業績預告的491家上市公司中,業績預喜公司家數共有214家,佔比逾四成。

進一步統計發現,上述個股中,三季度以來共有59只三季報預喜股接待了包括基金公司、證券公司、海外機構、陽光私募、保險公司等在內的多類機構調研。

其中,有35只三季度預喜股期間均受到10家及以上機構集中調研,海康威視、視源股份、滬電股份、科達利、大華股份等5只三季度預喜股期間被100家以上機構扎堆調研,分別達到604家、153家、118家、118家、106家;另外,勁嘉股份(99家)、超圖軟件(93家)、歌爾股份(81家)、廣日股份(80家)、利民股份(54家)、老闆電器(52家)、明陽智能(49家)、高德紅外(42家)、科瑞技術(39家)、燕塘乳業(38家)、百潤股份(37家)、兆馳股份(37家)、麥達數字(33家)和普洛藥業(31家)等14只三季度預喜股期間接待參與調研的機構家數也均逾30家。

更爲重要的是,海康威視(128家)、老闆電器(20家)、康力電梯(15家)、大華股份(9家)、滬電股份(7家)、比亞迪(4家)、視源股份(1家)、科達利(1家)、歌爾股份(1家)、廣日股份(1家)、明陽智能(1家)、海格通信(1家)和雲海金屬(1家)等13只三季度預喜股期間獲得海外機構的關注,後市表現值得期待。

除此短線資金青睞外,近期三季度業績預期向好的優質標的也吸引北上資金的眼球,匯頂科技、歌爾股份、大華股份、億緯鋰能等4只預喜股三季度以來也均受到9000萬元以上北上資金掃貨,合計北上資金淨買入額達8.77億元。

對於後市投資邏輯,渤海證券表示,中長期來看,改革紅利將較長時間內成爲A股市場的重要推動力,建議投資者弱化博弈心態,關注市場的中長期配置機會。而節後將迎來三季報業績預告的集中披露期,投資者可在近期市場的波動中提前佈局三季度業績預期較好的優質品種。

天風證券也表示,隨着9月下旬市場的快速調整,對10月份的市場表現並不需要過於悲觀。從過往情況來看,國慶節後市場上漲概率較大。從市場本身邏輯來說:首先,國慶後一週到10月15日之前,是創業板(強制披露)、中小板和深證主板(有條件強制披露)今年三季報業績預告的節點。其次,經濟雖然尚看不到觸底回升的可能性,但是可能會比8月份好一些。再次,寬鬆政策雖然不會像過去幾輪週期一樣進行“大開大合”式的刺激,但是已經進入了“不會更差”的階段,專項債的提前發放可能會在10月初步兌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