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高中語文”,關注我們

於老師說

論述類文本長且枯燥,相信很多同學能完整地讀一遍下來就已經花費了不少的耐心,在讀文過程中也沒有精力去進行過多的記憶和分析。其實在做閱讀題時,在讀文章的時候我們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今天於老師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論述類文本讀文的方法,希望能對你們有所幫助! 論述類文本閱讀之讀文方法

了快速、準確地解答論述類文本閱讀題,建議分兩步完成讀文過程。

第一步:閱讀全文,勾畫文中信息要點

1.勾畫出文中重要詞語

(1)表述中心論點的關鍵詞語

(2)體現論證對象轉換的詞語,即往往體現論證思路的詞語

①因果。如:因爲、因此、……原因在於、因而、由於、從而,等等。

②轉折。如:但是、反而、其實、實際上,等等。

③並列或遞進。如:也、又、不是……而是……、不僅……還……,等等。

④分類分層。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僅如此……、此外,等等。

⑤舉例子。如:例如、如,等等。

(3)修飾、限制性詞語

①年代(時間多次依序出現)。

②程度。如:最、基本、根本、十分、非常,等等。

③範圍。如:部分、全部、總共、所有、都、全、少量、多數、幾乎、僅僅,等等。

④數量(具體數據、比例等)。

⑤已然、未然,或然、必然。如:目前爲止、迄今爲止、

將、正在、假如、可能、如果、一定、必然,等等。

⑥代詞。如:這、那、它、其、此,等等。

2.勾畫出文中重要句子

(1)統攝全篇的句子——論點句、中心句、總結句。

(2)作論據的句子——論述類文章作論據的材料分爲兩種:一種是事實論據,另一種是理論論據。

(3)揭示文章脈絡層次的句子——論證的思路是沿着邏輯思維的過程

展開的。段落與段落之間有明顯的邏輯關係:或總分,或並列,

或對比,或遞進,或點與面。這些邏輯關係往往有一些標誌性的語句,如“首先、其次”等語句。如果沒有這樣的語句,可標記每一自然段的開頭句或結尾句,然後提取每一段的

主要信息,把握文脈。[來源:學科網]

3.簡短批註

對重要詞語,對錶因果關係的句子,起表明中心、理清結構、區分層次、

暗含材料與觀點關係等作用的句子,作簡短批註,爲下一步操作起警示作用。

第二步:提取要點,整體把握

勾畫諸多要點是爲整體把握文章內容作鋪墊的。

1.梳思路,明結構

對勾畫內容進行提取、整合,梳理出文章思路。理清文章圍繞論點是如何展開說理的,把握段落之間的邏輯關係,注意某一段落的各分句間的邏輯結構和邏輯層次,把握觀點和材料的關係。只有從整體上把握住了上述內容,對“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文

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理解纔不至於出現偏差,對“文中的信息”的篩選和整合纔不至於出現遺漏,對文中“內容要點”的歸納、“中心意思”的概括和“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分析概括纔不至於出現偏移

或錯位。

段落之間和語句之間常見邏輯順序有:

由一般到特殊,由具體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現象到本質,由原因到結果,由概念到運用等。論述類文章的行文思路和結構層次,往往會有一些明顯的語言標誌,但有些文章沒有明顯的標誌,我們可以依據段落之間的觀點和材料之間的關係,進行概括梳理。

2.會文意,釋觀點

依據勾畫的重點詞句及文章結構,弄清文章論述了什麼問題,主要觀

點和看法是什麼,涉及什麼內容

3.理材料,定意圖

梳理文章中的事例、事理材料,將材料與作

者的評述性文字相參照,明確作者引用材料的意圖。

來源:網絡,由高中語文公衆號編輯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

往期精彩內容:

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爲鬧劇! 今年即將改革的18個省份何去何從?

重磅!新高考真的來了!5大變化和20種選課模式,一定要了解清楚!

重磅!新高考將再添一個新科目!這個省最先試行!

人民日報時評語段節選,常積累,常更新,常進步!

高中語文:

高中語文公衆號,隸屬於三好網,彙集衆多師資力量,爲全國高中生分享專業的語文學習經驗、方法和相關文化知識,助力每一位學子在語文方面取得進步。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吧!

微信公衆號內回覆下列數字即可獲得相應乾貨:

1.寫 作      2.素 材       3.文言文       4.詩歌鑑賞

5.閱 讀      6.基 礎       7.勵   志       8.高      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